吴志青与近代中国武术

2016-03-18 16:26马廉祯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术中国武术图说

马廉祯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吴志青与近代中国武术

马廉祯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吴志青是近代著名的武术活动家,同时他也写有不少武术专著。他所倡导“国术科学化”,为国术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当时颇有代表性。本文对吴志青一生进行综述性阐述,在梳理吴志青生平的同时,亦对他所倡导的“国术科学化”进行论述。

吴志青;武术;中华武术会;国术科学化

吴志青,安徽歙县人,生于1887年。吴志青9岁入金箔铺学艺4年,后考入杭州巡警学堂学习,不久转入上海中国体操学校[1]。1911年至1915年吴志青先后担任江苏省第四师范学校、上海第一工业学校、上海民立中学体育主任[2]。吴志青1915年识于振声在江苏省体育传习所,跟从于振声学习弹腿。[3]1918年,吴志青与杨澄甫相识并跟随杨氏学习太极拳。

吴志青虽是习武之人,但却没有沾染习武之人的恶习。

《国术名人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吴志青)往年从事中华武术会时,有四川技士某甲,(特隐其名),欲与吴君较技,吴则晓以大义,曰,吾辈治技者,于国弱民贫之际,咸应各尽提倡国粹,发扬民族精神之责任,何故彼此倾轧,妄事较技,况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大可不必。[4]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吴志青学习武术,并非出于好勇斗狠,而是为弘扬国粹,发扬民族精神。

20世纪初,中国当时正处于新旧文化剧烈碰撞的时期,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当时中国武术一些有识之士纷纷组织武术团体。[5]当时所出现的民间武术团体,有不少是属于新式的武术团体,中华武术会就是其中之一。

中华武术会是吴志青感于当时“文化方有日新之机,武事则如江河日下”[6]而创立的。

中华武术会的前身是中华武侠会,是吴志青于1918年组织筹办,次年2月正式成立的一个民间武术团体。1919年8月,中华武侠会正式更名为中华武术会。吴志青创办中华武术会,他是希望通过这一武术团体来“研究国粹,以期保存与发展”。中华武术会在当时名气很大,是继“精武体育会”之后的上海第二大民间武术团体,中华武术会的宗旨是:发抒道德,锻炼体魄,起衰振弱,互相辅助,服务社会。[7]吴志青还邀请名师到中华武术会去教授武艺,以提高教学质量,弘扬国粹。当时,民众入会者极多,不少社会名流也以入会为荣。南洋泗水、法国巴黎华侨梁德屏、蒋以麟、粱砥中等亦先后入会,并于各自的侨居地成立了分会[8]。当时,中华武术会得到了孙中山的关注,孙中山十分赞赏吴志青创办中华武术会倡导武术,勉“以努力进展,以培成革命势力之组合”,并为武术会题写了“尚武楼”匾[1]。

当时,中华武术会还创设了附属学校——上海体育师范学校。该学校校长为吴志青,顾问为美国人麦克乐(C.H.McCLoy),以培养武术人才为宗旨,可惜的是,这所学校仅办一届毕业生共50人,后停办。[9]这所学校是新式的武术学校,尽管只办了一届学生,但对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一定的帮助,这对中国民族体育发展是有裨益的。

除此之外,吴志青创办的中华武术会也大量著书立说,《尚武楼丛书》就包含了十余种武术专著,使很多武术精华得以保存和发扬。[10]中华武术会的创立及兴盛,为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1年,中国作为东道主,在上海举办了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此次远东运动会中,吴志青带领中华武术会和养正等学校学生参加了表演。这次的表演共有三个项目,分别是“中国新体操”,叠罗汉以及拳术。

“中国新体操”是吴志青自己编创的一套动作。在当日,“中国新体操”和叠罗汉均由养正等学校学生表演,而拳术则是由中华武术会的成员表演。此次表演相当成功,获得了中外人士的一致赞赏。吴志青编写的《叠罗汉团体游戏合刊》辑录了当时《第五次远东运动会会务日报》对此次表演的报道,该日报如是写道:

