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识字“适”为先
——例谈汉字学理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17 02:42郭明珍陈越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形形声字生字

郭明珍陈越华

(1.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泉州352100;2.惠安县黄塘中心小学,福建泉州352100)

科学识字“适”为先
——例谈汉字学理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郭明珍1陈越华2

(1.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泉州352100;2.惠安县黄塘中心小学,福建泉州352100)

汉字的笔画化是汉字难学的原因之一,学生不易理解字的构型理据。多年来,学生的识记形式主要是机械摹写、死记硬背或简单随性的加一加、减一减等,从而造成了学生识记混乱,识字效率低下。面对这些由汉字性质带来的诸多复杂问题,汉字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必须运用汉字学的科学原理使其科学化。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度适时适当地运用汉字学,根据汉字的性质、特点,遵循汉字构型规律,引导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汉字,把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识记由模糊引向清晰,由单一引向系统,由浅层引向深层,由已知引向未知。

识字教学;汉字学;科学识字;引向

汉字学是专门研究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汉字构型及形音义关系,汉字教学及应用等问题的一门学科。汉字教学中违背汉字形体基本原则的分析讲解现象相当严重,胡乱拆解随意联想,一字一个故事,一字一个说法,学会一个,迷糊一片,导致本来具有严密构形规律的汉字系统被打乱,不但未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反而容易让学生养成不顾客观规律而随意说解的不良习惯,从而给以后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1]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有效地运用汉字学,遵循汉字构型规律,引导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汉字,势必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

一、适度讲解字的音形义关系,使生字认识由模糊引向清晰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字音混淆,书写错乱,学生出现这些错误大都是把生字当作“笔画组合的符号”孤立地识记,认的字多了,每个字的笔画组合就容易模糊、混乱,多音字、形近字读起来就容易张冠李戴。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应适度讲解易错字的音形义联结关系,并利用义的决定因素,讲清字的构形原理,引导学生清晰、正确的识记。

1.“引”在读错音时

学生读错音有好几种原因,有的是遗忘了,乱读;有的是遇到多音字,错读。遇到遗忘,教师要加强生字的复现。碰到同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读音分辨不清,教师就应该依据字义定读音,分辨多义多音字。如“鲜”有“xiān”和“xiǎn”两个读音,xiān”表示“味道美好,新鲜的,明丽的”,如“鲜美、鲜花、鲜亮”;“xiǎn”表示“少的、不多的”,如“鲜有、鲜见”。汉字的表意特点对帮助学生辨析字形,认清字音有很大的作用。正如田学红、张亚飞在关于不同阅读水平儿童汉字音形义联结研究中得出“汉字能否被正确的认知或顺利地输出,主要取决于儿童对汉字音形、形义之间的联结情况。”[2]

2.“引”在写错字时

错字是指错误的、不存在的字,学生经常在书写时添加或遗漏笔画而造成的。如学生写“冢”时经常会把“豖”写成“豕”,我们可以领着学生走进“冢”字,感受“冢”的“前世今生”。“冢”是会意字,从勹(bāo,表坟墓)从豖(chù),豖是豕(shì,猪)双腿被绑形,表示陪葬品,那一点就表示拴住了猪腿殉葬之意。这样,由义辨形,那一“点”就变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印在学生的记忆里了。再如,学生常把“初”字的部首“衤”写成“礻”,很多教师再三强调“衤”不是“礻”,学生还是写错了,问其原因,学生认为“初”和衣服没有任何关系。这时,理解“初”字造字规律的教师就会从形义关系上给学生有力的引导:“初”是会意字,从刀从衣,表示用刀裁剪是做衣服的第一步。本义是制衣之始、开端,如“起始”“初学”,还可以引申为第一次、最低等的、当初的等。这样,学生再写“初”时一定印象深刻,因理解而正确识记了。

3.“引”在写别字时

产生别字的主要原因是同音字或相似字产生混淆。对小学生而言,区别多同音字和相似字如果仅靠机械识记,那是非常困难的事,如学生常把“篮球”写成“蓝球”,“川流不息”写成“穿流不息”,“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显然是学生没有领会词语的意思,教师要通过字理加深学生对汉字内涵的理解,建构清晰的形义关系。比如,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彩虹》教学时,“虹”字的识记方法,学生用很多识记方法,但是都与“虹”本义没有关系。有个孩子发问:“老师,彩虹在天上,跟虫有什么关系呢?”“是啊,跟虫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教师故意反问后出示“虹”的甲骨文“”给孩子们解释了“虹”的虫字旁的由来。因为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形状像腰腹呈拱形的神龙,古人以为虹是雨后出来饮啜水汽的神龙,能呼风唤雨的大虫,所以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就是最好的证明,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此时,孩子一个个竖着耳朵,听得津津有味。相信以后再也不会把“彩虹”的“虹”的虫字旁写成绞丝旁了。

二、适时串起知识链条,使识字内容由单一引向系统

小学阶段识字量大任务重,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根据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认一字识一串,解一词得一串”来提高识字效率,提升识字能力。

1.认一字,识一串

每个汉字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相关的构成系统,如部首系统、声符系统,意符系统等,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巧妙地从声旁、形旁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弄懂一个偏旁的音形义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大批量的汉字。如集美小学林老师在执教人教版第二册《识字6》时引导学生认识“领、额、颊、顶”时这样教的:

师: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词(课件出示新词,师随时纠正读音)。

师:这些生字中藏有很多形声字哦,小朋友们找一找,用上记形声字的方法来认识这些字。

生1:我教大家认识“领”。这个字是形声字,左半边的“令”和“领”的读音有关,右边的“页”应该和字义有关吧。

生:像人。

师:对!看看,这就是人的脑袋;这就是人的身子,后来它的样子就变了(课件依次出示“页”的演变过程)但是意思没有变,“页”表示人的——

生:脑袋!

