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10-18 23:48陆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尊重问题意识低年级

陆琴

摘 要: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能”为数学问题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时,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帮助他们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从问题开始,而低年级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开端,这样的目标更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问题意识;低年级;尊重;情境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了將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学生的四项基本的问题能力。这其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一直强调的,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后来进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的,当然也是我们在之前的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找到合适的探究方向打好基础.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应该从小开始,从低年级做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提问的原动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总是充满这好奇,他们好动、好问,所以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天性,保持好学生好问的天性,这样保护好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动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问题习惯。

例如在“认识方向”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准备了一个学校周边的平面图,在平面图上只出示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的标志性建筑,然后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周边都有哪些建筑。在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了这些建筑之后,笔者提问学生: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纷纷表示:“为什么学校的周边只画出了这样几个建筑”“还有一些建筑去哪里了”“除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是不是还有一些它们中间的方向”(学生语)等。顺着这样的几个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几个方向,自然就顺畅了许多。

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笔者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疑问,让他们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熟悉的问题时发现一些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提出问题,虽然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复的问题和不到位的描述,但是笔者没有打断学生提出问题的意愿,只是在学生组织语言出现困难的时候给出点拨,在学生问题不明确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追问,在这样的点拨之下,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将感兴趣的问题都提出来,这些问题推动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向新的领域进发。

二、创设巧妙的情境,孕育学生提问的氛围

问题源于思考,也源于观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切的情境,在情境中突出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更加轻松,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提出问题就水到渠成了。而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是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适合的情境,发挥出情境的最大功效来。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猴子为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个蛋糕,然后将蛋糕平均分成了4份,自己吃掉了其中的1份后上学去了,他给爸爸妈妈留下了一张纸条,告诉爸爸妈妈他为他们准备了早餐,而自己吃去了其中的一部分(用污迹挡住了)。面对这样的情境,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纸条上被遮住的地方到底写的什么,在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怎么想的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纸条上可能是怎么写的”“小猴子写的是文字还是数字”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猜测小猴子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有的是画图,有的写了一句话,还有的尝试创造了一个数,这些都成为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笔者将学生带入了问题中,学生由于对情境感兴趣,所以他们极力猜测纸条上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课堂学习的起点,成为学生探索的目标,课堂教学就由此拉开序幕。

三、鼓励学生的质疑,增添学生问题的来源

质疑是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质疑,这样他们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来,当然这样的质疑可以是学生个人的思考,也可以是一些学生交流的结果,只要是出现不同的想法,学生都应当提出来,并以这样的问题成为下一环的开端。

质疑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说“不”,当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不同的时候,学生不应该顺从别人的想法,而是应该比较方法的不同之处,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并针对别人的想法提出问题,供大家共同研究。这样的质疑可以从模仿而来,教师要为低年级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要让学生明白怎样质疑,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切中要点,这样学生在逐步地模仿中能够积累心得,长此以往,学生就更加愿意提出问题了。

例如在“9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在自编出所有9的乘法口诀之后,笔者让学生观察这些口诀,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有学生回答:“除了一九得九之外,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都是两位数,而且个位上的数越来越小,十位上的数越来越大。”在肯定了学生的发现之后,笔者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问题,学生进行了各种猜想,有的认为可能是巧合,有的提出可以用加法来说明,因为每次加上一个9,比10少1,所以个位上的数每次都减少了1。对于这样的发现,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就在此时,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将第一个乘法算式排除在外呢,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是9,可以将它前面看成0,这样就可以说刚才发现的规律在所有口诀中都通用了。”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并得到了一致认同。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重视和肯定之后,他们的课堂提问会增添优越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而质疑作为问题的重要来源,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为学生的问题意识添砖加瓦。

四、引导学生的反思,丰富学生提出问题的时机

想让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就必须要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想法,产生一定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的问题贯穿于学习的全程,不仅是在新授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在呈现规律之后也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这样的做法会丰富学生提出问题的时机。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在课堂总结时笔者引导学生:还有什么疑问?有学生就回顾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在付款的时候不一定都能正好凑成要付的钱,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给一个整数然后找零,这样付款可行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交流,因为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怎样付款正好,学生也找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是在反思之前学习过程的时候,学生联系了生活,提出了这样高质量的问题来,这样的问题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领悟。

像案例中这样的问题提出得益于学生的反思,也体现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中自发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问题,一旦学生养成了这样的良好习惯,他们提出问题将更加轻松,更加有效。

五、肯定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给出中肯的评价,或者引导其余学生给该生以评价,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会增强,他们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就让学生交流一下,看到课题会想到本节课可能会研究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时、分、秒有多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在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之后,笔者就帮助他们把意图表述得更加清楚,而且送上表扬和鼓励。在这样的态度之下,学生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笔者相机展示了几个问题,将它们确定为课堂学习的重点,学习就从问题开始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学生的问题欲望被激发之后,它们的问题意识一定会得到强化。

总之,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从建立问题意识开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具备这样的培养目标,要借助各种途径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因此而受益。

猜你喜欢
尊重问题意识低年级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