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加强积累限时精练

2018-09-13 10:46梁思敏
考试周刊 2018年66期
关键词: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摘 要: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确考纲的前提下,以抓教材、抓背诵为根基,严格认真地落实文言文知识的基本功;拓展课外,关注人物传记,适当拓宽其他问题;把握客观试题,多重视主观性试题,通过真题精练,巩固提高,以期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广东高考改革已进入第二个年头,尽管广东卷和全国卷的语文考纲大致相同,但众所周知,两者在题型和难易程度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其中,文言文试题,不管高考题型如何变化,多年来一直牢牢占据着高考的主要战场,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关于“浅易”的要求,还同时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因此,备好文言文的复习是关键的。

为了让考生能够快速适应全国卷的考试题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应试技巧,笔者将在这里浅谈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备考策略。

一、 全国课标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特点

(一) 全国课标卷的选材上,二十四史的材料仍然是热点。其中唐、宋、明三朝代占的分量最重,在体裁选择方面,人物传记仍然是主流,达6篇之多,全国卷近三年来均选取人物传记,足见人物传记在高考试题中的分量。人物传记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任务关系不是太复杂,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更主要的是人物传记符合“考试大纲”中“浅易”的要求。“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这是传记常有的特点。

(二) 考查的题型稳定,是三道选择题,加上一道翻译题。2014年首次考查断句的选择题,继续沿用,2015年首次考查文学常识的选择题,也至少在2017年继续考查。翻译题的赋分点也重点落在了实词的意思上面。

(三) 每道题的考查整体上有难度,灵活性较大,重在积累。不管是考查的实词还是文段内的实词明显让学生陌生一些,大量的专有名字让广东的学子们望文色变,考查的实词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断句仍然是断点较多,句子不回避较为生僻的词语或常识,特别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文学常识考查的难度不大,但考查面很广,对于广东的考生来说,这是浩大的积累。全国卷的翻译题有2个句子,10分,涵盖了较难理解的实词、文化常识、特殊句式,全面准确翻译必须联系上下文,对考生综合理解、理性思维的能力要求相当高,这道题也是一道分层题,考生需要反复科学练习才能拿高分。

二、 全国卷文言文备考策略

(一) 明确考纲,把握考点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清楚高考中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要点和层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本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就从原则上确定了文言文备考的基本方向——其阅读内容并不是艰深难懂的,而是紧密切合中学阅读实际,科学地选择、全面地设计的。

(二) 注重积累,形成系统

首先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六本教材可以计划复习时间大约一个月,复习可采用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重点讲述为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说(串释文言文)多记(归纳整理文言知识),教材中的重点字词句和考试中容易涉及的内容,教师要重点讲述,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每一单元结束后要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地按照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梳理归纳,月余之后一张清晰的文言文知识列表就应运而生了。这样既便利了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今后文言阅读需要或是练考需要的查阅,真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拓展延伸,增强文本理解能力。增强文本理解能力就是要加快对文言文理解的速度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从《宋史》《明史》《新唐书》《旧唐书》,选取一些纯文本历史名人传记给学生读,或者选取高考的一些文言文纯文本阅读,并配上文本的译文,然后根据译文内容,在文本上用固定的符号圈画出部分专有名词。并把不熟悉的实词内容誊抄在文本上,加以熟悉和积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主要概括传主的经历、典型事件或者政绩以及精神品质。

最后,梳理文学常识,加强积累。文化常识的内容庞杂,涉及的方面广,大致来说它包括“人的称谓,风俗礼仪、科举制度、古代地理、天文历法、音乐文娱、饮食医用、文史典籍、官职刑法”等等,在高考改革中,市面上也已经雨后春笋般出现较多的高考备考专题复习书,老师需要适当甄别,仍以背诵积累为主,结合课内课外的阅读文章进行积累、归纳。还可以引导学生善用表格的形式,对于同类别的知识进行梳理,达到更有效的识记。

(三) 限时精练,提高应试技巧

真题精练是对前期积累的内化和考查,备考老师有针对性地选取历年来全国卷以及题型难易程度相近的其他省市真题进行训练,训练的同时是限时的训练,通过模拟考场用时的速度,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以能顺利完成试卷的应答。而对于做题的先后顺序,关于这三道选择题,我们不妨先从第三道题“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入手,因为这道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全文内容的剪辑,部分题干就是原文的翻译。于是做这道题大可采用题文对照,仔细核对题干和原文的出入,排除错误信息,筛选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大大有助于学生对前面两道题中一些实词虚词的合理推敲,再结合平时积累的文言文知识以达到准确理解,最终准确地解答。由此看来,前面抓教材、重积累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于翻译这道主观题,它的赋分有10分,往往采用关键词加大意分的形式进行赋分。针对这种赋分原则,我们不妨把语法知识运用到翻译上来,利用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时积累的语感,给句子划分主谓宾,明确每个字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结合文言句式,补充完整句子的成分,初步明确句子的大致意思,然后把句子放回到原文里,根据语境,按照补充完整分句的成分,再按照翻譯的原则,一一对应,字字落实,这样做,哪怕个别关键词未能准确翻译,整体的大意分也不至于为0了。

以上这些是笔者在2016年带高三就高考改革备考中关于文言文备考的一些思考和尝试,在文言文备考方面,还将有很多的地方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探索。或许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灵活运用教材、教授学习方法,让文言文的教学走上正轨,走向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志先.2015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剖析及2016年备考启示[J].语文教学研究,2016(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梁思敏,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

猜你喜欢
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因“体”而读整体观照
畅游文言王国,感受古文神韵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
例析提升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实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