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8例临床分析

2016-04-05 00:17王兴东张传名杨青海陈永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手术治疗

王兴东,张传名,杨青海,陈永昶,张 蕾,陈 静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江苏 扬州,225002)



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8例临床分析

王兴东,张传名,杨青海,陈永昶,张蕾,陈静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江苏 扬州,225002)

关键词:非免疫缺陷; 肺隐球菌病; 肺活检; 手术治疗; 抗真菌治疗; 中医治疗

真菌感染往往好发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放化疗、糖尿病、器官移植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肺隐球菌病有一定特殊性,据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关于隐球菌病治疗指南[1]指出,50%的肺隐球菌病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无免疫功能缺陷情况。本研究确诊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均无免疫缺陷。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复习本院近7年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的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7.5岁。8例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白血病、慢性肾病、肝硬化、糖尿病、艾滋病等,且患者生病前均未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入选标准:参照2007年“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依据入院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基础疾病(是否存在免疫缺陷)、B超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根据CT引导经皮肺活检及组织病理学依据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观察愈后。依据以上各种检查指标,将疗效标准分为:①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感染指标正常,影像学检查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消失; ② 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感染指标好转,影像学检查大部分吸收; ③ 恶化:症状、体征持续,感染指标无改善,影像学检查病灶无改善; ④ 死亡。

1.2结果

本组8例均无明显免疫缺陷性疾病,1例患有高血压,2例轻度脂肪肝,1例轻度心肌缺血。本组8例中操作工人4例(50%),厨师2例(25%),会计1例(12.5%),学生1例(12.5%)。以上职业情况与该病无直接关系。临床症状:本组咳嗽5例(62.5%),白黏痰3例(37.5%),黄痰1例(12.5%),胸痛1例(12.5%),发烧1例(12.5%),体检发现2例(25%),同一患者往往同时合并不同症状。

本研究孤立、单发结节6例(75%),且边缘清楚,无明显毛刺和分叶。多发结节2例(25%)。孤立结节中有空洞1例(12.5%),有磨玻璃样阴影1例(12.5%)。B超检查轻度脂肪肝2例。实验室检查显示,轻度贫血1例,白细胞增高2例,中性粒细胞增高1例。8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均正常,2例血脂偏高,6例血沉增高,在25~65 mm/h,5例C反应蛋白增高,在12~20 mg/L,5例降钙素原增高,在0.8~3.5 ng/mL。甲状腺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痰找结核菌阴性。

本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抗真菌治疗和中医治疗。2例较年轻患者均为孤立病灶,经手术切除治愈,2例术后均给抗真菌治疗和中医治疗。其余6例全部给予抗真菌治疗和中医治疗。抗真菌治疗中,开始均用氟康唑,1例氟康唑过敏者改用伊曲康唑,4个月后基本治愈。4例氟康唑治疗3~6个月病灶基本吸收、好转。1例氟康唑治疗后效果不好改用伏立康唑好转。本组8例患者中6例治愈,2例好转,无恶化和死亡。中医治疗根据症状、舌脉表现,辨证为痰热郁肺型,宜清肺化痰止咳,予自拟止咳1号方(由桑白皮10 g、黄芩10 g、蒲公英15 g、杏仁10 g、百部10 g、陈皮10 g、炙枇杷叶10 g、白前胡10 g、射干10 g、桔梗10 g、全瓜蒌10 g、甘草6 g组成)加减口服,痰多加胆星、大贝母,发热加山栀子、青蒿,胸痛者加枳壳、薤白、半夏。

2讨论

随着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临床运用,肺真菌感染明显增加[3]。在肺部真菌感染的病种中,新型隐球菌达到第3位[4]。该菌是一种腐物寄生性酵母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以从土壤、鸽粪和变质的水果中分离出来,也可从健康人的皮肤黏膜和粪便中分离出来。这种真菌病与其他真菌病的不同之处是:有一半的肺隐球菌感染者来自免疫功能正常人[5]。有文献[6]报道,免疫功能缺陷与非免疫功能缺陷者的肺部隐球菌感染比例为1:1。肺隐球菌病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内脏真菌病。

