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众筹融资:现状、热点与前瞻
——基于文献研究

2016-06-28 00:58吴兵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吴兵兵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中国众筹融资:现状、热点与前瞻
——基于文献研究

吴兵兵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众筹融资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国内学者对众筹融资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但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综述。文章从众筹融资的内涵、发展现状、学者关于众筹融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总结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众筹融资的研究现状,发现新的研究切入点,希望对以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众筹融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众筹(Crowdfunding)是2006年8月由美国人迈克尔.萨利文最早提出。当时他正致力于建立一个名为 Fundavlog的融资平台,项目发起人可通过在平台上播放视频进行项目融资。同年9月,迈克尔.萨利文正式把众筹界定为:一群人通过网络渠道聚集资金来支持个人或组织发布的项目。2009年美国出现最早的众筹模式即 Kickstarter网站。凡是符合Kickstarter平台准入要求的企业或个人都可以借助该平台为自己的项目融资,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投资项目,融资完成后,Kickstarter平台收取筹资总额二十分之一作为手续费。2011年11月,Crowdfunding一词被收录在牛津词典里,即“项目或企业通过互联网向大众融资的活动”。国内学者先后把Crowdfunding 翻译成云募资、密集型筹资等,直到2011年2月Crowdfunding 一词才正式被中国作者寒雨(笔名)译为“众筹”。

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凭借着门槛低,风险小,众人参与的优点,为小企业融资开启了一扇窗户。为了对我国众筹研究进行整体把握,笔者于2015 年9月初在CNKI 中进行“跨库初级检索”。选取“中国期刊”、“中国硕士论文”和“中国博士论文”数据库,在检索项“篇名”、“关键词”和“摘要”下,分别输入检索词“众筹”,匹配为“精确”。整理结果为:在涉及“众筹”的文献中,通过“篇名”检索共有752篇,通过“摘要”检索共有1418 篇,通过“关键词”检索共178篇。对以上数据进行图表整理见图1:

图1 各检索项目下检索结果逐年分布

在“篇名”检索结果里进一步筛选出硕博文献19篇。如图2所示:

图2 “篇名”检索项检索结果分布

综合上述各项检索结果可知,单纯从发展的年限来看,众筹是一个新兴的概念,2011年才被提出, 但是我国学术界对“众筹”的相关研究呈现持续和快速发展的态势。本文在“篇名”检索项下共752篇中选择比较经典,比较有代表性,引用率比较高的38篇文章进行综述,旨在评述众筹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

一、众筹融资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1.众筹的内涵

众筹,最早起源于crowdfunding一词,即众人出资或全体出资,香港将其翻译为群体筹资,台湾翻译为群众募资,大陆作者寒雨(笔名)最早译为“众筹”。Ordanini A(2011)指出众筹(Crowdfunding)是民众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同时给支持的项目投资的群体活动。Mollick(2012)指出众筹是企业或个人把需要投资的项目通过网络寻求网友资金支持,网友投资感兴趣的项目并获得物质或所有权的回报的筹资方式。宋奕青(2013)指出众筹是集合众人的人财物,为中小企业、艺术从业者、个人提供资助。还有一些学者是从众筹与众包的关系来定义“众筹”。所谓众包是指企业在供产销环节中把某个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公开外包给大众,众包的精髓是“用群体才智和创意来提高效率”(Schwinbacher &Larraide,2011)。众筹从某种意义上是众包的一部分(Rubinton,2011)。众筹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网络而不是通过某类公认的融资机构和个人来筹集物资。尽管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众筹的内涵,但意思却大同小异,即众筹(Crowdfunding)是为小微企业或个人提供网上融资的方式。投资者通过众筹平台选择投资项目,并享受实物或股权回报。

2.我国众筹发展现状

众筹融资在中国起步晚。从融资方式的角度看,国内众筹融资大多采用捐赠和借贷两种模式,虽然有些平台已涉足股权融资,如天使汇、大家投,但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众筹股权融资。目前中国有十几家众筹平台采用捐赠商业模式,筹集金额高达100万元。其中最大的融资平台是2011年7月成立的“点名时间”,该平台主要为创意性项目如影视、音乐等提供融资,不面向创业公司,并且投资者只能获得实物收益,不涉及慈善事业。借贷性模式又称网贷的众筹借贷模式,2007年国内出现首家小额无担保P2P众筹平台——“拍拍贷”,2009年出现大批这类众筹平台,如红岭创投、人人贷等。有数据显示,2014前6个月,众筹平台成功为1423个活动筹集资金,总资金约为3060.43万美元。股权融资430例,筹集资金2534万美元,其中为初创企业融资达412例。奖励类众筹达993例,筹资达525.74万美元,由此可见,我国众筹市场前景广阔。

