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中学语文诗词教学

2016-04-17 02:42谢美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辛弃疾学案翻转课堂

谢美明

(三明第一中学,福建仙游365001)

例谈“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中学语文诗词教学

谢美明

(三明第一中学,福建仙游365001)

古代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下,如何培养学生古代诗词语言的审美能力,升华学生精神境界,优化其人文品质,陶冶、净化其心灵世界,这是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这几年兴起的“翻转课堂”模式来谈谈诗歌教学如何进行翻转。

翻转课堂;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翻转课堂[1]的教学模式起源于2007年美国一个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当时为解决部分学生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的问题,该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相关视频,起初是为了给那些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后来这种模式在全世界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教授知识”,然后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吸收”。而“翻转课堂”则翻转这一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2],重新构建学习流程: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相关材料(包括学案、音视频、电子教材等等)自主学习课程,原本课下的“学习吸收”则被放置到课堂上通过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辩论等等)完成。这样一种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地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原来“先教后学”的模式,正在给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传统中学的古诗词教学一般是这样,以教师讲授为主,填鸭式地补充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简介、字词解释,再说高考考试所占的分值比重也不高,一般是6到8分,还是考课外的,师生普遍不重视诗歌学习,这样一种模式损坏了施教者和受教者在诗歌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破坏了诗歌的美感。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传统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课前的微视频自学高效地完成,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对诗歌中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辩论、与交流,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洞察力、思辨力和表达力,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笔者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具体说明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

一、翻转课堂之课前准备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部分与我们以前所熟见的“预习”不同。以前,语文学习的预习要求一般比较低,以诗歌教学为例,多是熟读诗歌、查词典积累生字词、布置几个思考性问题,很多学生都不会在预习上花太多时间。而翻转课堂的课前部分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视频的指引下独立自主的学习,把握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并以此解决基本问题。但翻转课堂并不等于视频教学。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与这些教学视频不同。一是时间比较短,多在15分钟以内。二是有后续的课堂吸收内化阶段,视频是为后面更好地上课服务的,并非单向、终结和封闭的教学。因此,课前视频的录制内容是需要精心思考。

笔者在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时,自己对视频制作还是一窍不通,就选了天津高级教师姚莉的讲解视频,12分钟,让学生对这首词的时代背景、词人经历、字词解释有个大概的了解,另外笔者还选了两首歌,一首是徐宏伟唱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有一首是羽泉唱的《辛弃疾》,其中的很多歌词就出自辛弃疾的词。

除了视频和音频,考虑到高一普通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还准备了学案,参考了名校山东省昌乐一中学关于学案的一些做法。[3]设计的学案有这样几个方面:1.知识链接(词人简介和两种手法介绍:对比和用典);2.合作探究(设置问题①同是豪放派词人,不同的人生遭遇,不同的时代背景,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风格迥异,谈谈他们的异同点。②羽泉唱的《辛弃疾》中所用的诗词出自辛弃疾哪些词?③辛弃疾壮志未酬,他可以称得上英雄吗?英雄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怎样才算真正的英雄?)3.辛词赏析,选择了他的《鹧鸪天》《摸鱼儿》《南乡子》《清平乐》《贺新郎》等几首词;4.美文欣赏,选择了一篇散文《斯人寂寞——辛弃疾》,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寂寞与对理想的坚持。

二、翻转课堂之课堂实施

翻转课堂的前期准备固然重要,但对“翻转课堂”而言,其成效的真正关键在于课堂,而课堂对教师的挑战也最大。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时,笔者先是保留了朗读这一传统环节,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阵营,分别叫了两个同学来朗读,稍加点评,然后齐背,以这样一种方式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然后围绕着学案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如上片用到哪些典故,有何作用?由第一阵营的同学派代表回答,下片用到哪些典故,有何作用?由第二阵营的同学派代表回答,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又比如第一阵营同学回答辛弃疾词的特点,第二阵营同学回答苏轼词的特点,然后请一个同学课件展示他们的异同点。最后围绕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辛弃疾壮志未酬,他可以称得上英雄吗?”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正方是“人生路上,过程更重要”,反方是“人生路上,结果更重要”,让同学各自展示自己的人生观,以此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辩证的思维能力。以这样一种小组互相竞赛的方式,增强上课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翻转教学之反思

翻转课堂理念虽好,但具体实施还是要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并不是每一节课内容都适合翻转的。考虑到高中这一特殊学段的特点,只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进行翻转。在实践中,笔者反思以下方面还要改进:

第一,学生方面,时间上占用过多。课前的准备内容,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学案可能可以做到,但让学生课外自己去看视频不太可能,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我们一般也要占用一节课完成翻转课堂的前期工作。另外,还有学生要准备制作课件,准备视频、辩论等内容,对作业繁多的高中生来说,要是各科都这样翻转,那他们课外都没有什么自由支配的时间了。

第二,教师方面,准备工作要做足,负担一定程度上加重。高质量视频或者微课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另外看完视频后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有趣的学习任务,并指导他们完成,这都需要精心思考。

当然,随着“翻转课堂”实践范围和深度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这项改革中来并充分开展合作,相信上述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缓解。作为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借鉴、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育技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1]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宋伟,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2]张楠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心得体会[EB/OL].[2015-03-19].http://www.ruiwen.com/news /71527.htm.

[3]肖春明,张福涛.翻转课堂导学案编写指导与案例分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

G633.3

A

1673-9884(2016)06-0027-02

2016-06-04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13XB0705)

谢美明(1982-),女,福建仙游人,三明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辛弃疾学案翻转课堂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乡愁导学案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