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校园测绘地理实践力培养探究

2019-08-13 08:50刘春花陈白
地理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图纸绘制测绘

刘春花 陈白

摘 要:文章就如何开展校园测绘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测绘实践、加强测绘活动成果展示与评价等方面,探究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校园测绘;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指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1]。地理实践力培养可以依托校本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动手实验、户外考察、研学旅行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但地理观察、测量、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受地点选择、安全性等因素影响,较难在初中生群体中开展。目前,初中地理知识讲授与学习基本局限在课堂内,学生学习效果检测反馈也主要是通过考试,地理知识只是存留在大脑中,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大多是靠联想,很少实践。

中学生校园测绘是基于校园环境的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熟悉而安全的环境中提升地理实践力。测绘是利用测量仪器测定地面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数据,然后根据观测数据通过地图制图方法将地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绘制成地图。测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在初中阶段开展少,存在一定的难度,但经过理论和实践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测绘知识和方法并不难。本文以笔者组织的“中学生校园测绘活动”为例,探究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

一、校园测绘活动的准备

1.知能准备

测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在中学生群体中普及度较低,所以在活动开展前期,借助学校“专家讲坛”平台邀请相关专家为学生开设测绘基础知识讲座,并在校园里开展测绘实践指导课,增加学生有关测绘的能力储备。同时教师也应提高测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能力,为校园测绘活动指导打下基础。

2.仪器准备

测绘不同于其他实践活动,测绘过程离不开专业的测绘仪器,包括森林罗盘仪(含三脚架、垂球)、绘图平板(含三脚架)、花杆、皮尺(50m)、绘图量角器、直尺等。

3.测绘分组

根据测绘特征,学生需具备基础的地图知识,因此,选择七年级下学期或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校园测绘为宜。每个目标测点最终要呈现到地图上必须经过目标点方位角瞄准与读数、目标点与测量点之间水平距离的测量与读数、数据记录、图纸绘制等环节。为了避免读数的错误和减小误差,要有两个学生参与同一个数据读取。因此,测绘实践活动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六人为宜。

在人员选择与分组安排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校园测绘不仅难度大,而且周期较长,势必会花费学生较多时间,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将很难兼顾学习与测绘,也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在学生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学习能力较强且兴趣浓厚的学生;其次,学生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测绘的开展,因为测绘活动需要学生分工协作,且协作性极强,个别学生的性格特征可能会影响测绘的效率及顺利开展。

二、校园测绘活动的开展

1.制定计划

学生根据学习与测绘活动兼顾的原则制定详细的计划。

时间安排:含测绘完成校园平面图的预计时间,测绘活动开展的具体时间安排。

任务分配:以六人为一个小组,目标点瞄准与读数两人,皮尺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两人,数据记录一人,图纸绘制一人。每个组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任务,数据记录和图纸绘制优先选择有一定素描功底的组员。

测绘计划的制定不仅要学生兼顾学习与测绘,还要根据组员的兴趣协调成员间的任务分配,确定详细的时间安排,因此,一份详细的计划制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规划意识及协调能力。

2.测绘过程

整个测绘过程可从以下八方面展开:比例尺确定、基准点选择与绘制、目标点瞄准与读数、皮尺测定地面两点的水平距离、数据记录、平面图绘制、平面图整饰、测站点的更换。其中,比例尺的确定需要学生了解校园大概范围,然后根据图纸(活动统一使用A3纸)的大小确定绘图比例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想确定比例尺,不要求每组统一比例尺。这样学生就将所学的比例尺公式、大小等知识落实到实际活动中,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测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跟踪指导并帮助解决。

(1)测出的目标点和实际有较大偏差。如位置上或形状上的偏差,问题的产生必将促进学生思考,进而寻求解决办法。学生从怀疑数据转化出错,重新转化数据和绘图,到怀疑测量误差过大甚至出错,不断怀疑到逐步释疑,最后绘出与实际地物基本吻合的图纸,成就感油然而生。

(2)測绘仪器出故障。如皮尺卡住了、量角器丢失了。测绘活动离不开专业的仪器,只要一项仪器出问题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所以经历皮尺卡住后,学生学会了随身备一把螺丝刀,自己动手修理;当量角器丢失了,学生学会通过数据转换的方式用普通量角器替代专业量角器。

(3)两点间水平距离测量时遇到逾越不了的地物(如鱼塘)、现有基准点已经测完所有可见目标点。学生学会通过更换观测点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在观测点的选择上思考越来越全面,观测点的选择越来越合理。

(4)测量范围超出了图纸。测量的地物在绘制时超出了图纸,学生刚开始会有疑惑,但很快就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如通过图纸拼接方式绘制校园所有地物来解决。

3.测绘图绘制

学生要将所有测绘信息呈现在图纸上,并对平面图进行整饰,这就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地图三要素知识体现在图上,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校园测绘活动评价及启示

1.测绘活动评价

测绘活动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开展,因此,合理的评价模式不仅可以较好地反馈学生获得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效率。由于教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直接和间接的观察均有限,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展示自己在实践中的行为和心理,教师结合其他评价方式,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地理实践力[3]。因此,结合活动性质和学生活动过程的表现,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实现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多维度、多角度地全面评价(表1、表2)。

表1在测绘之前发给学生,由组长保管,在每次测绘结束时组织组员做出自评和互评,由此监管学生的测绘过程,促进组员间的协作,有利于提高测绘效率及对器材的保护。

表2在学生测绘接近尾声的汇报交流时使用,由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角度五个维度进行评价,既涉及学生测绘成果的评价,也关注学生测绘过程的评价,如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情况,以及经过一个阶段的测绘活动,学生是否掌握测绘的基本技能,最后通过校园平面图的方式反馈学生是否做到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测绘实践活动的启示

(1)有组织的测绘活动助推地理实践力提升。通过测绘活动,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测量、数据转化、绘图、小组协作等地理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严谨负责的态度;不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思维碰撞,形成创新性思维;策划活动涉及校园每个角落,学生在慢节奏的测绘过程中有了更多机会欣赏熟悉的校园,从而发现、感受校园美。

(2)策划指导校园测绘实践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在提倡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更加重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划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实践机会,并在实践中提供指导,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竞航,刘恭祥.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1):22-23.

[2] 黄榕青,陈杰.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及评价方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3):37-40.

[3] 罗棋仁,余茜茜.地理实践力:概念、内涵和评价[J].地理教育,2018(6):12-14.

猜你喜欢
图纸绘制测绘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的问题探讨
看图纸
绘制世界地图
浅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我国房地产测绘发展现状的浅谈
神秘的不速之客
爸爸的“神秘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