他们的表演,极博中外人士的赞美。因为他们精神的活泼,操练的娴熟和动作的整齐,实在可以令人称赞。他们在很多外国人的面前,将本国国粹尽力表现出来,使外人可以知道我国固有武术的真价值,真可谓“为国增光了!”[11]

这次的表演将中国武术带入国际运动会,并还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吴志青功不可没。

吴志青在武术上有一定的造诣,而且他亦精通文墨,据《国术名人录》记载,吴志青“幼习技击,兼攻翰墨”,文武双全的吴志青在积极参加与武术相关活动的同时,他亦编著了不少武术专著。

吴志青一生著作甚丰,共著有《查拳图说》《教门弹腿图说》《国术教范七星剑》《太极正宗》《历世纪》《国术理论概要》《国术理论体系》《六合刀》《戚门十三剑》《科学化的国术》等书。这些书有一部分是吴志青创办中华武术会后编写的,亦有一些是他在南京中央国术馆任职时写的,当中既有武术教材也有武术理论专著。本文将选取吴志青的《查拳图说》《教门弹腿图说》《太极正宗》《科学化的国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1928年,吴志青任职于南京中央国术馆,担任国术教材编审,[12]《查拳图说》正是吴志青在中央国术馆任职时所编写的。《查拳图说》印刷于1929年,该书原为中央国术馆教授班讲义。[13]《查拳图说》全书分两章,书中介绍了四路查拳以及单练的招式。书中定有“口令数一二三四”,每一个口令都对应一个动作,从而达到了“练习上有程序”的功效。《查拳图说》是一本“参照西方兵操和徒手体操教练法,将传统武术套路改编成按口令进行教练的教本”。[14]吴志青认为武术专著的编写应“不背古训,亦不为时代之落伍”,所以他参用西方的方法来编写武术专著,而他的编写在当时也是得到不少武术家的认可。

除《查拳图说》之外,《教门弹腿图说》亦是“参照西方兵操和徒手体操教练法,将传统武术套路改编成按口令进行教练的教本”。《教门弹腿图说》成书时间比《查拳图说》早,是当时吴志青创立中华武术会后印刷的一本武术教材。书中介绍了十路弹腿,书中定有“一、二、三、四”等口令,以方便学习。除此之外,书中“每路之后都附以问答数则”,用以解答“姿势上的疑问”,阐释“生理上之功用”,讲述“武术运用之巧妙”。

吴志青早年曾学习查拳和教门弹腿,而且具有一定的造诣,再加之他本人的专研,吴志青对这两门武艺有着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书中所编均是他多年研习所得的心得。

《科学化的国术》出版于1931年,是一本武术教材,是吴志青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科学化的国术》一书教授的并不是传统的武术套路,而是吴志青依据“各家国术菁华依据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之原理”[15]编成的一套动作。吴志青之所以这样编写,与他所倡导的“国术科学化”有关。在当时西方体育传入中国武术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吴志青主张通过“国术科学化”发展武术。吴志青认为“国术科学化”有助于在西方体育冲击的中国武术平缓过渡,最终达到传承武术,弘扬中华国粹的目的。《科学化的国术》是最能表现吴志青“国术科学化”观点的著作。

《太极正宗》是一部太极拳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16],该书出版于1940年,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与实际,下编为各家论著”[17]。上编分为两章,第一章对武当正宗太极拳作了论述,第二章则介绍太极拳段式,并附有图说;下编分为七章,分别介绍了胡朴安、姜蓉樵、杨澄甫等人的太极拳论著,这对于研究各家太极拳的异同有很大帮助。

吴志青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他所编著的书籍有不少是武术教材,他的武术教材多用口令来对应动作,多属于“按口令进行的教本”。他认为这样做既能便于学生记忆,又能在秩序上收到整齐划一的效果。吴志青的书大多是图文并茂,让人能直观清晰地去学习和了解武术。可见,他不仅能以一个武术研究者的角度上对武术书籍进行编撰,而且还从一个武术教育者的角度,依照方便学习者学习的原则,来编写这些武术专著。

