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创新思考

2019-01-19 06:08周建立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鼓励高职院校创新

摘 要:基层就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引导和鼓励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基层就业,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是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岗位拓展、平台搭建等方面,对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工作措施进行创新思考,以期为高职院校更好的推进毕业生基层就业,实现稳就业、保预期的工作整体目标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鼓励 基层就业 创新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把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培养的根本任务。为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深化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把提升人才培养的文化底蕴和科研能力同时列为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之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作为工作大方向,以中小企业作为就业主渠道,将推动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作为就业新的增长点,为毕业生充分就业、面向基层就业、高质量就业和创新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高职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仍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方向。基于此,作者结合实际工作,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校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优化教育教学培养,增强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开展“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改革和综合教育教学改革,契合地区产业升级、社会转型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将“三并人才”(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培养的核心要素。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招生的专业设置和计划为起点,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改革教学运行机制,优化专业培养、课程设置和能力素质结构,努力开创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优质的教育教学培养来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2.以基层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和测评

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发展要求,紧密对接地区产业升级调整的需求,把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把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对产业升级调整的要求,出台专业设置作为动态调整办法,依据第三方调查数据,如就业竞争力、就业相关度、第一志愿录取率等重要指标,评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从源头上推动专业调整和内涵建设,促进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有效衔接。在学生中普及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引导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按照管理规范化,教育人本化,咨询辅导专业化的要求,为学生专业分流、专门化课程选择以及就业选择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3.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将地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和专业建设相结合,成立专业建设与管理委员会,邀请地区行业内外专家和一线技术骨干,共同审定课程内容和技能训练大纲,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了更好地维系与招聘单位的合作关系,学校要坚持对每个进入校园招聘的单位进行回访,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连续对毕业生及主要雇主进行追踪调查,形成社会需求和培养及就业质量报告,将就业情况作为专业调整和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将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通过订单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基层的用工需求。

二、健全保障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1.高职院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培养目标和工作任务

高职院校要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校、院、专业三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亲任组长,参加学校就业工作会议,并对当年度就业工作做出指示,主持召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了解人才培养、学习就业等具体情况,特别是对到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和自主创新创业的毕业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根据工作实际,若有必要,可召集相关部门职能部门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组织研究落实具体就业推进相关工作。协同学校其他有关部门,积极开拓就业市场,营造就业氛围,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

2.落实基层就业政策,加大引导鼓励力度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各类型的基层就业鼓励政策,例如设立基层就业奖励基金,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针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计划”等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毕业生,除享受国家、省、市及有关部委文件规定的奖励政策外,学校同时配套给予奖励或补贴,授予“就业先锋”等光荣称号。有的高校有对口支援扶贫任务,对参加学校组织的支援灾区建设、赴对口扶贫地区服务基层的毕业生,服务期间学校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工资标准。对于家庭紧急困难,求学期间申请了助学贷款的毕业生,高校可协调银行等有关方面,为其延期还贷提供帮助等。总之,在各方面创造条件,为此类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基础保障。

3.将政策宣传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加强教育引导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与系列理想信念教育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邀请行业、企业的精英走进校园,开展校园讲座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引领作用,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帮助毕业生增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激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热情。

三、多渠道开发基层岗位,为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搭建平臺

1.大力开展校园招聘,营造求职氛围

高职院校要根据毕业生实际需求举办各类型大型招聘会。有条件的院校可根据专业设置,分行业大类开展校园招聘会活动。其中,专业行业大型招聘会要依托各学院和专业的力量,针对专业人才组织企业到校。高校要做好企业的邀请、接待和后续服务反馈的一系列工作,维护好就业招聘合作关系。同时,高校可以同省、市、区人社部门共同发起,开展综合类大型招聘会。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招聘企业的质量和数量得到了保障,也排除了毕业生的求职安全隐患。

2.鼓励参军入伍,拓宽基层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季选择参军入伍,是目前基层就业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工作方向。多数高职院校针对入伍的毕业生制定了完备的保障政策和措施,如保留学籍、复学后调整专业、免修部分公共课、奖励学分及学分换算等优抚政策;服兵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可升入本科专业就读;翌年毕业生入伍,修满学分可直接毕业;免除退伍复学学生复学后学费;向全体退伍复学学生发放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对在部队表现优秀的退伍复学学生套评二等以上奖学金等。此类政策的落地执行,对毕业生参军入伍实现基层就业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3.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高职院校要把国家“双创”战略落到实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目前国内的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成立了创业学院、创意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一系列创业教育、创业项目培养的平台。创业学院作为全校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统筹管理的部门,在机构上可进行独立设置,划拨相应管理和教学人员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创新、创意、创业经验的精英任教。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教育部的相关通知和规定,将创新创意类课程推广到全校学生,作为公共必修课来实施。针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创业学院可以组织园区、孵化基地等平台,开展项目选拔工作,针对优秀项目提供项目资助、场地租借、人员培训等鼓励措施,帮助处在创业初期的学生更快地适应市场竞争,实现创业梦想。

四、小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今年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各级各部门领导反复强调,稳就业、保预期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就业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地方就业部门和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方向,是稳就业、保预期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基层岗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式创新型人才,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地区经济发展和二次腾飞助力。

参考文献:

[1]唐博.转变就业观念,创业走进基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812/t20181205_362495.html.2018-12-05.

[3]李凯,周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现状及对策思考——基于958例在深创业者的实证调研[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4).

[4]王占仁.就业形势与高校就业工作实践创新——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个案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5]代飞,张莹.高职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作者單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鼓励高职院校创新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鼓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