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05-14 07:41刘宁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兴趣语文教学游戏

刘宁

【摘 要】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语文教学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趣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兴趣;游戏

《新课程标准》要求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學实践中,怎样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课堂,快乐学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导入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使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有这么一节课,一上课,我说:“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爱听故事吗?”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讲故事,都来精神了,互相你看我,我看你,齐声说:“爱听!”私下里还偷偷地笑呢!我接着说:“好!我看谁坐得好听得认真,老师一会儿还奖励他红花呢!”我看小同学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讲《jq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当我讲到小ü和j交朋友时,就学习j这个声母,并与ü练习拼读。待学生掌握后又继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就这样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尾时我问:jqx为什么和小ü交朋友,而不和大u交朋友呢?至此又对小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学生对jqx和ü相拼去掉两点记忆非常深刻。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里。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注重文章与课堂相互“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话别的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我用富有激情的导语、过渡语反复咏唱“亲人们深深呼唤‘再见了亲人”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将课文中所体现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出来,而且将学生的感情也激发到了高潮,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课堂上的“活”是有前提的。是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要在真正的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三、吸引学生注意并巧设课堂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所选课文无不体现出千差万别的文本个性和各不相同的学习个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灵活多变。按不同文体,巧设课型,在寻求艺术性中,再巧妙点击个性,使语文教学多元化,快乐化。如词语、成语、熟语、俗语等趣味语文课、诗歌朗诵课、读书笔记交流课,剧本文学表演课、漫画赏析课、歌词点评课、广告设计课、想象绘画表述课、聆听故事表达课、社会问题讨论课。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就有多广阔这句话。抓住文体巧设课堂使学生主动参与,就能让学生收获快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注重开发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如“为什么是最后一头?其他战象呢?”“最后一头战象怎么了?”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五、在课堂中开展有趣的游戏

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能保证时时集中,那么就需要老师灵活应用游戏把他们吸引过来。在课堂中开展的游戏有:开火车,抢答,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等。我记得有一次在教学时发现学生朗读时没精打采,后来我就注意在课堂中开展了朗读比赛等各种游戏,对于表现好的还发放一些卡片等。再后来发现学生都很喜欢上语文课,而且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也增强了,老师上课也更加有激情了,最主要的是学生成绩提高了,彻底改变了过去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

六、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中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是这样说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要活起来,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像“随风潜入夜”的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沉浸在乐学,思学的长河之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格,也就达到我们的课改教学的宗旨。

猜你喜欢
兴趣语文教学游戏
疯狂的游戏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