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9-09-10 14:42李文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能力初中物理培养策略

李文军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做得更好,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促进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努力奋斗后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具体实践当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机会,还要变他们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教学效果,构建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学难题的有效解决才会变得非常顺利。本文特意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做了总结。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引言:

物理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想方设法活跃学生的物理思维,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才可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必要时实施有效的引导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认知体系。物理课堂做到因材施教,更利于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此,笔者凭借多年实践经验,简单提出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引入实例,引起兴趣

学生对初中物理的畏惧感主要来自于其生硬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体味其中的魅力,因而在学习前已经将自身摆在了弱势地位,缺乏深入学习解读的兴趣。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情境,将知识融入具体实例中,可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知识的合理吸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比如,在《运动和力》中惯性知识学习时,许多学生对惯性和力的区分不能准确掌握。通过引入秋千情境,在荡秋千时通过对秋千上的人猛地一推,人和秋千就可以荡向高出,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秋千会在摇摆中逐渐减小幅度,最终达到静止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力的施加只在一瞬间,但运动的持续过程可能会长达一两分钟,很明显可以看出是惯性的作用。通过列举该类学生常见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培养学生情景代入能力,可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在学生接受惯性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进行解读,将惯性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似情景时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促进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知识。

二、物理实验,活跃思维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能够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也就是要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动脑能力得到提高[2]。所以,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强化物理实验教学。不管是物理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还是出现实验的误差,还是学生实验的方式等,我们都要做出认真且详细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这一实验探究过程当中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形成的主要过程,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演示实验,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一边进行试验一边进行讨论。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则可以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外实验,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涉及物理现象的问题,并逐渐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实验中,发现物理课程的无限乐趣。比如,教授《凸透镜成像》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所涉及的内容繁多,而且很多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想让学生乐于接受,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更能够在实验中提高思维能力。

三、多措并举,逻辑思维

初中物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措并举,始终不忘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概念理解、公式推导、实验探究、习题解答等方面时时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掌握,还强化着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一举数得[3]。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學时,可以通过利用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及推理能力。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斜面小车实验。分别通过毛巾、棉布、玻璃的不同表面使力推动小车运动,让学生记录当撤掉使力后小车的滑行距离。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阻力越大,小车滑行距离越小。此时,学生会提出疑问:“当阻力与小车运动的作用力相同时,小车是不是静止不动。或当小车运动的表面无阻力时,其运动是不是一直维持下去?”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验算去推出结论,最终得出肯定的答案。然后,教师可以将伽利略的实验结论引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随后将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告知学生,并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科学推理方法概括出来的,而定律是否正确仍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这样的概念推理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总结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深入掌握物理概念,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运用物理概念分析与解决问题。

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作为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开端,必须重视学生物理思维模式等的掌握。教师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授课模式,将实验操作、多媒体教学等引入课堂,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水平的提高。物理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自身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尔康.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9(24)79-80.

[2]肖珂.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J].才智,2019(03)88-89.

[3]尹蕊蕊.如何培养初中生物理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8(25)113-114.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能力初中物理培养策略
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