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2016-06-18 19:14庞小艳
考试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激发兴趣新课程

庞小艳

摘 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新课程语文教学就是要重新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熏陶。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 激发兴趣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困惑,它直接关系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和成败,因此,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笔者认为,一堂理想的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创造良好的氛围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探索,主动合作,自主获取知识?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了。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从各方面感染学生。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例如《穷人》一课的结尾只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便戛然而止,这给读者留下了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尽显个性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根据渔夫和桑娜的思想变化过程,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推测想象“拉开帐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对目标要求烂熟于心。整节课上,教师与学生做的一切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谜语、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等方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怀一颗好奇的求知心,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情境中。在这里,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问:“你体会到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能够从书上找出来,是“温晴”的。师生一起分享点点滴滴的感受,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语文课堂与其他课堂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琅琅,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要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学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把学法指导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帮助学生领会、掌握或运用哪些学习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引导学生领悟、运用。要切切实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去,教师点拨指导的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在设计练习题和批改作业时注意启发学生掌握和巩固有关的学习方法。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应当优化组合。教学时要因生施教,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将难点分散,划分出层次,降低难度。新课程强调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能力为本,强调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归宿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是核心,知识是载体。课堂力求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阅读的能力、评价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交际的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课堂强调能力的强弱,而不是知识的多寡;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强调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所以,能力立意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三、新课程语文课堂应该是唤起自信、焕发活力的课堂

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以前我们过于强调了工具性的作用,使得语文课堂枯燥、呆板、僵化,以致死气沉沉,丧失了应有的生命活力。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着他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抓住任何一个能发挥学生想象能力,挖掘他们自由想象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培养他们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在课堂里,应该是一种“有生命的教学”,尊重生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在这个课堂里,应该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全身心投入,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在这个课堂里,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时刻让生命焕发精彩。要想学生深入地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教师就需要通过模拟的手段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作者的感受,这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这个课堂,应该是我们“立人”的中心,应该体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新课改的努力方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着眼于一课一文之得失,而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总之,新课程语文课堂应该是充分彰显师生创新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文秀.对语文教育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审视[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2).

[2]曾世红.对语文新课堂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3).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激发兴趣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