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2017-04-08 12:26周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教材传统语文

⌾周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周扬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传统文化的概念;其次,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最后,阐述了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小学语文;加强;传统文化;教学

引言:语言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和语文都属于语言文化的范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由于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智慧,并饱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因此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传统文化的“刚健有为”、“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那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学,将传统文化的礼仪和思想融入到教学中。也成为了教育学生,规范学生言行的重要方法。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内涵博大精深,历史传统优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相传和继承的文化。它是一种能够反映民族风貌和民族特质的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的汇集和融合,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成的总体表现。它是民族文化几千年的智慧结晶。除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外,还包括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它集成了“儒、释、道”精神的道德传承部分,它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文化传承的智慧经典。但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讲,只要能达到道德上的教育,就已经足够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古文的教学模式居多。由于小学生对古文的学习缺少基础,断章取义情况较多,没有真正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吸收其传达的思想,导致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出现障碍。另外,部分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进行熏陶,并不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多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并不注重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较差,在此方面的教学质量较低。

小学生正处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灌输一定相对浅显的传统文化基础,对吸引学生听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据调查,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涉及,甚至根本不提。从目前来看,国家教育部门也逐渐的意识到了加强传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也开始着手加大教育力度,但由于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再加上传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传承也是任重道远。

三、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措施

1.优化教材案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语文教材,在有限的文章中渗透传统文化,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语文教材要浅显易懂, 蕴涵民族美德,对于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美古诗词,可以教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意境美。如在《题破山寺后禅院》学习中,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妙雪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教学生学会赏析传统文化诗篇。

2.融入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使学生感受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品位。教学中,重视表达,陶冶情致,激励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诗词、民间谚语、格言警句等,在语文课上渗透这些知识,以便使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教学生诵读传统经典,使学生阅读中学习到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韧性。如在向学生讲解成语“礼尚往来”时,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是“尚”,而不是“上”?这个时候老师应该给予耐心的解答,可以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给学生引入典故讲解,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尚”在这个成语里代表注重的意思,并不是“上下”的意思,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也可以学到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3.优化教学模式 导入情景模式,可以借助竹竿舞音乐,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引领学生去感悟古诗词中的韵味和内涵,领会中华传统古典诗词的精华。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讲授《三衢道中》这首传统古诗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可以结合传统时令文化,为学生讲解此诗,梅子黄时恰逢梅雨季节,所以对于这难得的晴天更是惊喜欢悦。再如,在学习母亲河的课文时,我们可以开展关于长江黄河等相关的诗歌吟唱会,学习名著时,可以为学生开展有关的历史文化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用民族习俗吸引学生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充分延伸到课外学习中,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品读鉴赏传统文化。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王安石《元日》这首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春节文化给学生进行渗透讲解,人们喜欢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也独具文化氛围。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集中体现了人们对节日的尊重与喜爱。如中秋赏月、吃月饼等。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中秋赏月习俗,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印象,从而喜欢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端午节、重阳节以及清明节和中秋节、新年等节日来临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对联、猜灯谜以及编中国结等相关的民俗活动,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这些节日相关的小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情况,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 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马桂花.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 2016(11)

[2]谢朵.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7(03)

湖南祁东灵官镇中心小学 421600)

猜你喜欢
教材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