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2016-05-14 04:40周灵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周灵

【摘 要】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中,探究式学习成为了一种新式的基于自主学习的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并提出了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策略,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大课程改革试点都在尝试寻找自主学习的新方式。而小学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学科,将探究式学习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将被动的小学语文学习改为主动的探究式的小组学习,增强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活跃性,同时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自主的发现、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语文。

一、探究式学习

1.探究式学习的介绍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语文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2.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探究式学习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被动学习提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大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个人思考,促进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活动,进而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情景式教学,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情景式教学的方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切身的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一切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当学生设身处地的投入到课文的情感中时,便会发现课文的情感和矛盾,并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比如,教师在讲《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可以在课堂上演绎一部小小的情景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体验主人公在田中劳作的辛苦,体验主人公由于禾苗长得太慢而焦急的心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情景剧中,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禾苗长得更快,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由此心生一计:把禾苗拔高,这样情景剧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设置的情境中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这则寓言所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2.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语文课文

语文实践活动是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活动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以及寓与听、说、读、写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还能建立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听与读是相互结合的,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听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中,读与听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生动地体会到课文所描述的画面。

说是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参與度最大的一部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改为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思考的探究式活动,在最后的文章总结方面,教师可以先不必急于评价文章或者文章的写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毫无顾忌的先发表对文章的看法,回顾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等。比如在学习《假如没有灰尘》这节课时,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课后的结尾阶段,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互相讨论关于这节课的心得,假如没有灰尘,带给我们的后果,然后学生可以在课后畅所欲言:假如没有了水、假如没有空气、假如没有时间单位……这样的教学活动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畅想和自由发挥的权利。

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读主要包括速读、精读、研读、品读等环节。读的方式不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速读主要的作用是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防止有生僻字,通常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学生先速读一遍课文,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在进行精读,分析文章构成,情感;接着研读,对文章的情感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经历进行深层次的感悟;最后是品读,通读文章,结合作者的写作特点,品味文章。比如,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文《山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的表现出山中下雨的情景,最好能带有一定的配乐,使学生身临其中,感受山中雨的奇妙。

写是实践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写不仅代表学生要在课堂上认真探索课后写总结,还意味着探究总结能力要十分强,所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入写这个环节,更加培养了学生的文笔和总结能力,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时,课后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你从这篇文章中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如果你是司马光,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题自由发挥想象力,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课后对课文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考的深度也更深。

三、结束语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职责所在,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正好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改变为主动去学习,提升对课堂的兴趣,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米丽英.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课程.教材.教法,2003,01:37-41.

[2]张春年.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8:83-84.

[3]李德彩.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探讨[J]. 时代教育,2015,08:245.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