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6-05-14 04:14米桂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兴趣语文教学

米桂贤

【摘 要】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从以下入手: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创新教学方法,以生为本,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为中心,努力创设良好的学生发展的情境,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就会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兴趣;培养

创造性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本文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入手,来谈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语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确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并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学生答问答得正确,教师可激励学生“说得好”、“很不错”;学生答问观点独到,教师可激励“妙”、“见解独到”、“高见”;学生答得不完整,教师可鼓励“慢慢说”,“再想想”等,这样做就会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创造性探索新知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要建立一种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创新教学方法,以生为本,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不能只是“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启发、讨论,让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协作、师生互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具有主人的意识,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新知,进而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教师由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变就范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因为就范式教学往往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不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创新式教学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最值得提倡的“启发——创新”式教学,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阐述了“启发——创新”式教学的精髓。所谓“启发——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问题思考,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其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通过设置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适时的启发诱导,使学生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把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

“读”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创新,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角色来读,这样,他们往往获得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项学习活动中去。让读成为发现、创新的方法,读成为承载感情的载体,读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

3.把课堂还给学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巧能力。”照此原则,教师应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语文教学能否深入的关键。生字的认识,新词的理解,难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领悟等无一可以离开思考。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多提供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而组织课堂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取决于教材内容的完整传授,而应取决于教学效果,即是否真正训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如果不敢放手,他们就永远不会自己走路。学生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不可能永远扶下去,所以为了真正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就应充分相信学生,多给他们“权力”。

三、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不囿于教师的定论,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学生的可塑性不容忽视,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他,他就会具有某种思维倾向。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便能形成积极的创新型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一步。

1.善于质疑展,领略内涵

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展开联想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如教学《项链》一课,鼓励质疑,允许有错,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2.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自己动手实践创造,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领悟只有丰富的想象与不断努力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语文作文教学时,经常让学生写一些有关想象类的作文,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开动大脑,去描绘未来的世界,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3.展开联想,彰显个性,把握主题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学《药》时,为了领悟小说主题,在理出明暗线的双线结构后,提问为什么要以华老栓买“药”为明线,夏瑜就义为暗线。学生回答:为了更突出革命者的悲哀。这一看法不无道理,但更准确的应该是明写老栓买药突出了群众的愚昧,而且让人看到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革命者的悲哀,从而达到作者“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写作意图。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为中心,努力创设良好的学生发展的情境,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5]GHB080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兴趣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