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真问题 引导真探究

2018-09-13 10:46林丽玲
考试周刊 2018年66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

摘 要: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老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活泼、有个性地学习,他们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关注真问题,进行真实有效的探究呢?下面就本人教学《确定位置(一)》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自主;探究;真问题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点燃的火把,独特新颖的真实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怎样创设引人入胜的真实问题情境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选择一些既能落实双基,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这样既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看到学习活动的现实价值,激发学生勇于探究、钻研、思考的欲望;而且又能够帮助他们学会用真实世界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例如,今年4月份我参加市30分钟课堂观摩评比活动,在教学《确定位置(一)》时,我首先播放一段泉州洛江海丝动物园的视频,然后向学生介绍泉州海丝动物园是泉州最大的野生动物园,里面有50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激发学生想去参观的欲望,接着老师表达想去狮虎山看老虎的想法,可是狮虎山的位置在哪里,老师和学生一起打电话问了当地的朋友小章,小章说:“站在喷泉广场,狮虎山在喷泉广场的东北面。”我便顺势而导,让学生到黑板上,在坐标图上用磁铁标出狮虎山的准确位置,可是几个同学标的位置都不一样,以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狮虎山的位置有多种可能,想要确定狮虎山的准确位置必须知道更多的信息。这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去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快乐,自愿地想要寻找确定准确位置的信息。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懂得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二、 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问题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反地,如果问题设计得不恰当、不合理,导致学生探究方向的不明确、无目标性,就会影响到课堂的高效学习。如我在上《确定位置(一)》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1)找一找:找出和狮虎山有关的角,量出它们的度数,标在图上。(2)测一测:测出喷泉广场到狮虎山的距离。(3)说一说:同桌互相介绍狮虎山的准确位置,并用一句话记录下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学生在“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的过程中经历确定位置“由面到线再到点”的不断精确的过程。

三、 放慢教学过程

简单地模仿和记忆,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内涵。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猜想,操作,验证,学生才能理解数学的本质。比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时,我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角度和距离,描述狮虎山准确位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课堂舍不得花时间让孩子去自己探索,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是表面的教学,学生是被动地学习。

四、 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交流和展示

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和展示,因为学生为了很好地展示自己的结果,就必须认真探索,这样无形当中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探究。另外不同的学生探究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和别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可以把握和了解探究的效果,以便于很好地加以指导。同时还可以评估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现在知道了什么以及如何设计随后的学习,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时,探究结束后,我给学生充分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中,不仅知道了观测点的重要性,而且突破了北偏东20度和东偏北70度这个难点,并且对比了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在此我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和梳理,渗透了抽象的数学思想。通过充分的交流和展示汇报,正确引领、多元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人人学会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

五、 实践应用是数学学习的目的

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学生才真正学有所获。如:学习了《确定位置(一)》后我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大象馆的准确位置,独立完成其他两个场馆准确位置的描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学生的感悟得到了提升,能把所学知识应用起来,内在得到发展。

六、 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探究高度

每一次课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的提升,还是思想品质的提升。学生思想提升了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成为素养,终身受益。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结尾我设置了一个人生的位置坐标系,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到不论我们站在什么样的起点,只要保持正确的方向,不论多远,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的位置。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也获得了良好的精神品质。

总之,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思考,和别人交流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从中知道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别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落实三维教学目標,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多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2] 郭利霞.浅谈数学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途径.

作者简介:

林丽玲,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物理教学“四忌”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