吴志青所编的教材大多都强调所教授的武术套路与其他学科之关联,这与吴志青所倡导的“国学科学化”不无关系。接下来本文将对吴志青所倡导的“国学科学化”进行阐述。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应有何种走向也一直被各方所关注,而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吴志青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所倡导的是“国术科学化”这一观点。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中国武术因近代社会的急骤变化而发生了改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冷兵器的消亡,武术基本上从军事中脱离出来,成为强身自卫的运动,并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18]。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之后,“民主”“科学”观念得到广泛的传播,不少人开始对中国武术进行了反思。“国术科学化”正是当时一部分有识之士在“武术之体育与教育的思想萌发,加之西方学术思想对武术缺乏科学性的讥讽与偏见”[19]之时对中国武术发展的看法。

吴志青之所以持这种观点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武术发展自身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在《国术理论概要》中写道:“欧风东渐,新学昌明,一般体育家,又以为有来自西方之田径球等运动,视吾国固有之武术更加入土饭尘羹,不屑一顾,而前之日渐消沉者,至是益无复振兴之望矣。……普通社会虽亦不乏有志研究之士,然无精善专书供其参考,惟拳师之传授是依,非违反科学原则,炫其玄怪离奇之谈,即假讬神异,逞其俚俗悖谬之论,求其有当于真正武术,盖忧忧乎其难矣!”[20]

西方体育传入,中国已有武术有颓靡之势,而更为可悲的是,当时的一些武术研究者以“玄怪离奇之谈”来编写武术专著,这不得不令吴志青对中国武术的前途忧心忡忡。但吴志青并没有过于偏激地走向摒弃武术的道路,受到当时自然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自身对武术的认识,吴志青认为“科学化”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尤为重要。他在《科学化的国术》一书中提出自己对当时中国武术发展前景的看法。他这样写道:“尤有感者,今昔时势不同,现为文化进步,科学剧战时代,故国术一道,脱不以科学方法,从而改进,势难邀社会之信用,必致完全失传。”[6]吴志青对国术“科学化”持赞同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武术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改进,才可以为社会所用,才能有所发展,否则,久而久之,就因无法传承下去而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吴志青在《科学化的国术》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要用“科学方法”来改进国术。其实,除了《科学化的国术》外,在《查拳图说》《国术理论概要》等书中,吴志青亦已提到“科学化”一词。吴志青所谓的“国术科学化”其实质是通过探索武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而论证国术的“科学”。例如吴志青编的《国术理论概要》,其第七章,谈及武术与心理学、教育学、数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又如《太极正宗》一书,吴志青将太极拳和生理学、心理学这两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他写道:“然理论以切合科学与教育原理生理卫生为原则。不尚玄虚,不重考据,不立奇异为自高实际,附以图说,并以明显之文字说明动作,解析应用,阐明要领,使学者阅之,心领神会,一目了然。”[17]而在《科学化的国术》一书中,吴志青不仅阐述了国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且还尝试将国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编出一套既具有中国武术精髓又符合西方科学精神的动作。在吴志青的眼中,西学固然有其科学性,是值得学习的,然而,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亦不能毫无理由的摒弃。

吴志青主张“国术科学化”的初衷是发展武术,他通过论述武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阐述“国术科学化”,这既符合当时的潮流,又证明了武术具有科学性。中国武术并不是江湖术士口中玄之又玄、虚无缥缈的东西,更不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道。

抗日战争期间,吴志青仍致力于武术的普及工作,在联大及昆明商会积极推广太极拳运动。[21]吴志青晚年皈依佛教,1949年随活佛入藏,途中不幸染疾,病逝于入藏途中。[8]吴志青是民国时期著名武术活动家,吴志青在武术界的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到30年代之间,这期间中国武术正处于相对兴盛的时期。新旧思想的碰撞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本国的武术,当中的一部分人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亦不摈弃那所谓“旧的”“腐朽的”中国武术,或是著书立说,或是创办武术团体,或是建立武术学校。吴志青正是这当中的一员,他创办了中华武术会,倡导“国术科学化”,编写武术专著,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国武术,对当时中国武术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今天,我们反观吴志青的一生,不仅可以了解这个人物对中国武术发展有何贡献,更可以了解在上世纪初的特定历史环境之下,中国武术的发展状态。

[1]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歙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702.

