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018-08-11 10:23杨建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作用实验教学

杨建友

【摘要】初中物理是我国学生学习物理的开门砖,而且物理在现代社会中不管是建筑还是机械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说学好物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初中物理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因为其自身的特性有着较强的操作性和实验性,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物理教学,我们都知道物理需要结合实验加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为了更好的满足新课程的教学标准要求,我们应该将实验教学法更加充分积极的运用至初中物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增加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刺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作用进行简单的解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24-02

一、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大多数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往往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和限制,再加上课业较重,为了更加节省教学时间,所以造成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的课程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及应用,更谈不上与课堂理论知识互相配合的教学。

在现阶段更多的初中课堂中实验课和课堂的理论教学是相对独立存在的,不仅是老师不能很好的将二者相结合学生更是不能对二者进行有效的互动。并且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即使有一些实验教学其实验的时间和内容也是十分的片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常是老师在操作,学生只是观看,学生根本不能切身实际的参与到实验当中去,其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比如是在电阻这一课程的学习时,老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在上课时向学生演示一系列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后结合学生的观察来进行综合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后老师为了知识的回忆和巩固会做一些提问,这个时候位置相对于比较靠前的同学往往可以快速准确的回答,但是座位相对靠后或者是位置较偏的同学并不能及时而又精准的說出答案,这也表明了这种实验教学的模式并不能让全部的学生都有参与感,位置靠后或者位置较偏的同学往往感觉被排除在外,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互动。

还有一种情况是老师教学过程中为了快速的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实验过程比较急躁,简化甚至省略了一些看似毫无意义但是相当重要的实验步骤,不仅仅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作用,对整个实验结果也是有影响的。例如在做红墨水分别遇到冷水和热水时的扩散速度这一实验时,老师更多的操作是直接将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由于省略了一些步骤,这个实验对于分子运动理论不能充分的论证,所以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会很理想。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实验方法主要是用在物理理论教学之前,通过实验教学这种新奇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刺激的更强,可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即将开始课题的思考和学习,可以称之为是引入课题的实验法。它具有不断引人深入思考的魔力,例如老师在讲“大气压强”的时候,可以将覆杯实验适当的加入到引入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有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就是思维的震撼。通常一张纸都难以在空气中独自漂浮更不可能是能够承受住一杯水的重量,但是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这种现象可以产生,所以学生感到惊讶不可思议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其中原理的好奇,会忍不住的跟着老师的步伐去探索存在于物理中的奥秘,对于接下来老师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有着特别好的专注力,可以认真仔细的听讲,从而可以使得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直观学习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对于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时,通过所需实验材料来更加的形象生动的表现这一知识点的概念,同时建立完整的规律。这种实验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具备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很好将观察对象突出的同时还有着十分清楚明了的演示层次,所以可以被很多物理老师认可的同时积极的推动应用在初中物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知识点的实验中,分别将一个小木块放在粗糙的木板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用手进行推动,根据小木块在不同介质的运动状态从而分析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通过对物体运动状态的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明确实验的目的性,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对这一只是点有更深的印象。

(三)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化和巩固

老师在课堂进行了物理知识的讲解之后,可能存在有些同学理解但是不能记忆,又或许是一些学生根本就是一知半解的状态,这个时候可以再次的用到实验教学学,进一步形象生动的将物理概念和规律演示,对学生进行再一次的加深教学,增强学生对于这一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记忆,并且不断的强化。

比如是“连通器”这一知识点教学后,就可以演示下船闸模型,以便于学生对于“连通器”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知识巩固。

(四)对教学效果进行验证分析

在对以往课程进行复习时可以对重点难点再次的进行相对应的实验演示。通过再一次的实验演示的过程,学生可以对以往自己掌握知识点的正确度熟练度进行检查,可以发现自己不能掌握的知识点从而加以改进,作为老师来说可以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做一个总结,不管是教学状态还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对一些教学效果不好的知识点可以重点的进行二次指导和完善,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程度。

三、结语

结合上诉所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加积极的推广和应用,不失为是一项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在初中生对于物理最初的接触阶段,对于打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有着则无旁贷的责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甚至是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我们要积极主动的探索更多有效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其积极的影响,使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彦玲.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2):138-139.

[2]毛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实效性分析[J].中华少年,2016,(21):152-153.

[3]梁欢.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6,(06):146.

[4]周礼琴.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116.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作用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