二、我国众筹融资内容研究

作为一种新兴融资工具,众筹融资在中国发展迅猛,有不少成功案例也不乏失败典型,国内学者对众筹融资的研究文献从2012年的3篇,到2015年9月份高达752篇(在CNKI用篇名检索),学者对众筹的关注可见一斑。下面对国内众筹融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初步梳理。

1.众筹融资的商业模式研究

国内学者普遍赞同,完整的众筹融资的商业模式应该包括项目发起者(个人或小微企业),项目投资者(网民),众筹平台三部分。范家琛(2013)指出项目发起者提交创意项目,经众筹平台审核通过在该平台发布,投资者在该平台自由选择投资项目,项目达到所需融资便可投入生产,项目发起者按约定支付投资者报酬,众筹平台也可得到相应的服务费。范家琛认为众筹的商业模式成功之处在于鼓励“平民创业”。汪莹、王光岐(2014)通过研究众筹融资内涵,根据众筹融资运作流程将其分为项目发起、项目筹资、项目运行三个环节,在整个融资过程中,项目发起者、项目投资者、众筹平台各执其责,协调运作,共同实现众筹融资顺利完成。王阿娜(2014)认为众筹融资的商业模式是项目发起者在众筹平台上向项目投资者筹集资金,整个过程以项目发布为起点,网络市场营销为动力,资金流向为核心,利益回报为保障,实现商业模式的运行。

而针对众筹融资具体商业模式的划分,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孟韬、张黎明、董大海(2014)根据众筹回馈方式将众筹划分为四种形式:捐赠模式、奖励模式、借贷模式、股权模式。苗文龙、刘海二(2014)从融资项目商业性质和组织方式角度,将众筹融资分为非营利性、营利性和中性三类。丁辰灵(2014)将众筹分为凭证式、会员制和股权式三类[10]。

2.众筹融资的风险研究

(1)法律风险

邓建鹏(2014)根据众筹回报形式,从实物众筹和股权众筹两个方面论述了众筹融资遇到的风险。他指出国内实物众筹网站如“追梦网”、“淘梦网”等虽宣称投资者通过众筹网站实现的是预购而不是投资行为,但也难逃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11]。股权众筹如“大家投”等都面临“擅自公开发行股票”的法律风险[12]。

(2)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难

罗明雄、唐颖等学者认为众筹平台和项目发起者有可能涉嫌集资欺骗罪、创意面临被窃取或模仿的风险[13]。

汪莹、王光岐(2014)研究我国众筹融资运行流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得出众筹融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遇到法律风险、欺诈风险、评估风险和经营风险。这些风险都会使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14]。

龚映清、蓝海平(2014)通过分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新规定,认为中国处理国内众筹融资面临法律监管不明,创新环境弱,投资者保护难度大等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快立法,研究股权众筹发展方向、路径。同时加强对投资者利益保护,完善信用体系建设[15]。

(3)股权融资风险

吴凤君、郭放(2014)认为我国众筹融资平台存在很大法律漏洞,缺少相关营业执照,缺乏对投资人、筹资者有力审核,尤其是股权众筹融资容易面临合法性的法律风险,为了规范众筹融资运营,政府部门适度放宽众筹融资的法律限制,同时加强众筹平台监管,合理界定众筹融资相关利益方的准入资格,引入第三方资金监管机构[16]。

邱 勋、陈月波(2014)认为股权众筹由于采用网络经营模式公开发行股票,不符合证券法律相关规定,面临法律风险,同时股权融资采用的运行模式会产生危害小股东权益的风险,另一方面,股权融资具有先发优势,易造成垄断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股权融资的法律地位和管理规范,尝试采用证监会、地方金融办和行业协会三者立体交叉监管。规范行业运行,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树立科学投资理念,提高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17]。

