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备课

2019-09-10 07:22吴秀丽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有效备课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吴秀丽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备课至关重要,通过备课,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预设的重要办法,备课质量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教师实际教学质量的高低。备课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条件,因此,备课这一环节备受重视。本文中,笔者从四个方面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备课;新课程改革

一、研读课标,抓住精髓

备课,应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所谓课程标准,即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若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清晰,就无法领悟教材的精神,也就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会出现盲目性。笔者在反复研究课标后,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课《商量》时,笔者在备课前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作出以下设计。(1)课始,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教师与学生在课前进行交流,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这样不但能拉近师生距离,还能更好地引入主题,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蕴含的人文思想。(2)课中,做好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进行交际。交际不是简单的倾听与说话,而是要在双向互动以及交际的过程中做好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笔者在上口语课时,不但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而且创设了连贯互动情境。如学生找同学商量事情,学生与教师扮演“父亲”商量事情,学生与现场听课教师扮演的“母亲”商量事情,在几个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在本节课中,很好地体现了听与说的过程,但缺少评价环节。笔者认为应不着痕迹地进行评价,或让不同学生进行互评。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交际,在互动中懂得如何倾听与回应,在活动中归纳出与人商量时的要求及方法,可以更好地锻炼自身口语交际能力。

二、钻研教材,提炼价值

文本解读是师生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师应注意解读文本的目标取向、内容选择,思考如何做到解读的个性化。语文课文中蕴含着很多与教学有关的资源,从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出发,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原始意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心理情况。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教师需要进行思考,作品的隐含意义是否适合揭示给学生,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求解到哪种程度。文本编入到教材,除了其所具备的意义和价值,编者赋予其何种教学任务?这便是教师视角。这需要教师从学生身份出发,把文本放入不同教学阶段中,学会舍弃,挖掘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集中教学目标,实现一课一得,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入乎其内,理解内容以得意,又出乎其外,使积累运用以得言。教师应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做到言意兼得。

汪潮教授曾说:“指导学生学习不同的文体文章,要从不同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出发,教给学生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策略,掌握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例如,执教人教版六年级《金色的脚印》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设计上,笔者以互文閱读,对比阅读原文与改文,提炼出“冲突”这一教学点为突破口,让学生领悟作者如何将文章写具体、写真实。笔者设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一问题,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明线,老狐狸救小狐狸选择的方法,这是正太郎的观察。同时对比阅读原文与改文,感受其中冲突,将其引入结尾,使学生产生自己的理解,即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不计代价,亲情非常宝贵,散发金色光芒。同时展开一条暗线,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的关系变化,使学生产生了新的理解:狐狸知恩图报与正太郎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是金色的;人类及动物对生命的珍惜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这两条线索贯串全文,学生根据线索理解文本,感悟亲情,体会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在理解文本,感悟情感中突出“冲突”的细节,使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独特写作手法,有意识地从这一角度分析课文。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教材,体现课文对学生语言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熏陶。

三、解读目标,强化语基

单元训练是对某个单元或某篇文章的要求,是课程标准的组成部分。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教参作为教学要求,而应做好相关分析和比较,必须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设定合适的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耐心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拓展自身知识面,全面掌握与课文有关的内容,通过不断充实自己,设计生动有趣的引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例如,执教三年级课文《搭船的鸟》时,课文每个板块的教学应做到脉络清晰。教师应确保词语教学扎实有效,从板画入手,进行字理教学,将词语编成儿歌让学生更易于识记。在语文情境中,教师教学“翠”字细致入微,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思考翠鸟的外貌。从教师板画中让学生想象“翠”字与翠鸟外貌的相似之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羽”字头,明确作为偏旁时要注意笔画的变化。在学生练写生字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营造现实情境,让学生学会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欣赏图片时,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词语来赞美翠鸟。教学正当时,此刻教师巧妙对比文本进行提问:课文是怎样夸赞翠鸟的?——“美丽”。从而梳理出文本作者抓住翠鸟美丽的特点进行观察(板:抓特点)。教学渐入佳境时,教师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作者写作的顺序——按顺序写作。拓展阅读《翠鸟》,运用学习单,从观察对象、特点、顺序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美感的同时,学会仔细观察。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凸显了习作单元的特征。

四、活用策略,提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只是简单地通过网络收集资料,甚至直接照搬网络上的教学设计。身为教师,我们应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文学底蕴,但每个人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每位教师执教的班级也有其不同的学习情况。设想,若每一位教师一成不变地使用网络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便无法为学生构建充满诗意的、独特的语文课堂。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好课前准备,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在备课时,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个性情况、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等,了解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能够学会什么内容,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应该进行怎样的培养,能够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设置精彩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执教六年级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时,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其内容比较活泼生动,通过分析松鼠在作者家中所做的事情,反映出松鼠可爱和调皮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及其家人对于松鼠的喜爱。从写法方面进行分析,此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叙事的过程中表达情感。任何文本都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课堂中将人文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择文本之善者而从之,真正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文本的趣味性,将语用放在重要位置,从文章内容以及写法方面展开教学,聚焦“晾晒蘑菇”这一事例,突出课文中“设置悬念”这一写法的运用。

有效的备课,应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和需要来进行设计。教师应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的调整,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备课环节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汤善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N].江苏教育报,2018-12-07(003).

王勇.将生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N].发展导报,2018-11-27(018).

张红玉.小学语文备课反思录[N].山西青年报,2018-06-16(002).

符庆.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备课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赵建龙,于海东.对小学语文备课一些认识[J].中国新通信,2018,20(04):207.

猜你喜欢
有效备课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因有效而精彩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中学历史深度备课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