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毛细血管瘤1例报告

2016-08-03 05:38王增利孙伍柒孙飞达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误诊

王增利,孙伍柒,孙飞达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陕西渭南 714000)



·短篇与个案·

肾毛细血管瘤1例报告

王增利,孙伍柒,孙飞达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陕西渭南714000)

关键词:肾血管瘤;肾动脉造影;误诊

肾毛细血管瘤临床罕见,现报道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例患者。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52岁,于2015年5月31日因“右侧腰背部疼痛伴肉眼血尿3 d”之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9年。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尿常规:血(++);泌尿系B超:右肾积水(轻度),右侧输尿管扩张,右侧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内所见、考虑凝血块;泌尿系CT平扫:右肾周渗出性改变,右侧输尿管稍增粗, 输尿管下段及壁间段管壁增厚且密度增高;泌尿系增强CT加三维成像提示:右侧肾盂后上壁扁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改变,不排除肾盂癌,膀胱内凝血块(图1A);静脉肾盂造影示:右肾显影延迟呈棉团状改变,右侧输尿管未见显影;膀胱镜下见:右侧输尿管开口未见明显喷血,行右侧输尿管插管后自导管引流出血性尿液,收集标本行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找见癌细胞;逆行右侧输尿管造影示:右肾盂及肾盏见多发不规则形态充盈缺损,右侧输尿管显影良好(图1B)。因患者断续肉眼血尿及右侧腰背部持续疼痛不适,术前多考虑右侧肾盂癌。故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右侧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剖开标本:见肾中上极肾盂黏膜有2 cm×1.5 cm区域表面粗糙,呈暗红色出血状,其上附着凝血块2.5 cm×2.0 cm×1.5 cm,于该区域肾盂最硬处肾实质可见灰红色区域2.0 cm×2.0 cm×1.5 cm,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术后病检报告示:(右肾中上极)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考虑肾髓质毛细血管瘤(图1C)。

图1患者影像学及病理资料

A:增强CT成像;B:逆行造影;C:术后病理图片(HE,×10)。

2讨论

肾血管瘤为良性先天性肿瘤,少见,由病变部位血管或淋巴管聚集增生而形成肿瘤样结构,可以压迫周围组织,但不会与周围血管相通。血管瘤最易侵犯肝、其次为肾。常单侧、单发,双侧12%,多数在髓质黏膜下。肾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血尿常见,可以有血尿和腰痛。凡40岁以下单侧肾源血尿患者,如已排除肾肿瘤和尿石症,应考虑到血管瘤可能。术前明确诊断非常困难,容易误诊为肾盂癌、肾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特征性表现为造影剂早期向静脉分流和低血管区,也可表现为肾动脉分支增粗、分散、拉长,毛细血管期显示团状扩张,毛细动脉网呈卷发状、斑点状分布。较大的肾血管瘤,应行肾切除术。较小的肾血管瘤,如果血尿比较明显,可采用肾部分切除术。对于小的肾血管瘤,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也是一种有效的、损伤较小的治疗方法。综上,对于不明原因反复血尿患者,必要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提高术前诊断率,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编辑王玮)

收稿日期:2015-07-02修回日期:2015-10-12

作者简介:王增利(1978-),男(汉族),主治医师.E-mail: wzlwn@139.com

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3969/j.issn.1009-8291.2016.02

猜你喜欢
误诊
眼眶组织淀粉样变易误诊临床分析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误诊的因素分析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绞痛16例误诊分析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临床分析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
浅谈输卵管积水的诊断与误诊、漏诊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