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初探

2017-03-24 10:40冉谢飞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教学方法

冉谢飞

摘要:小学的语文课程对开发、培养少年儿童智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效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人如果仅仅局限于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就如同一只井底之蛙,你说天比井大,这超越了他的思维理解能力,他就不能明白了。同样的,知识的获取,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亲身所见的范围,因为,这个范围是有限的。知识虽然产生于实践,但掌握知识不仅仅只依靠实践。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的知识具有真识性,但如果局限于亲身实践就会束缚甚至制约知识范围的拓展,同时也会制约知识质量的提高。但当一个人借助文字进行阅读之后,那么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56-01

1.精心设计提问,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科学得体的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手段。要使课堂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设计提问时,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想教育内容。设计课堂提问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所描写的事物和交待的事件都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展开的,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因此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明确所提问的目的,体现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一环紧扣一环,环环有所侧重。二是课堂提问要体现启发性。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一般都隐藏在课文内容之中,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合理、难易得当,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启发出来。同时,教师提问的口气要热情,态度要和蔼,取消师生间的界限,使语言交际渠道畅通,为激发学生情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气氛。三是注意提问效果。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思想感情,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提问后教师不要急于作结论,要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充分流露,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思想认识。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1)看一看邱少云在山沟里是怎样潜伏的?周围情况怎样?(2)想一想邱少云为什么能隐蔽的那么好?(3)看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多长时间?(4) 想一想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他为什么能一动不动?(5)谈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提出问题之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决心学习邱少云不惜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

2.树立创新意识,推陈立新

回顾教学走过的路,要求学生"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什么词语解释以字典、词典为标准统一,学生给课文分段要以教学参考书的提示为标准统一,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要以教学参考书的语句标准统一,理解课文内容要以教参的说明为标准统一,问题的回答要以教师的教案为标准统一......统一的东西数不胜数,学生沉入死记硬背之中,背词语解释,背段意,背课文主要内容,背中心思想,真是没完没了的"背"。学生失去了自信,牺牲了个性和创造性,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是百害而无一利。

实践证明,教师要不狠抓缩减"统一",激发鼓励学生求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课文的理解,段落的划分,段意的归纳,中心的概括,问题的理解回答等等,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支持他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几种答案并存并非不可,这样课堂上会妙趣横生,气氛活跃非凡,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创造的亮点才会不断地闪现。

传统的"问答"式教学,如其过分,也危害非浅,学生的思维也会完全局限在老师设计的琐碎的问答题之中,学习的创造性又从何而来。为此教师要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感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精读和熟读迁移不同阶段的感悟,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迁移于表达,懂得分辨语言中的优劣高低,逐步达到准确、得体、生动地动用祖国语言文字。

3.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非常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古往今来,历史上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商鞅舌战群臣,得以顺利变法;诸葛亮舌战群儒,得以说服孙权抗击曹操。这些故事时至今日仍然激动人心。

人类需要交际,人和人之间需要沟通,更何况是和小学生,即便是自己和自己也需要内部沟通,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充分体现出了语言的巨大价值。一个教师要充分相信语言的力量,要充分使用犀利的语言这一利器。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学生面对糟糕的环境,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说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境,那么就会消磨掉他的意志,就会耗费他的大量精力,他就会感觉到疲惫不堪,他的神经系统和潜意识就接受了失败、灰心、沮丧等等不良信号。这时候最需要有人对他进行心理帮助,引领他走出心理误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任。

4.抓关键促情感

情感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导火索。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也""有情动而辞发"。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部分或感人片段,进行深入引导。例如:"《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让学生体会一下两个贫穷农民儿子要当红军的急切心情。为了增加语气,语序做了颠倒,让学生试着用别的方式来要求毛主席也同意你们当红军。在学习《丰碑》一课时,随着情感的推进,同学们都对军需处长肃然起敬,再让学生体会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就很好理解了。"

促進学生情感的发展,要以课文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效果。

总之,语文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学好,学会的,需要我们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努力。只要我们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凭着一颗爱心、决心、恒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语文学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