师:摸摸你的红领巾戴在哪儿呢?(师示意)这儿是我们的领子,想想“领”跟头有什么关系。

生:领在头下面脖子的位置。

师:所以它带有页字旁。接下来林老师介绍几个带页字旁的字。(课件出示:卡通人物及标示“头顶、额头、脸颊”。)大家一起摸一摸这些部位。发现了什么

生:“头顶、额头、脸颊”都在头上,所以顶、额、颊都是页字旁。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林教师先是引导学生运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自行识记生字,再通过古汉字“页”的字形,使学生感知其形义联系,进而学习“领、顶、额、颊”一串字,达到了“举一形而统众形”的效果,识字教学变得轻松高效。

2.解一字,得一串

“析形索义”对于引导学生理解一字进而理解一串词的意思有很大的帮助,如教师通过讲解“美”字,让学生运用“美”的意思,猜测“美”在不同语境(美人,美景,美发,等等)中的意思,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知猜测未知的学习能力,学生在猜测中不知不觉认识、理解了多个词语,大大的提高了识字效率。由形声字特点进行板块识字固然好,但由于字形的演变,字义的引申较为复杂,因此,教学时要做到认真查阅相关书籍,做到具体的字具体分析,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系统识字。

三、适当追溯汉字本义,使理解感悟由浅层引向深入

小学阶段识字的主要渠道是文本阅读,文本为汉字提供了语境,赋予汉字积极的意义,而汉字进入语境后,又赋予文本以思想、内涵、情感等,所以,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要通过对关键字词认读、理解进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意、思想。当学生根据汉字的表面意思或联系上下文还是不能准确的理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意时,教师就应该适当追本溯源,引导学生体会字词的最初意思,进而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由浅层引向深入。例如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的“眷恋”一词时,大多数教师采取通过引导学生查字典懂得“眷恋”是指顾念、爱恋,通过引导联系上下文懂得“眷恋”是指印第安人对自己的家园是顾念、爱恋的。这种理解更多的是模糊的、概念式的,不走心。一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词时,紧紧抓住“眷”字,从眷的字理入手:“眷”从目,juàn声。本义是“回头看”。接着依据本义出示印第安人被迫离开的画面: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群印第安人携妻执子,背着行李,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自己深爱的土地,走几步再回头望一眼自己曾经赖以生存的家园,就这样,几步一望,几步一望,每一次的回看都是含泪的,不舍的,无奈的,依恋的。当画面冲击着学生的情感,教师再配以深情的引读。一个“眷”字,无数次风雪中的回首,不能不让人揪心,相信此时此刻,今生今世,印第安人不断回头看的画面、眼神及对那片土地依恋、不舍和无奈情感已清晰地刻在每位学生心里了。

四、适量借助构字原理,使方法运用由已知引向未知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课标对识字教学的建议是符合儿童识字的心理需求的,儿童是先有生活经验后识字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适量地借助汉字的构字原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如,一教师在教学《“红领巾”真好》[3]中的生字“牌”时,是这样处理:

师:再来看一个形声字朋友(出示生字)“牌”(生齐读),“牌”字也是形声字,看左边的“片”

师:看,这是——(生:树)怎么啦——(生:被劈开)

师:把树木劈开了,劈成一片一片又一片,多薄呀。看,片字就这么出来了。

所以“片”字就是指——

生:扁扁薄薄的木片。

师:是的。人们在木片上写字做成各种牌。你知道的有哪些?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出示词语+图形)这些“牌”你见过吗?

生:(齐读词语):金牌、扑克牌、门牌、车牌……

师:由此我们可以猜出“牌”的意思。

生:扁扁、薄薄的木片。以后你们见到像“牌”一样带片字旁的字就能大概知道它的意思了。

这一课例中,教师的教学把汉字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词典和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利用儿童的元认知,迁移生活经验,使方法运用由课外引向课内,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又从课内引向更为丰富的课外,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质量。

[1]赵峰.汉字学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2]田雪红,张亚飞.不同阅读水平儿童汉字音形义联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

[3]林佩菱.科学识字与诗歌学习水乳交融——人教版二上《“红领巾”真好》教学实录及评[EB/OL].[2012-11-13].http://www.docin.com/p-525923890.html.

G623.22

A

1673-9884(2016)06-0041-03

2016-06-13

郭明珍(1970-),女,福建惠安人,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音形形声字生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读儿歌识生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巧用儿歌教拼音
生字辨识大闯关
从词形、语音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乐音音形的感知与谐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