学者杨东、苏伦戛(2014)从股权众筹运行各环节分析股权众筹面临的风险,认为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项目发起者审核风险、非法筹资风险、合同诈骗风险、资金流风险、时间风险、投资资金数量风险、投资风险。 对这些风险的处理要秉承一个基本原则即在确保股权众筹平稳发展的同时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18]。

朱玲(2014)认为,股权众筹疑似公开发行,而且投资人数超过证券法规的要求,涉及法律风险。同时投资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保护。之所以会遇到这些风险是由于我国证券法对合法融资的界定范围窄,才使得股权融资游离于非法融资边缘[19],因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投资合同”的做法将股权融资纳入证券的范围[20];设立小额发行豁免制度解决股权融资数量限制的问题[21];通过加强对项目发起企业和众筹平台监管,加强融资资金流管控,实现对投资者保护。

董安生、刘庆(2015)指出国内股权众筹之所以会面临非法融资的法律风险,是因为国内的《证券法》关于众筹融资存在法律界定不明之嫌。所以《证券法》应该做如下修订:扩大“证券”界定,明确股权众筹的合法性;允许小额公开发行;创建众筹资金第三方监管机制[22]。

综上所述,国内众筹融资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法律风险即合法性质疑,众筹融资尤其是股权众筹涉嫌“非法集资”、“公开发行”、“不特定发行对象”等法律问题,故一直游离于法律的“灰色地带”[23];第二大类风险是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众筹平台准入门槛低、网络信息不对等以及众筹融资采取的“领头—跟投”模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比如说监管不明风险,道德风险等,这些风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包含于前两大类风险里。所以不管学者对国内众筹融资监管提出怎样不同的建议,也无非是从提高众筹融资的合法性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两个角度来阐述。

3.众筹融资的其他研究领域

除了上面几个研究领域,2013年至2015年国内学者更多地关注具体领域的众筹融资问题。栾轶玫(2013)研究新闻众筹,探讨哪些新闻题材适合众筹,新闻众筹的运作流程以及如何进行新闻报道[24]。张建中(2013)选择美国新闻界的三个新闻众筹平台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新闻众筹的商业模式和运行特点,认为目前新闻众筹虽不能取代传统新闻模式,但对新闻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5]。雷禹、陈文(2015)以平安好房网为例,研究房产众筹在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房产众筹与现实需求存在脱节,但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房产众筹未来发展空间很大[26]。李洪杰、张小燕(2015)研究我国种植业众筹融资的现状与运行特点等[27]。

三、我国众筹融资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研究众筹融资大致采用三类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1.定性研究方法

在众筹融资的大量文献中,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居多,研究的内容大多集中于研究众筹的定义、众筹类型、众筹融资的特点、众筹融资的风险以及风险应对研究,尤其是对股权众筹的研究近几年来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的领域较窄。黄健青、辛乔利(2013)侧重研究众筹融资发展的原因与过程、众筹融资的特点以及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众筹融资开创了小微企业新的融资方式,对中国传统融资方式产生巨大影响[28]。彭岳(2014)主要研究我国众筹融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找出众筹融资的特点,结合中国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状况,提出构建我国众筹豁免制度[29]。田梦斯、汪群(2015)研究了众筹融资商业模式的特点,所处社会背景,同时对传统融资方式与众筹融资模式进行对比,认为众筹融资为小微企业筹资开启另一扇窗户[30]。

2.定量研究方法

对众筹融资采取定量研究,国外研究文献要多于国内。Agrawal(2011)分析 SellaBand 相关数据得出结论:众筹融资采用网络形式可以缓解投资的空间限制。捐赠类众筹融资更容易在朋友和亲人间发散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筹资空间受限度。Belleflamme(2012)根据众筹融资运行的两个环节进行建模:在筹资环节,投资者通过预购产品或投资分享未来收益;在产品面市环节,即项目完成,产品正式进入市场。两个环节不同在于产品的价格在第一环节是统一的,在第二环节是波动的。Mollick(2013)跟踪收集关于Kickstarter项目原始数据,研究了众筹融资成功项目所具备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众筹融资项目的创意性,信息公布情况,外界政策对众筹起到正相关关系,同时他发现,项目筹资者为了筹集更多资金扩大原先的生产规模,往往会推迟给投资者发送产品的时间。国内学者,苗文龙、刘海(2014)在分析众筹融资运作原理的基础上,参照Wojciech(2013)的模型,探究众筹融资如何处理信息不对等问题,以及提高众筹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得出结论是股权众筹具有市场的充分分层,可以有效解决投资方和项目发起方信息不对等问题;众筹融资的激励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较低的资金成本和更多信息量对项目发起者起到激励作用;投资机会,产品更新时间,网络社交等对项目投资者起到激励作用;众筹平台受服务费影响较大。

