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激趣导入的方法

2016-07-18 22:42吕显博
考试周刊 2016年55期
关键词:导入方法语文教学

吕显博

摘 要: 优秀的导入设计,会制造出一个个“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课堂的精彩与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的导入设计,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趣导入 导入方法

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课堂精彩的前提条件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导入设计,会制造出一个个“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课堂的精彩与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导入新课时,激发兴趣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一、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

针对中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比如小说、戏剧、寓言、童话等文体可以采用讲故事、听故事、读故事等多种形式导入。例如《宋定伯捉鬼》,可以复述课文故事为导入,让学生不仅产生极大的兴趣,阅读课文也十分专注,复述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用谜语歇后语引发学生竞猜热情

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大多喜欢猜谜语,课前出现谜语,无不跃跃欲试,专心竞猜。一位小学教师教学生识字,他把有些字编成字谜让学生猜。比如:因悲伤引起情感激动,眼角流出三滴水(泪);一只手放在眼睛上望(看);一个小牛有尾无头(午);奇奇怪怪的一只小狗,头上长着两个口(哭)。这样就把干巴巴的汉字变得活灵活现,学生掌握起来也轻松自如。

三、用实验演示,牵住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新课内容有关的事物、景物、动物、植物等生动形象的实物导入新课。做实验本是教自然学科时采用的手段,如能恰当引入语文课堂,就会达到“百闻不如一见”之效,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如在教《死海不死》一文时,让学生准备一杯水,一个鸡蛋,一小撮食盐。上课前先叫学生做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中不加食盐鸡蛋下沉,加食盐则上浮。学生很快明白死海岸边寸草不生,人在水中淹而不死的原因。抓住了死海的本质特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学《核舟记》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展示了核舟的投影片,然后介绍了核舟的实际大小,“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再请学生试着用纸叠一个这样大的东西,大家叠出来之后发现只有半个粉笔那么长,高度还赶不上粉笔的直径。接着我又让他们在纸船上画五个人,八扇窗,学生都反映很难做到,我顺势引导古代的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心给牵住,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四、开展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对一些适宜角色表演的课,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改为课本剧,再分角色表演,通过活动导入新课。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扁鹊见蔡桓公》都可以用表演的方法导入,让学生亲身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如在教《小橘灯》一文时,学生自制了小橘灯,于是我举行了展示活动,在课堂上点亮,让学生先讲述其象征意义,然后进入对新课的学习。学生根据对课文的预习理解,画出图画,开课时在班上展示,师生评价后导入新课。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先展示学生的“秋思图”。学生边欣赏边聆听课文范读,配合音乐,耳闻目睹,形象直观。在此基础上讲解课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展示活动,颇有新鲜感、成就感,既锻炼综合理解能力,又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五、用美妙的音画渲染,创造学习情趣氛围

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实物,创设美妙情境,营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音乐,画面是扣人心扉的绝妙艺术,它有不可估量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去领略,去品赏音乐这独特的愉悦美,从而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在精神上得到娱乐,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灯或录像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阕的磁带录音,让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导入:“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又如教《岳阳楼记》一文时,我在纸上画了两幅简笔画,一幅岳阳楼的晴天图,一幅雨天图,让学生发挥想象,依图说出课文相应的内容,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六、用美轮美奂的诗化语言创设优美的意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其内在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如讲授《驿路梨花》时可以用陆游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导入语。只要弄懂引文的含义、作用,就找准了学习此文的突破口。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语言导引,将学生带入课文优美的意境。如《三峡》导入语:“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漂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你也许会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的《三峡》。”

总之,语文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简介背景法、悬念设置法、比较引入法、释题导入法等。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导入方法语文教学
英语课堂中的导入方法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英语课堂多媒体优化导入环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