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英语如何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2017-05-24 21:15李春香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小学英语

李春香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中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表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运用上似乎都被广大教育者所接受,但教学事实表明"教为主导"往往变为"教为主宰"。学生主体台前的学习活动总是受后台老师的牵制,学生的主体发展得到限制。《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英语;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英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理应成为每个小学英语教师探索研究的重点。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

1.1 创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沟通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表现出来。主体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客观上不对等、主观上平等民主的关系。客观上的不对等指的是学识的不对等,但在主观上教师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平等的社会成员,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实现情感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教育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2 以人为本,分层教学。以人为本,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每个学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而且由于各自的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其英语学习情况必然也千差万别。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适应于学生的不同情况,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实行分层教学,给每一个学生必要的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时间,促使有差异的学生普遍發展。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策略,支持和鼓励学生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感受成功的欢乐和自豪,从而促进英语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2.1 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的态度可以左右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尊重,也更易接受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的。当学生处于班集体中,感受到课堂上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时,常常会激发出积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显示出思维清晰、反应敏捷,独立思考、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更为自然快捷有效;即便遇到困难也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充分展示其学习主动性与主体性。

2.2 采取形式多样的直观教具,精心创设的各种真实有趣的学习情景。实验表明,人的感官越接近实物的原状,接收信号所花的时间就越少,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就越快,这种表象信号越容易被人接受。这种心理学的感官原理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即为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掌握。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笔者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利用那些易于得到、便于携带的实物、图片以及教室内的人和物,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情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形成概念与构建知识,这也是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3.创设教学情境,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1 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判观点、意见或语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这样,势必大大有助于学生获取真知。

3.2 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合作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如,让学生回答"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 ?"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Yes, l have."" No, l haven't.",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否定回答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才会得到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3.3 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甚至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有利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总之,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一切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他们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小学英语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