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李广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2017-04-08 12:26施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卫青霍去病太史公

⌾施进

也谈李广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施进

历代史家对飞将军李广之死都抱有莫大的同情。然从多角度来看,李将军所谓的被排挤和不受重视也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元狩四年,李广人生中最后一次战斗中,史家多以为李广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从军事角度来看,并非如此。

李广;豪强;战略

飞将军李广是《史记》中著名的悲剧人物之一。太史公以悲愤而深情文字,歌颂了飞将军一生功绩,为李广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和悲惨结局鸣不平。列传结尾论赞中,太史公先引孔子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再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谚语,高度赞扬了李广的历史功绩和人格魅力。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节选了《李将军列传》中的部分章节。本书的编者在课本的批注以及《<史记>选读教学参考书》中,撷取诸家之言,评价李广一生功绩,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对李广的歌颂和对其遭遇的同情;二是对汉代用人制度和朝堂风气的批判;三则是从李广自身性格出发,剖析李广之死的内因。然,愚以为李广从出仕到受排挤直到最终自刎,不是简单一两句就能概括的,以下为笔者对李广之死的一些愚见,试与方家论之。

汉朝不重视李广么?答案是否定的。

关于李广的出仕,太史公是这么说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四个字概括一下“陇西李氏”,这是千年家族。在汉代善骑射的“良家子”本身就是“有背景”的代名词,更何况是李氏子弟。

而李广本人出色的个人才能,也使得他在众多的“良家子”中脱颖而出,深得文、景两代帝王的赏识。文帝时就因为战功斩获而“为汉中郎”,成为了皇帝的侍卫,这个职务虽无太大的权力,但代表着皇帝对他能力的认可和信任,即便是汉武帝,也曾让李广担任宫中宿卫的关键职务,可见李广并非不受汉朝重视。

既然李广是受到重视的将领,为什么却又落得悲剧收场呢?或者说,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为什么偏偏排挤李广呢?

汉武帝少年天子即位,守着上两代帝王积累下来的财富,雄心勃勃想要开创一番事业。然而地方豪强随时可以割据,朝堂上祖辈父辈留下的老臣又是以前辈的眼光俯视小皇帝。想要有自己的事业,办法只有一个,扶持新贵,特别是扶持那些没有深厚背景的寒门子弟,来打压老臣和豪强。

那么,李广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

从李广自身来看,他的不“受重用”也只是相对的。历朝历代的很多读书人都做着“出将入相”的梦,希望自己既能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横扫残敌,又能在朝堂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际上,纸面上的战争和真实的战争相差甚远。数千年来,真正做到“出将入相”的文臣,也就寥寥数人而已。

所以,很多人在同情李广遭遇的时候,都脱离了战场实际。前人在李广性格偏狭导致其人生悲剧这一方面的论述已经足够多,笔者不做赘述,我们还是围绕战场实际来看。

关于李广的带兵风格,《史记》是这么说的: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太史公通过李广与程不识两人带兵的对比,凸显出李广的“善战”,但实际上仅从这一段就能看出,李广一生成就不会很高。

本文前面讨论过,李广是陇西人,胡汉混居,为了保卫家园,也为了建功立业,陇西良家子都是弓马娴熟。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李广的带的是骑兵,且带兵风格具备浓厚的胡人风格,强调部队的机动性和战前的侦查。这本来没什么不对。机动力强的军队在战斗中可以造成对敌的突然性,增加我方获胜概率。因为骑兵昂贵且消耗大,所以汉军对匈奴的作战模式一般是先用步军结阵消耗匈奴,然后骑兵出击扩大战果。李广的领兵模式,更适合在战斗中作为破敌的尖刀,而非坐镇只会全局的主将。

而在李广最后一战中,汉朝以骑兵为主力主动向匈奴发动进攻(卫青、霍去病各五万骑)。卫青给李广安排的是东路迂回到敌后发动攻击,从战术上讲,并没有什么排挤的意思;因为卫青虽然“自当单于”,但卫青除了本身的五万骑之外,身后还跟着“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卫将军骠骑列传》)。也就是说,两支出塞的军队中,卫青的一支是马步军混杂的部队,既承担了辎重任务,又承担了吸引匈奴主力决战的任务,霍去病和李广这两支则属于卫青放出去的两记“勾拳”。

从《史记》的文字记述来看,卫青计划大张旗鼓吸引匈奴主力进行正面决战,霍去病和李广迂回侧击。正面击溃匈奴风险不大,立功有保障,所以司马迁说卫青为了提携刚刚失去爵位的公孙敖,从个人情感了逻辑上来说都是合理的。

但元狩四年的这次战役汉军的迂回部队除了李广这一支,还有霍去病这一支。从战斗结果来看,霍去病的战略目标是骑兵高速机动直捣匈奴王庭,摧毁匈奴后方;李广的战略目标是迂回到匈奴主力背后,在卫青击溃匈奴主力之后,背后截杀溃逃的匈奴单于,完成关键一击。

相对而言,李广如果还是打前锋,那么他能立下的功劳只不过是与匈奴的前锋交手,有汉朝大军作后盾,战胜没问题,但奇功肯定没有了。这个位置更适合各方面能力都比李广差一截的公孙敖去担任。而以李广的脾气和喜欢冒险的作战风格,万一冲动起来把自己搭进去,作为主动进攻匈奴的第一战如果输了,战局可能就会彻底脱离卫青的掌控,卫青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遗憾的是,李广负气出走,中途又迷路,卫青虽然正面击溃了匈奴主力,但单于跑了,李广错过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荣耀。

综上所述,李广之死虽然只是拔刀自刎,但其自刎原因却是极其复杂的,未必只是不想面对刀笔吏,可能也有对错过了亲手砍下匈奴单于人头这一盖世奇功的无尽懊恼。虽然李广的人格可圈可点,但单纯地说是汉武帝用人不明、其宠臣亲贵排挤打压,对汉武帝、卫青和霍去病都不公平。

[1]《史记》,司马迁著。

[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

[3]《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编著,人民出版社,2007版。

[4]《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费正清、崔瑞德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226576)

猜你喜欢
卫青霍去病太史公
“太史公牛马走”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霍去病之死
霍去病被摸得锃亮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
《史记》的书名是司马迁起的吗?
西汉抗击匈奴的青年统帅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