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2017-07-01 13:17苗国荣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

苗国荣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的观念、素质、角色、行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又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呢?这将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13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要推行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的新观念不能只是社会舆论,只是教育家、教科书等所宣传的“应该如何做”的观念;而是应该倡导新的教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使这些现代教育观念逐渐被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感悟中逐步内化,并在实际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切实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推动者。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物理学对初中生来说是启蒙课,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要求教育旨在谋求学生整体的智能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则是他们的智能得以持久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物理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生动的实例和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活动,并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物理的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 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地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

3. 促进学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灵活运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教育、影响学生。如通过“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热机”等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节能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阅读材料”,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对中国古代物理学巨大成就的客观介绍,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灵健康发展。

三、激活学生的头脑

激活头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会做。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做”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笔者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有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1. 培养爱好,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如何激起他们浓厚的學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极其重要的。人生来对外部世界就充满好奇,而刚接触物理这门新科学的初中生更是好奇心十足,想学好物理的欲望很迫切。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笔者首先给学生演示好课本引言中的“鸡蛋会随纸片一起飞出吗?”“冷水能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吗?”等实验。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观察实验过程中,笔者就立即围绕这些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自觉地努力回顾与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在这些基础上,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简单回顾以下自然中学过的其他物理知识和引导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这对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物理时对物理学科的神秘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产生的畏难情绪等心理障碍。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 利用感官,培养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非常大,用实验来展现让物理学规律,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用实验可以呈现科学事实,可以辨析真伪,可以引发认知冲突,还可以培养操作能力。初中学生的年龄在十三、四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在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因此,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沃土,是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实验可以将物理知识和规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听觉、视觉、感觉的调动,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索气氛,培养观察能力。在讲“压强”这一节时,为了理解压强,笔者让每位学生用大拇指和中指拿着铅笔的两端,感觉手指的疼痛,当大家做完这个实验时,群情激昂,都感到物理就这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对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很快就理解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运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总之,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地学习。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中川中学 730000)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