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元点” 朝向精准

2017-07-01 08:45蒋丽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目标高效

蒋丽娜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小学语文目标确立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通过举例说明立足学生学习的起点,朝向精准课堂,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精准;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16

课改已经实行了十几年,各种理念、模式百花齐放,促进了我们一线教师理念的转变,但我们一线教师对课堂还存有许多疑惑。耳边常听到教师抱怨:“课堂上我们讲过那么多遍,可是学生还是做错,这让我们怎么教啊?”有的还会说:“黑板上都订正过的,到了考试还是不会,真是郁闷。”其实,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仔细研究,你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小学语文高耗低效现象的原因分析

1. 目标定位太低

因为平常总想,简单点孩子总是容易接受点,孰不知却事与愿违。因为教学不在“最近发展区内”,学生没有优质思维的参与,没有成功的体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言语水平会在学生的低水平区域常驻,无法向高处发展。

例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7课《清澈的湖水》,课后有读读说说:湖水像一面镜子。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后面一句学生练习: 像 。有学生起来就说山石像一个桃子。教师也没有指导孩子再把这比喻句写具体。这只是一年级的要求,明显低于二年级的目标要求。由于教师的目标定位低,课堂上学生完成比喻句的质量与课文相差一个台阶。

2. 目标无限拔高

教师在教学中刻意拔高要求,孩子在学习中,如同在茫茫的大海上,不知如何应对。不但使学生不能接受,还会使既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落实。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节选的许地山《落花生》一文。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借物喻人。教学目标的一项为: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习本文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道理的写作技巧。在本校的一次教学活动中,语文组一位也尝试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写一写。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素材,写了物,却不能和要比喻的人联系起来。显然这样的要求,超出农村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心中原本对“借物喻人”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經过这样写作的折腾,忽而又变得模糊了。

3. 教学目标不明

在教案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写的教学目标含糊不清,一节课的目标表述过于笼统,不适合具体学习和操作。比如: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的爱国热情;或者随意拓展,目标空泛。这些目标都过于笼统,在教学中很难操作。

4. 主体对象错误

新课改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实中,很多教师依旧是“以教导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功能突显,“以学定教”成为一句空话。

小学语文课堂目标定位不准的归因分析。细细分析,影响教师课堂目标定位不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确定目标时没有把握住、确定学生认知的起点——“元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阶段目标不清

语文教材中有些类似的内容,在不同阶段,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如果对应达成的目标不清楚,教学就会重复。比如复述课文,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都有,但复核过程中目标应该不同。低年段侧重点在于词语的应用,中年段需要学生把握段落结构方式,高年段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对于这点不了解,教学就是炒冷饭。

(2)教材解读不准确到位

教材解读决定教师教学的方向和高度。准确地解读教材,可以促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因此,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从多角度看待文本——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普通读者的角度,对于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已有的,哪些知识点是难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文本的知识点如何串联,怎么过渡,如何突破难点,都要预先设计好。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就不能很好地制定与学生学情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力的提高就会打折。

(3)学情了解不够

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情出发,因此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基础如何,每个学生的个性怎样?教师都要了然于胸,否则,教学就会无的放矢,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立足“起点”,把握阶段目标、找准文本重难点,关注教学的生长点等方面入手,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策略

1. 立足“起点”把握阶段目标

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规定了小学各年段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都要以此为依据。切不可以越位、缺失或者不到位。如语文的阅读教学,就要体现出各年段的层次和梯度。

如《去年的树》一文,教学目标如下:(1)熟读文章,并做到有表情地朗读,品味重点语句,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2)学会交流、对话。运用把书读厚的方法,初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高年级教学目标制定,应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现方法的应用。如《夹竹桃》一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通过抓关键词句,归纳事物的特点。②通过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联系北京资料等阅读策略,体会事物的品质。③通过对比阅读,感悟文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尝试仿创托物言志的文章。

2. 立足“元点”认准课文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需要落实在文本的重难点上。如果一篇文章的重难点突破了,教学目标也就自然而然达到了。

人教版《观潮》一课,写的是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来时、过后的景象,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从文章的内容来看,重点是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把这一部分当作重点。从教材编排结构上看,这是四上的第一篇写景文章,要求学生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有序描写”。而“抓住景物特点”为本文的第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确立好重难点,围绕这两方面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的落实也就水到渠成。

3. 立足“元点”关注教学的生长点

文本中最适合学习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教学的生长点。通过这个点,可以生发出无数个枝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找到最有价值、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沿着这个点出发,进而进入语文学习的广袤世界。

如《去年的树》一文,是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就教学内容而言:白描的方法运用和想象力培养应该是本文的重点。文中用白描的方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通过对话写到了鸟儿寻找朋友树,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抓住这两个重点,并且延伸下去,教学目标就很容易达成。

4. 立足“元点”明确学生的基础点

教学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面对一篇新的文章,他们大部分还是能读懂的。只是少部分的内容需要教师指导。每一堂课的教学都不是从零开始,也绝对不能从零开始。所以,立足学生的知识起点,可以放手让學生自己去读。

(1)课前师生谈一谈。上课前,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师生让学生说说阅读感受,在对话交流中,了解了学情,培养了自学能力。

(2)课中教师看一看。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津津乐道,很多不好讲的内容,反而很少涉及,导致教学设计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走下去,看一看,了解学生的起点,练习完成的情况,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3)课后教师问一问。新课结束后,问一问学生还有哪些方面不懂,或者总结一下本课掌握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助于知识的反馈,增加教学的互动性。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确定目标时,必须从学生出发,把握阶段目标时刻考虑学生学习的基点、起点——就是“元点”在哪里,学生最需要什么,从什么地方开始教学。以此寻找教学的重难点、生长点,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元点”,才能朝向精准的课堂目标,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

[4] 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5] 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十六小 325600)

猜你喜欢
学习起点教学目标高效
“探究”再探究,“思考”再思考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研究学情,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