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课文后思考题”这个牛鼻子

2018-05-14 14:27庞春梅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庞春梅

【摘要】课文后思考题是重要的文本教学资源,它是教材编者依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所设。在教学实践中紧紧牵住“课文后思考题”这个牛鼻子,对组织课堂有效对话、创生学生言语实践、发掘语文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后思考题;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讲读课文后面都有思考题,它既指向了文本中教学的重难点,又指向了文本的学法要点。在教学实践中紧紧牽住“课文后思考题”这个牛鼻子,对组织课堂有效对话、创生学生言语实践、发掘语文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选编的25篇讲读课文后,教材编者共预设了27道课文后思考题。从教材编者的预设意图来看,这些课文后思考题有四个指向:指向规律、指向自主、指向基础、指向学和教。从不同角度呈现着文本的语境,蕴含着文体学法,最终指向读写结合。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入研读课文和课文后思考题,在其间寻求默契、形成暗合,相机利用、以期实效。

一、厘清文脉,打开思路

有些课文后思考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学生厘清课文脉络,打开学习思路。如《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教学时,教师就以课文后思考题为抓手,展开教学。

《陶校长的演讲》课始环节教学片段:

师: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四个问题,你们还记得是哪四个问题吗?生:问健康、问学问、问工作、问道德。师:陶校长为什么要问这些?生: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师:我们首先来看看陶校长谈的第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引读)在第二小节中,陶校长问了怎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陶校长希望我们怎么做?师:谈谈你们对“寻求幸福”的理解,一个人一生可以去寻求哪些幸福呢?生:……师:陶校长用“有了……才有……”这个句式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试一试。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如果……我们就……

上述片段中,不仅帮助学生较快地厘清了整篇文本的思路,而且引导学生掌握了“每一问”的构段方式,即问什么——为什么 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从而帮助学生习得说理文的文体学法要点。类似的还有《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后思考题: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黄果树瀑布》课文后思考题: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

二、催生对话,助读促悟

有些课文后思考题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话的类型,教师凭借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如《金蝉脱壳》课文后思考题: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有了自己的看法,“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我感受到它能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蝉的聪明让人称奇。”还有的学生凭借文字展开了想象:“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我感受到“蝉尾出壳”的过程很奇妙。未出壳的蝉尾“抖动”“伸着”,已出壳的上半身“仰”“扑”,再用前脚“抓”“抽”,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让人惊叹。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内化、吸收,在对话中思考、体验、创生、分享,他们在学语言的同时,自然提高了分析概括和品味积累的能力,从而习得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三、深化文旨,升华情感

有的课文后思考题直接或间接指向课文主旨,教学到高潮时或动情处,我们相机培养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情感。例如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他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发现:王冕不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而是王冕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想安慰母亲,故意这么说,从而感受到少年王冕十分孝顺、懂事,通过“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荫下看书”“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等感受少年王冕勤奋好学的一面。学生在思考、梳理、阐明问题的同时,无疑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自己的情感也得以进一步升华。换个角度考量,它体现的正是写人叙事类文章的特征和规律;再往深处探究,它体现的正是该类文体的学法要点。再如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五上《嫦娥奔月》)这一课文后思考题就是变换了方式间接指向文旨(也称变式表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充分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

四、链接生活,迁移运用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教学时我们应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例如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五上《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在学生学了课文后教师引导:“看了爸爸的来信后,儿子会怎样想?怎么说?”学生发挥了想象的翅膀,他们的思维直接升华到精神层次的,从中体会到高尔基对儿子的爱超脱了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学生也明白了,奉献自己,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有的学生写道:“爸爸,我会永远听您的话,我会把快乐、帮助、付出留给人们。我知道人生在于付出,在于关爱。”还有的学生能结合练习3《祝你幸福》中的句子“幸福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用来表达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教师巧妙地利用课文后思考题,将课文内容和课堂小练笔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后思考题是重要的文本教学资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紧紧牵住这个牛鼻子,有效组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