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2018-09-13 10:46范芸霞
考试周刊 2018年66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和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网络深入人们的各项日常生活中,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下,桎梏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做法显然已不合时宜。因此,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时代的相切点,探索构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模式和方法,以利用好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成为必然之举。

一、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机遇与挑战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首先,网络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了解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相关的最前沿和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动态,借助互联网来学习众多教育家、知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等,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都大有帮助。其次,互联网信息传播快速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速度优势,及时掌握最新时事和动态,以便使教学内容紧贴社会现实来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也能在课后快速得到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分析、解决当前问题。最后,互联网所提供的互动空间,能让教师和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实现实时沟通、充分交流,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大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作为交流与共享信息的平台,互联网除了可以向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资料之外,还不乏有很多垃圾信息,大学生的思想易被其中的不良信息所影响,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错误引导。网络所创造出的虚拟空间,在为师生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交流中无法自拔。一些学生甚至自我封闭,在现实生活中疏远教师和同学,直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时,互联网中行为所具有的随意性与隐蔽性,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降低了其责任和担当意识,加之法律的监控与制约作用在此无法得到有效彰显,使部分大学生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 “互联网+”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方法

(一) 更新观念并构建长效机制

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了解和收集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的具体情况,从他们的日常交往、谈话内容、在线学习等,了解其思想动态并做好数据分析工作。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教师说学生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掌握学生在各方面的需求,了解他们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断地改进,积累经验,构建新时期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团队建设

师资团队建设,要求教师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应的技能技巧,还要充分了解与把握互联网技术,这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负责任地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使大学生拥有优良的思品。培养优秀的师资团队时,相应的管理部门可以不定时地开展师资团队培训活动,设立培訓班,增强教师技能。定期为教师团队进行充电,丰富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以及正确操作电子设备与网络媒体的能力,逐步形成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团队。

(三)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采用启发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发挥微课、视频、慕课的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利用音乐、图片、美文、视频等教学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开辟有关专题和专项专栏,整合互联网有效资源,在栏目中增设可互动内容,提高栏目设计的美感,增加网络平台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互联网资源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此外,还可以尝试进行网络教学,网上授课,互动交流等。

(四) 建设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

增加资金投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交流和学习平台。重视微课、视频、慕课的应用,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微信、微博、QQ等平台拥有实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阵地,大学生碎片时间得以有效利用。高校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建设思想政治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除此之外,高校也应加大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如紧贴社会热点开展主题教育,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最新思想理念,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研讨会等,师生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心得体会,课堂上开展一些思想政治交流和讨论活动,线上教育和线下活动结合并行。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加有效和人性化地培养中华民族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付小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7).

[2] 李晓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有效路径选[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

[3] 杨洋.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统计与管理,2011(1).

作者简介:

范芸霞,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