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教学的革新方式及现实意义分析

2017-01-28 02:45张丽
智慧健康 2017年12期
关键词:针灸教师应教学方法

张丽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针灸教学的革新方式及现实意义分析

张丽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本文分析并阐述了针灸教学革新的实现意义,提出了实现针灸教学革新的方式与方法,旨在通过多样化﹑系统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实现针灸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的革新,促进针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灸教学;革新方法;现实意义

1 针灸教学革新的现实意义

创新教育理念下,针灸教学的革新,在促进针灸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保障。针灸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与中医学﹑临床医学﹑妇科﹑儿科等学科间的联系紧密,科学化的教学改革措施是优化针灸教学的重要手段[1]。

1.1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针灸教学在教材完善及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国内针灸学的专家编写出版了《经络腧穴学》﹑《刺法针灸学》及《针灸治疗学》等新的教材,实践指导[2]。教材的更新及完善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针灸学的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平台建设了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电子教学课件﹑教学实验指导及课内外练习。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依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辅助学习,电子教学具有简易﹑生动的优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1.2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针灸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开展教学,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3]。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定问答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例如,教学实践中讲解足少阴肾经这一章时,教师应将肝﹑心﹑肺﹑及肾等器官间的联系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从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间的关系入手,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学生讲课的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依据针灸教学设计,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准备教学案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及认识。随后,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进行完善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通过资料查阅,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有利于高效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随着教学水平要求的不断推进,针灸教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开始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及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不仅优化了教学方案,更实现了自身知识结构及体系的更新。学校普遍重视引进并培养年轻教师,促进师资队伍的优化。部分学校采取一带一的带教活动,通过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培养。年轻教师的能力不断提高。学期结束后,年轻及时以进行工作总结的方式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部分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听课,向资深教师学习经验,有效的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5]。

1.4 保障学生的技能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

针灸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随着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针灸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动态展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腧穴定位图及经络循行走向[6]。将教学录像引入理论教学,巩固并加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可采取测试的考察方式培养学生定位取穴的能力。为加深学生对腧穴定位及主治的认识,教师可将病例引入试验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腧穴﹑掌握配穴方法﹑针灸操作。因此,通过针灸教学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的提高。

2 实现针灸教学方法革新的措施分析

2.1 发挥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过程应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在讲授《四总穴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腧穴的主治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经穴主治作用理论的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教学环节注重针灸临床各种病症的讲解,高年级学生具备中医内外科﹑妇科及儿科各种病症的基础知识,教师可采用问题讨论的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临床问题等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及分析,学习针灸治疗的原则及腧穴配伍方案设计,充分发挥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7]。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的最终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实践,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独立性通过其能动的参与教学实践体现出来。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关注如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自学的能力,例如,针灸教学中腧穴相关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简化腧穴知识的学习与记忆,通过歌诀吟诵法﹑穴义分析法﹑综合归纳法﹑故事引入法﹑部位联想法及代表点划法等指导学生科学记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采取分享针灸最新研究成果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针灸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8-10]。

2.3 注重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针灸教学中,人体划经点穴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下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应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策略,优化划经点穴教学。例如,教师采取示范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回答经穴的具体位置,教师在实体上点划示范,随后学生模拟自行领会。教师亦可采取督导式教学的方式,监督学生点划。提问式的方式下,学生针对自己不太确定的穴位提出疑问,教师给予解答。上述方法可结合使用,学校将人体划经点穴列入考试内容,督促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取穴。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重视技能训练。针灸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各种针刺﹑灸法﹑拔罐疗法及其他针法的操作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加以强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示范学习的条件,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保障每个学生参与实践,进行技术操作。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以现场演示的方式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手法,组织学生相互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在实践操作中锻炼学生基本操作的能力。

(3)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其临床经验,将典型的临床案例引入课堂中进行分析﹑讲解,实现教学案例的综合使用。帮助学生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学会基本的辨证施治方法。案例法教学可帮助学生依据针灸治疗原则及处方配穴规律对具体的病症进行正确的选穴﹑组方。例如,在“胃脘病”讲解中,教师将临床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列出来,提供给学生,通过分析,再提出详细的诊疗处理方案。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加强学生智能培养。

(4)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针灸教学应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行因材施教,教学设计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进行,教师应树立中医教学理念,使学生认识到药物治疗与针灸治疗间的差异,懂得在行医中发挥针灸的特长。教师教学设计还要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及智力水平等多方面出发,教学策略因人而异。实践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重点[11-12]。

3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针灸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针灸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现代针灸教学强调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实现启智式的教育,教学手段由单一化逐渐实现了多样化﹑综合化。针灸教学改革是实现专业教学优化发展的关键环节[13]。

[1] 潘娟.中国针灸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

[2] 刘飞.针灸推拿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3] 李仲平,张维西,王成梁.针灸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法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02):63-64.

[4] 王琦,翟伟.针灸学教学方法改革及体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S3:648-649.

[5] 程立红,张安莉.试谈针灸教学改革的体会[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01):21.

[6] 唐雅妮,杜琳,陈美琳,等.从发展现状探析针灸教学改革创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1):22-24.

[7] 张敏.试论针灸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280-281.

[8] 张毅敏.外招生针灸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0,(06):143-144.

[9] 吴卫红.针灸教学改革[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03):110-111.

[10] 杨龙.浅谈针灸教学改革[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02):24-17.

[11] 胡微芳,景宽,逄紫千,等.针灸教学改革的探讨[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03):104.

[12] 陈英,汤海荣,曹晶晶.针灸教学改革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1):2792.

[13] 周杰,赵文景,段延萍,等.实践在针灸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5,(09):54-55.

Analysis of Innovative Mod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Acupuncture Teaching

ZHANG Li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oji, Shanxi, 721013)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relat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acupuncture teaching reform, puts forward mode and method of acupuncture innovative teaching, to realiz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through diversified, systematic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and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ov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can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specialty.

Acupuncture teaching; Innovative method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12.042

猜你喜欢
针灸教师应教学方法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