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联合雷火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16-04-05 00:17谷凌云查青山赵书云郑欣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谷凌云,查青山,赵书云,郑欣杰

(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100700)



乌梅丸联合雷火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谷凌云,查青山,赵书云,郑欣杰

(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100700)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乌梅丸; 雷火灸; 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氨基水杨酸类作为治疗活动期UC 的一线药物,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乌梅丸是《伤寒论》中经典方剂,主要治疗伤寒、蛔厥及久痢,用其治疗UC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1]。作者采用乌梅丸联合雷火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10年版)》[2]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3]。选择2010—2013年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科住院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治疗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0.5±2.8)岁;病程2~8 年,平均(4.9±1.3)年。对照组中男 19 例,女18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2.5±3.2)岁;病程2~10年,平均(5.2±2.12)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乌梅丸加减配合雷火灸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周。乌梅丸加减。基本方:乌梅30 g、当归10 g、党参15 g、炮附子6 g、川椒6 g、黄连3 g、黄柏10 g、桂枝10 g、炮姜10 g、细辛3 g、陈皮10 g、防风10 g、煨葛根15 g。神疲乏力、日久不愈、下利清谷者,加生黄芪15 g、山药15 g、炒白术15 g、肉桂6 g、补骨脂10 g等;腹痛甚者,加白芍30 g、甘草10 g、乌药10 g等;腹胀甚者,加陈皮10 g、木香6 g等;血便甚者,加地榆10 g、槐花10 g、仙鹤草15 g等;湿热甚者,去附子、干姜、川椒,加白头翁10 g、秦皮10 g、冬瓜皮10 g等。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雷火灸治疗取神阙、命门、关元、中脘、足三里、天枢、大肠俞等穴位。患者取仰卧位,使用雷火灸柱[中国重庆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渝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70087号]2支,灸上述等穴,距离皮肤2 cm,每穴各灸8壮,每雀啄灸8次为1壮。灸治应使局部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如有灼伤按烫伤方法处理再次施灸时,应避开烫伤点施灸。2次/d。

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黑龙江天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59),发作期予1 g,4次/d,缓解期0.5 g,3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周。2组治疗期间进食易消化食物,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治疗结束后复查电子结肠镜,通过对2组的临床疗效、结肠镜下黏膜改变及肝肾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对比,判定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1年后进行病例随访,判定复发率。临床综合疗效标准采用《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10年版)》的疗效评定标准。①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黏膜病变基本消失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95%。②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明显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70%。③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有所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④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或加重,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完全缓解和显效统计为显效,好转统计为有效。

复发评定标准: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具有下列1 项或1项以上者即认定为复发。① 临床症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反复,或在原来缓解的基础上再次加重。②电子结肠镜检查:镜下见有多发糜烂或浅溃疡,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或黏膜充血糜烂加重,并可见炎性息肉。

2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 对照组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3例,头痛2例,皮肤过敏1例,肝功能异常1例,白细胞减少1例。治疗组不良反应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治疗组中4例再次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对照组中有12例再次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3例再次出现腹痛腹泻及结肠镜下出现新生炎性息肉。治疗组复发例数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与免疫学、内分泌学、遗传学及精神、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目前,西医学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等治疗为主,严重者行手术治疗。

该疾病属中医“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目前中医治疗该疾病主要有辨证分型治疗[4-5]、专方专药治疗[6-8]、中医药灌肠治疗[9-11]、中医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12-13]、传统理疗(推拿、针灸、艾灸、刮痧等)[14-16]等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乌梅丸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是治疗蛔厥及久痢的经典方剂,由乌梅、蜀椒、干姜、附子、细辛、桂枝、人参、黄连、黄柏、当归等10味药物组成。《伤寒尚论辨似》所载:“利起本寒,成于化热,始于伤气,久则脱血。”即阐明“久利”的病机是病起于寒邪入侵,久而化热,正虚邪盛,寒热错杂,致气血失和。溃疡性结肠炎为慢性复发性疾病,病程长,久病伤脾,脾虚运化失司,湿邪内生以困脾,致脾胃益虚;湿滞内盛迁延不愈,久而化热。因此,中医认为,脾虚湿盛、寒热错杂是其基本病机。补虚泻实、寒热并用是其基本治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重要思想,其精华之一就是“异病同治”,其指导思想的关键是病机相同。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特点和寒热错杂型蛔厥症病机相同,故选用梅丸方治疗该疾病,两者“方证合拍”。通过雷火灸温灸神阙等穴解能除局部的血管痉挛,温通经脉,缓解腹痛,调节肠腑的生理功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是明确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邹世昌.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概况[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0):652-654.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6):416-419.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47.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 (4):239-240.

[5]孟德霞.中药内服外用辨证分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中国社区医师,2011,32(13):187-188.

[6]王高峰,黄天生,朱生樑.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0,6(51):100-101.

[7]李承恩.自拟结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0):54-56.

[8]张天玉.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8例[J].安庆医学,2005,26(3):38-39.

[9]王翠云,陈继红,夏斌,等.结肠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6):1962-1963.

[10]杨旭,常有,李梅,等.中药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382-2384.

[11]张桂芳,雒焕文.运脾化湿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3):74-75.

[12]张广武.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2):55-56.

[13]贾志娟,杨佩秋,葛丽丽.芍药汤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70例[J].临床医药,2011,20(1):73-73.

[14]彭强.推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6):48-48.

[15]牙廷艺.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合补脾益肠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143-144.

[16]宿修英.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8(3):31-32.

收稿日期:2016-04-21

中图分类号:R 57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5-131-02

DOI:10.7619/jcmp.201615046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