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6-05-28 09:38张夏雨
职教通讯 2016年2期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张夏雨,吴 睿



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张夏雨,吴睿

摘要: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针对学生个性制定培养规划,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入手,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式、推进学分制度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等方法,对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培养

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为目的,给予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特长与兴趣的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学习环境和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培养模式,它以学分制为举措,学生通过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参与各级科技项目研究、兴趣小组、特长生工作室、学生社团等各项活动,从而获得个性化培养学分。[1]

一、高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限制较多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所需完成的学分,需全部通过课程学习来获取,缺少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的空间。在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程占较大比例且学时多,选修课程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同类大学。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例,160的总学分分为两类:课程必修学分(约占总学分的90%)与自主选修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0%)。课程必修学分包括各个学习领域中必修课程所对应的学分,约占2000学时;自主选修学分由公共选修课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和个性化培养项目学分组成,约占200学时。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课程既缺少选择的自由度、又没有充足的时间选学,加上开设的课程数目太少,课程选择余地有限,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二)完全的学分制推行实施较慢

学分制是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种,规定了毕业的最低总学分,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的标准。现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做法是将学分制与学年制结合,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也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度。加上长期以来占主导的班级授课制、必修课制度,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培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规定的学分,培养的学生如同批量生产的产品。因此,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没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障,难以做到大面积推行。

(三)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缺乏

个性化培养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予以保证,公共选修课是发挥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兴趣特长的有效平台。在选修课的开发中,由于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知识、技能和精力不足,学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存在着数量不足、类型单一的问题。另外,由于课程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选无可选,只能随意选择。

二、高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改革原有的课程结构,除开设必修学分要求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给学生一个可选择的弹性学习空间(约30%)。可选修的部分要设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以下三类:(1)公共选修课程。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为目的,围绕中国历史与民族文化、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价值观与思维方法、科技进步与生命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脉动、文学艺术与美感、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往等类别进行课程设置。课程来源可以是自建的课程、也可以是引进的网络课程;(2)综合素质训练活动。包括面向学生所设立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体育拓展活动、人文素质修炼活动等,参加活动取得相应学分;(3)创新创业实践。面向学生所设立的创新意识训练、创业实践、科技项目孵化、创业探索等,实施创业型杰出人才培养。同时,需注重选修环节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衔接,使选修环节与专业学习形成互补。

(二)推进个性化学分制度改革,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由于选修课程体系的学分获得途径的多样化,学院应制定专门的学分认定与折合办法,以推定和保障“个性化培养学分”的全面实施。根据个性化培养学分认定的项目或活动的不同性质,可将其分为竞赛类、证书类、专业技能拓展类、课程类、心理教育类、综合素质拓展类6个类别。各项个性化培养学分认定的项目或活动均会被赋予一定的学分,学生通过参加该项活动并通过考核要求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详情见表1。

(三)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认可和接受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性化培养顺利实施。[2]

1.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1)通过观察调查、摸底测试等方式,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等,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层;(2)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先解决共性问题,再制定个性化发展目标;(3)开展分层考核、分层指导,开展发展性评价,使各层学生时时处于动态之中。分层教学可以先从数学、英语等人多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开始试点,再推广实施。

表1学分项目认定的情况

2.翻转课堂。随着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和信息化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具体形式为,教师课前制作视频课件,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观看视频先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并完成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学习,每个人可以自定义学习进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调动;(2)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学习指导,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指导。[3]

高职院校应努力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更好地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杰出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锦阳.谈高职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模式——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49-51.

[2]张文姗,洪婷.三年学制的内扩式突围——高职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试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 (11):20-21.

[3]李婧崴.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5):36-39.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2014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基于学分制管理的学生个性化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CXJG06)

作者简介:张夏雨,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2-0011-02

猜你喜欢
个性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分层教学,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培养
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