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质疑”中提升

2019-09-10 07:22张学颖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古诗词语文教学

张学颖

【摘要】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阵地,其中,古诗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春夜喜雨》为例,探究了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古诗词;语文教学

一、在自主学习中开启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开始,因为独立思考是培养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前提。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其打开思维的大门,初步理解诗词内容,为质疑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必须要有教师的引领才能有效进行。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所需时间、必要的方法提示等。笔者在教学《春夜喜雨》这首诗时,自主学习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任务一:大声诵读《春夜喜雨》这首诗;

任务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任务三: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发现的?

以上设计的内容完全是针对学生自学设计的。学生在独立完成以上任务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调动,并且已经初步认识了诗句的内容和情感。只有在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培养批判性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思维能力

在自主学习环节之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在展示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理解与他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也会发现自己在完成任务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围绕大家在展示过程中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反驳、辩论,最后得出最佳答案。

例如,在教学《春夜喜雨》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结束之后,笔者选择了几名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结果他们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出现了差异,一个说写的是杜甫喜欢下雨,一个说写的是杜甫对春雨的赞美。到底哪个正确呢?抓住这个时机,笔者提出了一个探究问题:究竟杜甫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马上开始了讨论,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小组纷纷发表意见。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还不忘反驳其他小组的意见。由此可见,给学生一个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在分析、推理、纠错、补充等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只是给学生一个小问题、一个合适的机会。经常进行这样的锻炼,可以拓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在对比质疑中提升思维品质

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初步形成,但是真正让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还要依靠对比、质疑。而对比、质疑需要贯穿到其他策略的相应环节中,才会发挥最大的功效。

1.写作背景与现代社会对比,多层次解读作品主题

了解一定的写作背景是理解古诗词内容与主题非常重要的步骤。很多作品离开了当时的写作背景,主题就很难被理解。因此在教学时,笔者以写作背景为切入点,将其和现代社会进行对比,找出主题理解上的难点。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春夜喜雨》这首诗的教学中,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下雨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同学们也都见过下雨,可是为什么你没有像杜甫那么高兴呢?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首先找出了“春夜”这一特定时间,总结出下雨的时节非常恰当是作者特别高兴的原因之一。然后在小组讨论中,有学生找出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正是当时成都地区发生严重旱灾的阶段。接着笔者让学生将这两点和现在的时代对比,引导他们理解这首诗既有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也有对百姓民生的关心和同情。这样一个对比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审视知识、自我反思的过程,在这个对比、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了有效培养。

2.对比诗人不同作品,多角度概括作品内容

诗人创作的作品往往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感而发的,将诗人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多角度理解作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审视和分析。所以,在学生已经将本诗内容概括出来以后,笔者将杜甫的另一首诗《喜雨》引入课堂,将两者在描写角度、描写方法、表达感情等方面进行对比。

《喜雨》讲述了在久旱无雨,农事休止,战乱不断时一场及时雨从天而降作者大喜的心情。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将《喜雨》中“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两句和《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进行对比。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对比、讨论得出结果:《春夜喜雨》中的雨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含蓄的,作者的“喜”充满了对丰收的渴望。《喜雨》中的雨是一场拯救百姓的及时雨,作者的“喜”是狂喜。在两首古诗的对照学习中,学生在质疑、拓展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也就逐渐形成了。

3.其他同类作品对比,多方面赏析作品特色

古诗词中很多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将相同种类的古诗词放一起作对比,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为了让学生深刻把握《春夜喜雨》的艺术风格,笔者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引入了课堂。这首元曲小令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秋天,但是却用一幅幅带有典型秋天特征的画面,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瑟的秋色图。这一点和《春夜喜雨》非常相似。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首作品在写法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在讨论之后,分别找出了《春夜喜雨》中的“好雨”“乃”等字词,《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老”“昏”等字词。学习古诗词,就是要有这样一个从零到整的概括过程和从整到零的分析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品,其对比质疑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拓展延伸能力等才能逐步提升,最终形成批判性思维。

四、结语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人才培养的核心,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随时随地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纳入视线,最终完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任,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参考文献】

林瑛.基于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的课堂回应,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7):60-62.

李晓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能力的缺失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66.

李旺祥.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J].学周刊,2019(02):77-78.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古诗词语文教学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