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与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栏目比较

2018-10-29 11:15吕露周新雅丁红蔡孝文
物理教学探讨 2018年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吕露 周新雅 丁红 蔡孝文

摘 要:以初中物理沪粤版和教科版两本教材为研究对象,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理念对教材整体的编排、栏目设置列表统计分析,分别比较不同栏目的差异性。

关键词:沪粤版教材;教科版教材;初中物理;教材栏目;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6-0019-3

我国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有多种版本,且各具特色,针对其特色进行比较可以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同时各种版本的教材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本文根据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江西几个地区学校选用教材情况,针对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沪粤版和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进行栏目比较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以供同行们参考。

1 沪粤版与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简介

对教材的整体编排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呈现出物理知识的顺序与组织,还可以分析出各个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组织,进而可以促进教师掌握各个知识点的衔接,符合物理观念素养的要求。因此,先对沪粤版和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共4册,其中编排的章节共20章,85小节。整个教材是从声、光、力、机械、热、电、磁方面来进行介绍,从生活周边简单的现象着手,让学生消除对新课程的畏惧,层层深入,再到需要想象能力的电磁这一块。整个教材编写从易到难,由简至繁。编者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其中,教材标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便更快地融入物理课堂,比如《奇妙的透镜》《怎样认识力》《飞出地球》《怎样用电才安全》《最快的信使》等。

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共4册,共有23章,90小节。该教材从章节的数量上来看,比沪粤版略多,在内容上更加详细,贴近现实生活的插图让学生更容易将在课本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来。并且编者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分配初中阶段知识的任务。不难看出,在初二阶段,学生学习的章节相对于初三阶段更繁重些,这样的安排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任务。该教材在章节安排上有些许缺陷,没有遵循传统的从声、光、电、磁、力、热顺序呈现,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和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这两章结合在一起讲解更能符合物理科学观念的内涵。

2 沪粤版、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沪粤版一共设置了6个栏目,分别是“活动”“金钥匙”“信息浏览”“STS”“自我评价与作业”及“课外活动”。而教科版设置了11个栏目,分别是“观察”“实验探究”“动手做”“活动”“理性探究”“讨论交流”“我的设計”“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理在线”“自我评价”。

2.1 栏目设置相同点

沪粤版和教科版设置的栏目中都有实验、课外知识、课后作业,如下所述:

(1)沪粤版的“活动”与“课外活动”部分相当于教科版的“观察”“实验探究”“动手做”“活动”“理性探究”“讨论交流”“我的设计”与“家庭实验室”。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同时实验部分更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沪粤版的“信息浏览”“STS”相当于教科版的“走向社会”“物理在线”。编者遵循核心素养理念,考虑到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掌握更多的课外信息,丰富自身的阅历,进而培养学生形成适合终身学习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3)沪粤版的“自我评价与作业”相当于教科版的“自我评价”。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2.2 栏目设置不同点

(1)栏目数目及所占比例不同

对两本教材的栏目个数以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可以更好地了解两本教材的整体情况。沪粤版与教科版的栏目个数统计表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中可知,沪粤版教材中“自我评价与作业”所占比例为51.52%,其次是“活动”占26.36%,“信息浏览”与“课外活动”并列第三。

从表2中可知,教科版教材也是“自我评价”所占比例居第一,为39.27%,“实验探究”占12.64%,“家庭实验室”占11.11%。

通过表1与表2的对比可知,在栏目数量上,教科版相对沪粤版来说多了5个栏目,可以表明在栏目分配上教科版比较丰富,更助于延伸和丰富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教科版和沪粤版都可以将栏目分为实验、信息、作业这三个板块。从整体所占比例来看,虽然作业部分占据略多,但从编者角度来看,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

(2)实验部分不同

实验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1],同时也是符合科学思维素养、科学探究素养要求的教学活动。如实验的逻辑构思、操作方法、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等都可以多样化,可以给教师或学生带来不同的体会与影响。因此,要重视探究活动的设置,沪粤版、教科版教材关于探究活动的设置如表3、表4所示。

从表3中的内容可知,沪粤版实验部分栏目有“活动”“课外活动”。其中,“活动”是各种探究活动,可以进行有趣的实验,谈论有趣的问题,从而体验探究科学实验的乐趣。“课外活动”是将教材知识活用到生活当中的一些小实验、小发明中。

据表3数据显示,课堂活动所占比例多于课外活动,说明课堂活动占主体部分。

从表4的内容比较可知,“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家庭实验室”栏目所占比例较多,说明编者编写物理教材的意图不仅仅关注在课堂教学,也同时关注课外学生知识的应用程度,充分地将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

对比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沪粤版的实验一共有228个,教科版的有254个,从数量上教科版略多于沪粤版。在实验栏目区分上,沪粤版将实验分为两大块,而教科版分为五类,显得更加细化。沪粤版的“活动”与教科版的“实验探究”相比较,“活动”数量要多于“实验探究”的两倍之多,说明教科版的实验探究在某些知识层面上还是未普及的,只是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理知识点。而沪粤版大多数通过实验探究来总结出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且可以很好地体验实验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照本宣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3)信息部分不同

沪粤版信息部分有“金钥匙”“信息浏览”“STS”。其中,“金钥匙”是介绍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其图标像是打开奥秘大门的助手;“信息浏览”与“STS”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物理学史、科技成果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教科版信息部分有“走向社会”“物理在线”。其中,“走向社会”是关注物理、技术、社会,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物理在线”是引导读者进入图书馆、互联网去开阔自己的视野。“金钥匙”是沪粤版中的一大特色,比如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中通过“金钥匙”提示使用控制变量法,让原本复杂的实验变得简单,进而让学生养成应用科学方法的行为和习惯。

(4)习题部分不同

沪粤版的“自我评价与作业”中习题共340题,主要是以练习巩固课堂知识、检验学习成果为主。教科版的“自我评价”中习题数量为205题,主要是开放性的题目,数量相对沪粤版来说较少,但在习题难度上却大大增加了。

沪粤版教材习题主要有填空、选择、计算、简答等题型,题量丰富,类型多样化。从根本上抓住知识的基础性,题中情形贴近生活,从而将物理知識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学好、用好。教科版教材习题主要有设计方案、选择、计算等题型,创造与拓展的题目类型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相呼应。通过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课后作业的作用不是仅仅用于对学习成果的分析与总结,更是将知识应用推向更高的阶段,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 小 结

从整体上来看,两版本教材都注重实验教学,关注课外阅读材料,注重物理与科学、社会、生活的联系[2],符合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常常把单一教材(教科书)作为教学标准,极易出现偏差。物理教师特别是初级物理教师需要广泛收集教材资源,多分析教材[3]。所以,两本教材都有可借鉴之处。沪粤版教材相对简单,通过大量实验更易于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内容以一种引起读者好奇心的方式呈现,让读者更易接受。“自我评价与作业”以基础为主,让学生有成就感。教科版以实验栏目细化、严谨为特色,让教材实验类型丰富化。而“自我评价”以题量少、难度相对较大,给学生一种作业负担轻松的感觉,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一层。

参考文献:

[1]邹芳,周新雅,吕露,等.基于“重力”内容的各版本教材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8):2-3.

[2]刘锦林.人教版与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蔡孝文,周新雅,周行,等.基于“浮力”内容的七版本教材分析[J].物理教学探讨,2017,35(5):70-74.

(栏目编辑 刘 荣)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