对于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有2个难点,一是该病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二是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7]。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体征而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即便是有症状患者,如咳嗽、咳痰、胸痛、发烧等症状,也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的症状,无特异性,而影像学特异性更差。本组大部分为单发,亦有多发,但以孤立病灶为主[8-9]。病灶边缘是清楚的,无毛刺和分叶情况。因此遇到以上情况的患者往往误诊为普通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或肺部转移癌。有研究[10-11]报道该病的肺部孤立结节多发生在右肺中下叶,并且病灶局限。本组4例发生在右中下叶。

隐球菌病血清学检查敏感性较低,病原学检查可采用痰和胸水等标本直接涂片,加印度墨汁于光镜下检查,但检出率较低[12-14]。对于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治疗,作者的观点是对于年轻及一般情况好的患者首先采用手术治疗。本组2例手术治疗愈后良好。对于非手术患者或不愿手术患者可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给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抗真菌治疗首选药物为氟康唑[15-16],该药为氟代三唑类抗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酶,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该药对新型隐球菌有强烈抗菌活性,可静脉给药,亦可口服给药。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不受影响。此药副作用小,是该病的首选药物。本组患者全部用该药治疗,有1例氟康唑过敏者改用伊曲康唑,经4个月治愈。本组1例因氟康唑病灶吸收缓慢改用伏立康唑,后因价格和疗效问题仍改用氟康唑。因本组患者均为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免疫功能尚好,且以上两种药副反应比较大,均未选用。本组8例均加用中医治疗,以清肺热、化痰液,兼辅助正气,对疗效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翁心华,潘孝彰,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18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21-834.

[3]Feng Ye,Jia-xing Xie,Qing-si Zeng,et al.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6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with Primary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J].Lung,2012:339-346

[4]刘又宁,佘丹阳,孙铁英,等.中国1998年至2007年临床确诊的肺真菌病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86-90.

[5]Saag M S,Graybill R J,Larsen R A,et al.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al disease.Infectious Didases Society of America[J].Clin Infect Dis,2000,30:710-718.

[6]Peter G P.Cryptococcal Infections in Non-Hiv-Infected Patients[J].Trans Am Clin Climatol Assoc,2013,124:61-79.

[7]Hideaki Yamakawa,Masahiro Yoshida,Masami Yabe,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of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J].PuB Med,2015,70:304-308.

[8]梁志欣,金芬华,佘丹阳,等.23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08-210.

[9]Vicencio A G,Narain S,Du Z,et al.Pulmonary cryptococcal induces chitinase in the rat[J].Respir Res,2008,9:40-48.

[10]刘明,姜格宁.肺隐球菌病的外科治疗[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6,29:307-309.

[11]Harda T,Hakuma N,Kamimura A,et al.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within a pulmonary carcinoma-review of reported cases[J].Intern Med,2006,45:369-372.

[12]Thomas R,Kozel,Sean K B.Lateral Flow Assay for Cryptococcosis[J].Expert Opin Med Diagn,2012,3:6-13.

[13]Patel S,Shin G Y,WijewardanaI,et al.The prevalence of cryptococcal antigenemia in newly diagnosed HIV patients in a Southwest London cohort[J].J Infection,2013,66:75-79.

[14]王葆青,张含之,范壁君,等.中国大陆地区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03):351-354.

[15]汪金林,李时悦,罗永峰,等.无免疫功能低下的肺隐球菌病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176-177.

[16]梁毅,申颖,张建全,等.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原发性肺隐球菌病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07):622-625.

收稿日期:2016-01-05

通信作者:张传名,E-mail:821767383@qq.com

中图分类号:R 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5-166-02

DOI:10.7619/jcmp.201615061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手术治疗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