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文本品读 理解文本语言

2018-01-10 00:43陈小燕
文理导航 2017年3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小燕

【摘 要】文本品读这一阅读方式非常高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品读、对比品读、想象品读,进而使学生深刻的对文本语言深刻内涵、精确表达和优美意境进行理解,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语言智慧。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品读;阅读教学

一、引导反复品读,理解文本语言的深刻内涵

文本语言通常都包含多样的情感,深刻的意境,这就是文本语言的“厚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要达到“有效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种学习效果,意思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的“厚度”进行体会。所以,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品读,来深入的体会这种语言富含的情感与魅力,感受其“厚度”。

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一课时,其中有一句话:“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便寻找并发现关键词“悄悄”,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文字,感受语言内涵。

师:同学们好好读一下这句话,然后想一下你对哪个词语印象最深刻?

生:印象最深刻的是“悄悄”这个词。

师: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偷偷地,不想让其他人知晓的意思。

师:为什么要偷偷地,而不能被知晓呢?同学们好好读一下课文,想一下自己从“悄悄”一词中感受到了哪些内容?

生1:我感受到了他对黑骡子的疼爱。因为当时粮草不足,黑骡子的草料不足以果腹,于是彭德怀就将自己的干粮悄悄塞给黑骡子吃。

生2: 我也从中读出了彭德怀对于黑骡子深切的爱,他宁愿自己少吃东西甚至挨饿,也要将这些干粮分给黑骡子。

生3:在对此句进行多次阅读之后,我似乎能够感受到当时这样一种画面:彭德怀满眼仁慈的看着黑骡子,并用手轻轻的抚着它的头以示安慰,并用另外一只手悄悄的把干粮塞到黑骡子嘴巴里,并安静的看着它吃下。

上述案例的分析中,我时刻把握“悄悄”这个关键词,由理解这个词汇的表层含义入手,到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有步骤的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去理解,在一遍遍的品读中感受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令其变的生动而丰富起来,学生逐渐感受到詞语的重要作用,品味出语言文字的“厚度”,令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过程中获得“增值”。

二、引导对比品读,理解文本语言的精确表达

现代汉语中存在很多字词意思差不多,但是内涵也有很大差别,这就是所说的汉语言的“深度”。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要科学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和鉴赏语言,做到知识的灵活使用,令学生对文本中的文字反复品读,如此才能帮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丰富韵味,感受到文字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爷爷的芦笛》一课时,笔者对课文中相关语句进行了展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海面上平静得出奇,海风带着初夏的温馨,拂过强强柔嫩的脸颊。

师:认真读一读这一小段文字,谈谈这段文字写了哪些内容。

生:海水、海面和海风。

师:作者对这几个内容描写的非常美,用温润来描述海水,用温馨来形容海风。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词汇可不可以交换呢?

生1:我认为应该不能交换。如果交换之后就不如原来那么准确了。因为“温润”的意思更多的是湿润,可以对海水进行形容,“温馨”更多的是对氛围进行形容,适合对海风进行描写。

生2:不可以。因为温润”形容的是湿度,而“温馨”则形容气息,因此原文使用的更好。

师:“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作者描写的很到位。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带着温馨、温润的感受来体会一下这不一样的大海吧!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通过出示特定段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对比“温润”和“温馨”两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使得训练变得更加生动而活泼起来。令学生切实完成语言文字训练,感受到文字的深度,体会到文字中包含的深厚情感,这样的训练方式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引导想象品读,理解文本语言的优美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对理解和体验进行加深。”文本语言所处的情境及其内涵的丰富情感给予了它“温度”。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通过引导它们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通常可以帮助它们还原情境,并使之更加生动。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品读文本语言,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最快速度的融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并对其包含的情感进行感受。

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的第二自然段,我从中选出一组词汇并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给同学们:

浪平沙细 阳光和煦 金色的沙滩

轻柔的海风 浪涛拍岸 舒服极了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的朗读屏幕上显示的这些词语。

(学生自行品读,然后教师让个别同学单独读)

师:朗读完了,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词汇之间的共同点。

生:这些词汇都是用来形容浅水湾沙滩景色很美

(出示“浅水湾沙滩”图)师:看,这样的浅水湾沙滩的确是非常美,这些词语形象的将这种美表达了出来。请大家再次朗读,并用朗读声来展现这样的美吧。

学生读词语,明显比上次有进步。

师:如此美的沙滩大家有没有见过呢?

生1:我见过,我之前有去过海南,那里的沙滩就是这样的美。

生2:我没有见过,只是在电视里面看到过沙滩,真的很美,我很向往那样的地方。

师:大家都有着对沙滩不同的感受,如果我们选取一个字来对沙滩做出形容,那么我们可以说沙滩真…

生:美!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沙滩的感受和想象,美美的品读一下这一段落吧。

学生优美地齐读第二自然段。

以上案例中,我采用有计划的教学手法,来分步骤引导学生展开阅读。首先是出示原文中的词语,并让学生进行朗读,谈一谈感受。等到学生对词语的含义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再进行分步骤指点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从这些词汇中找出共同点,并根据这个共同点发挥想象力,对文本描绘的对象进行想象。如此,学生便能够在品读和想象中意识到这些词汇都是用来形容浅水湾沙滩景色之美的,不但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同时也有效的激活了学生们的生活体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读出文字内涵,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温度”。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拥有高效的阅读方式,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在教学时,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反复品读、对比品读、想象品读,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感受到文本语言的厚度、深度与温度。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2]胡洁.小学第二学段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王建峰.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D].湖南师范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