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阅悟

2016-07-12 09:59
人民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教研员教研

让乡村教师拥有更实在的获得感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士林幼儿园 张益丽

读了《人民教育》2016年第16期《精准施策,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一文后,我不仅要为北京的各项举措点赞,更想从一名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视角来说说切身感受。

要想让乡村教师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一定要让乡村教师有更实在的获得感。我县自争创“教育现代化”开始,采取了这些举措: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同等级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带编进驻乡村幼儿园,福利提升,教师有了定心丸,自然留了下来;大力培养乡村优秀人才,通过各类评比发现优秀教师,给予其资金保障接受高规格的培训,优秀乡村教师学以致用,自然有以点带面的作用;大力支持乡村教师担任中层及以上职务,在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带领乡村教师进行改革和创新,极大地提升了“软件”面貌;大力进行园舍设备改造,从县到镇再到村,战线统一拿出最好的位置建造幼儿园、添置好设备……

我就是这些举措的受益人之一。如今我心甘情愿、死心塌地留在了乡村,担负起保教优化与创新的职责。看到“教育越来越公平”“教育资源逐步得到整合”,看到孩子们、家长们、同事们的笑靥,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要解决基层学校教研员可有可无的问题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 马得清

《教研员如何实现角色转型》一文(《人民教育》2016第16期)深入探讨了中国教研员的专业标准,这是“好不好”的问题,而在基层学校教研工作实际中,首先面临的是“有没有”的问题。

在很多基层学校,教研员以兼职为主,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一定的教研任务,这些任务客观上需要教研员来完成,这是可有;同时,学校却不一定要安排专人来做教研,一般是让教师兼职做,这是可无。

这种可有可无的背后,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唯分数观念的外化,是一些基层学校办学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只注重学生短期学业成就、忽视学生长远发展的学校教育问题所在。

作为一线热爱教研的教师,我深深感到,從长远看,制定教研员专业标准非常必要,但是从近处看,重视学校层面的教研工作更为紧迫。

关注乡村教师的精神需求最重要

安徽省五河县临北中学 夏玉桥

读了《人民教育》2016年第16期《精准施策,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一文,感悟颇深。笔者认为:发展乡村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关注乡村教师的精神需求。

当今,城乡学校之间的外在条件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不少乡村学校都在借助于“班班通”授课。乡村教师渴盼的已不是城里学校的“硬件”,而是城里学校促成教师发展的“软件”。他们渴盼有与城里学校教师一样的外出学习机会,一样的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他们渴盼自己能成为名师,更渴盼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更多的人分享。这是他们的精神需求,也是他们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任教于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学校。在这个只有二百多人的小学校里,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怀,在专业上成长很快,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30多篇。2013年我创办文学社,在2014、2015两年中,孩子们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32篇,获省级以上大奖40多个。在此期间,上级领导又授予我全国优秀教师、江淮乡村好教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我有了成就感后,就安心地在乡下任教,也自然成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教研员教研
优秀教师辞职终究是教育损失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三)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三)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江西:优秀教师省内5A、4A级景区可免门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