3.案例风险

Ward 和 Ramachandran (2010)以音乐众筹平台SellaBand1为案例分析投资者信息显示效应。沈阳、周琳达(2014)选择美国的Spot.us、中国台湾的weReport以及中国内地的众筹网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三个新闻众筹网站关于新闻题材、新闻工作者、新闻发布形式的异同点,认为未来中国新闻众筹要加强对新闻题材的审核,注重新闻的深度报道,加强民众对众筹新闻的认知,注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同时规范新闻众筹平台的运营[31]。文卫华、李冰(2014)主要对国内外新闻众筹融资的经典案例如美国的Spot.us、法国的Jaimelinfo.fr等进行分析,指出新闻众筹在新闻界是创新性运营模式,给新闻记者和读者新的选择机会,但是这种模式不会取代传统的新闻业[32]。来艺博(2013)选择“点名时间”作为案例分析,指出众筹网站在国内起步不久,但众筹融资符合时代发展,满足人们需求,众筹融资将改变传统融资的格局,引起营销业的改革,人们将更热衷于众筹融资[33]。于延磊、潘旭华(2015)通过对国外的Kickstarter和国内的点明时间、众筹网、原始会和人人投等众筹平台的研究,比较国内外众筹融资商业模式的特点和项目运作流程,吸收优秀众筹融资的经验,对中国的众筹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价值[34]。文静(2015)从法律角度分析国内三大经典众筹案例的运营模式:原始会众筹模式、3W 咖啡馆众筹、美微创投。通过解读这些成功处理法律风险的案例,对解决中国众筹融资的法律问题提供借鉴[35]。

四、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我国众筹融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对众筹融资的风险管理和股权融资研究非常活跃,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我国众筹融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从国内学者对众筹融资的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大部分学者关注对众筹融资的概念、商业模式、众筹融资面临的风险的研究,尤其是近几年,股权融资风险问题,具体领域的众筹融资运行模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2)从国内学者对众筹融资的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定量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或实证研究极少,研究方法不够科学。

2.展望

我国众筹融资的研究尚未成熟,迄今为止关于众筹融资的研究仍未形成一个体系,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不够科学。因此造成研究内容空泛,对现实指导意义较少。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具体领域众筹融资的研究,但是从目前的文献梳理发现,大部分学者主要是做一些报道和进行浅显的分析,缺乏科学系统的数据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切入点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1)对不同行业众筹融资的研究,可以结合具体公司进行更细致的案例分析,而不是做浅显的报道或举例说明。

(2)近年来国内学者虽然有对众筹商业模式和运作流程进行分析,但分析内容过于浅显和胧统。建议选择不同的众筹融资商业模式的案例,深入分析不同众筹融资的商业模式优缺点以及具体运作流程。尤其是预售模式、借贷模式、捐赠模式目前的研究还很缺乏。

(3)国内学者对众筹融资的法律风险主要从国家立法角度给出建议,较少涉及项目发起者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法律风险,对风险的研究面过于窄小,建议从投资者、众筹平台、相关协会、第三方机构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众筹融资的风险。

(4)对众筹融资的研究方法较单一,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很少,建议研究方法多采用定量分析,用数据说话更具说服力。

(5)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众筹融资与非法融资等类似概念的界定十分模糊,缺乏内涵与外延的科学界定。

从众筹融资研究的文献数量和逐年递增的趋势以及现实生活中众筹融资的快速发展来看,众筹融资仍将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从理论层面讲,关于众筹融资合法性的判定,众筹融资的特点,融资细则要求,如何区分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实践层面讲,对众筹融资的相关研究有利于解决目前融资渠道窄,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大众资金的利用率,减少时间成本,聚集大众财力、物力和智力,减少投资风险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梳理目前关于众筹融资的文献,找到不足点,发现未来创新方向,对众筹融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史班达.众筹:缔造新的公民投资.IT经理世界,2012,(353):120.

