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富有情感色彩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8-01-19 21:47张小玲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像那奔涌的清泉,欢快而又热烈地流淌,而这清泉源头的活水就是课文中的情感色彩了。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收获人类内心中那些共通的美、共通的良知,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化作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色彩

对于有感情的阅读,我们相信它是充满着活力的,这种活力可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在学习中更加发愤进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富有情感色彩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进,使我们的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了语文素养,升华了内心境界。

一、 对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的介绍需要清晰

文章的情感色彩往往是和文章作者与创作背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极为注重对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的介绍,力求为学生展现一个清晰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猫》一课,我为学生详细介绍了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生平经历与其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写作特点。我在为学生介绍了老舍先生的生平简历过后,向学生们指出:“老舍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作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进而反映生活,我们今天学习的《猫》就是老舍先生描述自己家养的猫的一篇状物散文。我们今天就一同领略一下老舍先生对于猫的感情。”学生们对于小动物来就十分热爱,再加上对老舍先生的崇敬,纷纷对于学习《猫》这一课提起了兴趣。在之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认真体会老舍先生对于猫的感情,熟悉了利用生活中的创作素材进行写作的表现手法,领略了老舍先生贴近生活的写作风格。

二、 通过阅读问题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自主阅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的情感体验可能不是那么充分。因此,我们应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感情脉络。

例如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我向学生提出了阅读问题:“12岁的周恩来在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之后,回答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答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周恩来回答的答案与他的其他同学回答的答案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让他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学生则根据阅读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自主阅读过后,他们总结出周恩来之所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因为见证了在当时孱弱的国家不能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存利益,因此才立志振兴中华。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与其他同学相比不是为了个人,而是在年仅12岁的时候就立志为国家、为民族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学生通过阅读问题的引领,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感情色彩,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 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收获了相关的情感体验之后,我们应让学生将这种情感体验抒发出来,这就需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历来受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学生的朗读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课文情感,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幸福是什么》一课,学生们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中,利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朗读,如:“这时候(停顿),又是突然之间(轻音),那位姑娘又出现了(舒缓)。她没有变样(重音),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重音)。‘我很高兴(停顿),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舒缓)。她说(重音),‘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重音),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重音)。”学生们利用语调、语速的变化,朗读出了智慧姑娘的感情,体会到了幸福的本质。

四、 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情感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课文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分析课文以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划分为主,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之中,我们以分析文章情感色彩为主,为学生带来了鲜活明快的阅读享受。

例如在《中彩那天》一课的分析中,我首先为学生板书课文中的“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一句,之后分析文中“我”的家庭生活很拮据,而“父亲”梦寐以求的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这是对中彩之前背景的描写,用以衬托中彩之后家人心理的变化。接着,我们进行分析“父亲”在中彩之后的表现:“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说明“父亲”在中彩之后也曾经有过自己领奖的念头,但出于良心的谴责而使他纠结和不安。而接着“母亲”说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买的时候,“我”还以“库伯有钱,我们家穷”的理由想要让“父亲”自己领取这辆汽车,但是“我”的话音刚落“父亲”就进门打电话把中彩的事情告诉了库伯。这说明“父亲”内心中还是“活得有骨气”,是一个诚实的人。最后作者表述“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于自己的做法感到十分欣慰,获得了内心的财富。这篇课文的分析首先基于“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条主线进行。从“父亲”中彩时的“神情严肃”开始进行重点分析,表现出了我们每一个人遇到相似事情都或许存在的那一份私心。而“父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之后还是把汽车给了库伯,也获得了良心上的藉慰。就如文章结尾作者说的一样:“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回应了文章开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五、 以读促写,让学生根据情感体验仿写课文

在学生对课文的情感色彩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之时,我们应该对于其中的部分课文进行读写教学,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变成仿写课文的素材,创作出表述自己内心情感的作品。这种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能够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平台。

例如在《去年的树》的阅读教学过后,我要求学生根据作者珍爱友谊的情感,仿写一篇散文。学生们根据要求进行对课文的仿写,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写作,写出了很多富有情感色彩的作品。有的学生写道,我也曾经有过一个好朋友,不过他比我大很多。他是一家商店的店员,每次我去商店,即使不买东西他也会走上前来很亲切地和我交流,使我感到十分亲切。有的学生写道,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喜欢邻居家姐姐的一本图画书而老去她们家玩,邻居家姐姐和她的家长也很喜欢我来,后来有一天听说邻居家要搬走了我就去送别,邻居家姐姐知道我喜欢她那本图画书,把书送给了我。这些学生的作品都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使学生们在对课文仿写的过程中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如果不注重情感体验,那么将是呆板僵化的。我们以情感为线索,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心灵美的体验,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是鲜活的。正是因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始终注重于情感体验,才为我们的学生培养出更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我们的学生在体会课文中情感色彩的同时,他们获得了审美品位的提升、道德素质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建立,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刚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探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5,1(12):283.

[2]孙宝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8(7):2.

作者简介:

张小玲,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凤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