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8-09-01 09:40曾亚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语文课堂教学

曾亚

高中阶段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因为它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这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语文也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去思考、提问,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建立有序的课堂环境,全面促进学生的道德、智力、身体和审美的全面发展。因此,现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提升质量,并且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这也许是许多教师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

许多学生可能仍然抱有这样的一个想法,认为语文这门课只要在考前进行短期的快速背诵就可以得到高分。当然,按照这种想法去做在实践中未必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对于语文学习而言,背诵仍然是学习的基础。但是基本的背诵只是入门的第一步骤,在后续的学习中仅仅依靠背诵,是不无法提升学生素养的,况且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思维的训练,这个方面也不是仅仅依靠背诵就能够完成的。

之所以重视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远远高于其他时期。因此教师要把握住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同时加强对语文的训练,这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时间的延长,并且这才是对学生来真正有价值的。同时,语文教学属于人文教学的核心板块,因此,做好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学好语文在短期来看,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如何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呢?答案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传授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应当是学生在培养学习能力之后,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的内容。简而言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给他们灌输语文知识,这种方法长期来看存在不小的弊端。同时,语文是一门训练综合能力的学科,它更加强调听说读写这些方面,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专门的训练。因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熟记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字词,应当是自己预习时的工作,而不是交由课堂上来学习的内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整篇文章的特点,把握住整篇文章的脉络,并进行课后阅读的扩展。另外,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一项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共情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这项能力的培养在将来的工作以及做人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当然,课堂需要学生的配合。因此,教师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之后,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在听课时学生应当全心全意地注意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因为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感的沟通,这是通过教师的一些动作,或者眼神展开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应当集中注意,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和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会提出许多问题供学生思考,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学生要善于回应教师,这样才能够将这项任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如果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一点作用也没有。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成绩良好的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积极活跃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回答教师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跟上教学的节奏。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于其终身发展。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投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应当给学生更充分的自由,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建立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只有教师有效鼓励学生展开辩论,提出不同的观点,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在此时此刻,学生才能意识到,原来学习是他个人的事情,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他们会更加珍惜每一次课堂发言的机会,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水平。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工科类学科,它的答案并不唯一,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不应当过度强调答案的唯一性,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同时,教师可通过一些体态语,比如说一个赞赏的眼神,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资料,提出观点,并且证明这个观念,因为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获得大量知识的过程中,也掌握了整篇文章的内涵。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效率的方式。

三、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创建某些学习情境,在特殊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了解到作者的真实的写作意图,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当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一步步耐心引导下,使学生逐渐掌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帮助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评价和挑战,开展探究性语文学习。

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美和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持课堂学习效率。相信经过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高中生在课堂上懒得去想,害怕去说,这是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为什么高中生有如此消極和被动的课堂学习态度呢?原因在于狭隘、僵化的应试教育。在考试指挥棒中,教师只看学生的分数,只靠“题海战术轰炸”,甚至完全不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些“慢性病”。根除“慢性病”,仅仅依靠具体的教学设计是不够的。教师要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考验的教育的心,鼓起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比其他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有广博的了解,充分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要拓宽教学渠道,延伸教学内容,自然风光、文物、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和生活方式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大力开发利用。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能使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地变化和创造出新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

总而言之,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通过一个人的努力,或者是一个步骤的改善就能实现。而是需要教师有长远的教学意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激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互动,让师生互动自然、活泼、有效,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73500)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