[2]Ordanini A,Miceli L,Pizzetti M. Crowd-funding:Transforming customers into investors through innova-tive service platforms.[J].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2011,22(4):141-148.

[3]Mollick,Ethan.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An Exploratory Study.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4,(1):75-82.

[4]宋奕青.众筹:创新还是非法.中国经济信息,2013,(12):44-45.

[5]汤浔芳.互联网金融深水区:股权众筹蹒跚探路.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2-23.

[6]范家琛.众筹:创意者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企业管理,2013,(10):78-81.

[7]王阿娜.众筹融资运营模式及风险分析.财经理论研究,2014,(3):99-103.

[8]孟韬,张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管理现代化,2014,(2):50-53.

[9]苗文龙,刘海二.互联网众筹融资及其激励约束与风险管理——基于金融市场分层的视角.金融监督研究.2014,(7):1-22.

[10]丁辰灵.股权式众筹:创业融资变简单了.沪港经济,2014,(1):65.

[11]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时代众筹模式的法律风险分析.江苏行政学院.2014,(3):115-121.

[12]法释〔2010〕18 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11.

[13]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督思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43):29-36.

[14]汪莹,王光岐.我国众筹融资的运作模式及风险研究.资本观察,2014,(4):62-65.

[15]龚映清,蓝海平.美国SEC众筹新规及其监管启示.证券市场导报,2014,(9):11-16.

[16]吴凤君,郭放.众筹融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金融与法律,2013,(9):54-58.

[17]邱勋, 陈月波.股权众筹:融资模式、价值与风险监管.互联网金融,2014,(9):58-62.

[18]杨东,苏伦戛.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4):157-168.

[19]朱玲.股权众筹在中国的合法化研究.理论研究,2014,(6):13-20.

[20]袁康.互联网时代公众小额集资的构造与监管——以美国JOBS法案为借鉴.证券市场导报,2013,(6):4-20.

[21]彭冰.中国证券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

[22]董安生,刘庆.论股权众筹合法化的前置性规则构建.中国物价,2015,(2):49-51.

[23]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4]栾轶玫.新闻众筹:我的新闻你做主.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6-18.

[25]张建中.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媒介经营与管理,2014,(3):105-108.

[26]雷禹,陈文.我国房地产众筹模式研究——平安好房网众筹模式分析.博士后征文,2015,(4):22-25.

[27]李洪杰,张小燕.对中国种业品种众筹模式的思考.种业管理,2015,(2):26.

[28]黄健青,辛乔利.“众筹”——新型网络融资模式的概念、特点及启示.国际金融,2013,(9):64-69.

[29]彭岳.众筹监管论.法治研究,2014(8):60-71.

[30]田梦斯,汪群.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众筹融资新途径探讨.商业经济研究,2015(13):92-93.

[31]沈阳,周琳达.中国众筹新闻的萌芽之路.编辑之友,2014,(3):65-68.

[32]文卫华,李冰.众筹新闻:社会化网络时代调查报道的新探索.国际视野,2014,(3):117-119.

[33]来艺博.论众筹网站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以“点名时间”网为例.新兴传媒,2013,(11):110-111.

[34]于延磊,潘旭华.国内外众筹发展的对比分析.现代服务业,2015,(1):29-31.

[35]文静.论股权众筹的法律性质及其运用的风险防范.经济师,2015(2):106-109.

责任编校:陈强,王彩红

Chinese Crowdfunding: Status, Hotspots and Prospects

WU Bing-b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China)

Abstract:Although the chinese crowdfunding startes late ,it develops rapidly, and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scholars on the crowdfunding research also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 but there is no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paper teases and reviews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crowdfunding and the scholars’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in crowdfunding.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it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bout crowdfunding among the domestic scholars, and finds the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ter researchers.

Key words:crowdfunding;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methods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吴兵兵,女,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运营管理。

DOI: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16.03.016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34(2016)03-0096-06

猜你喜欢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诗经·周颂》的研究综述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关于图像处理中几个关键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