[2]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近现代史辞典》编委会.安徽近代史辞典[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367.

[3]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武术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08.

[4]金恩忠.国术名人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6.

[5]林伯源.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414.

[6]吴志青.科学化的国术·绪论[M].上海:大东书局,1931.

[7]罗时铭.中国体育通史:第3卷 1840—192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356.

[8]张裕庚.吴志青与中华武术会[J].中华武术,1985(7):43.

[9]夏征农,姚颂平,等.大辞海:体育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36.

[10]陈荣亮.略谈旧中国的武术出版事业[J].中华武术,1988(6):29.

[11]吴志青.叠罗汉团体游戏合刊[M].1921.

[12]《安徽历史名人词典》编辑委员会.安徽历史名人词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491.

[13]邱树森.中国回族大词典[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531.

[14]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359.

[15]吴志青.科学化的国学·凡例[M].大东书局,1931.

[16]杨丽.太极拳辞典[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67.

[17]吴志青.太极正宗·弁言[M].上海:上海书店,1982.

[18]冯治隆,成凤仙.高校体育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28.

[19]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武术科学的科学化历程与学科研究展望[A].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C].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4.115.

[20]吴志青.国术理论概要·自序[M].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

[21]《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561.

[责任编辑:江雪]

Wu Zhiqing and Modern Martial Arts

MA Lian-zh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Wu Zhiqing was a famous martial arts activis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Wu Zhiqing participated in many martial arts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wrote many martial arts monograph.He advocated scientific "martial arts", to make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Wu zhiqing's life time story and illustrates his scientific "martiacarts".

Wu Zhiqing; Martial arts; Will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scientific

2016-07-20

马廉祯(1978-),男,甘肃兰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

K825.47;G852

A

1671-5330(2016)05-0001-05

按:为加强武术理论研究,推动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我们在本期《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特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栏,专门约请国内武术界有关专家学者对武术学术的重要问题展开研究讨论,其内容十分丰厚,涉及武术研究的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武术拳种、武术人物、武术文献、武术历史、武术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等重要理论问题的探索,挖掘和整理出不少有价值的珍贵史料,有些研究观点在国内武术界都是第一次提出。他们独特的学术观点、理论见解和研究成果,必将为丰富中国武术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繁荣和促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产生重要作用。本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专栏的作者大多是国内武术学术界的知名学者,在各自不同的武术研究领域都有着长期的思考积累和学术造诣。中国著名武术家、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安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马明达先生在《武学浅论》一文中说:“武术所代表的不只是中国人体育运动的才智,或仅是一种老少咸宜、意趣盎然的锻炼方法,而是古老博大的东方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武’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因为如此,武术的结构和内涵都十分复杂,层次和内容不是很容易搞得清楚的。加上历史的社会的许许多多原因,使武术烟撩云罩,真假混淆,更多了几分神秘莫测的感觉。今天,武术正在向世界各国发展着,这要求我们必须应对世界的挑战,这包括“文”的和“武”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要应对融合与碰撞两种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武术文化的摸底与清理,下大气力提高武术科研水平,在前人的学术成果基础上,努力建设当代的武学体系。武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堆积如山,何其浩繁 !可以说许许多多我们经常都挂在嘴边的东西,诸如达摩与少林、张三丰与武当、内家与外家等等,都是一些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的悬念,传闻依托之说多于史实,错的假的东西滥入其中,竟被奉为真谛。马明达教授的看法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应该引起武术界的深思。让我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大力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中华人文精神,为构建中国武术理论科学体系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国术中国武术图说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时报》与民国国术传播研究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国术考试的具体制度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图说
图说反腐
图说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