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2020-07-09 03:33刘春霞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高中地理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形式,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将核心素养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21-02

引 言

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体现,核心素养也逐渐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新课程改革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变化,使其展现出新面貌,使师生共同学习得到了有机结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利用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产生一种正确的价值理念、主要技能和高尚品格。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技能和地理综合思维。怎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呢?下面对此展开具体的探讨。

一、加深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认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强化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认知。所以,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认知[1]。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时,为了让学生牢记天体系统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太阳系的地位、八大星系的共性、地球环境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在上课初期,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先为学生设定这样的问题:“如果世界没有太阳的存在,地球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思考。经过深入探讨,学生了解到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生物是无法生存的;如果沒有太阳,世界的每个角落将会是漆黑一片。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太阳系与地球之间的关系,把学生的想法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有效地学习课本内容和相关的实践技能。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条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共同引领着学生主动找寻地理课中所探究的问题[2]。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个有效途径是要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及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地理综合思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一个有效方式。在以往授课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通常把课本上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重视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以此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3]。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城市的性能、类别,能够理解“三大要素”对城市地区结构的形成和有效规划发挥着重要的指引意义,并且能够找出案例说明社会要素、历史要素、经济要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在上课初期,教师可以先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现出城市图像和乡村图像,让学生观看后对比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区别。随着图像的展示,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课件播放结束后,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城市和乡村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经济收入水平不同,欠缺就业机会,社会服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说:“乡村人口从事的是农业生产,而城市人口从事的是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无论是学习深奥的地理原理,还是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假如学生能够从地理综合思维的要求出发,势必会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透彻的了解。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地质构造”概念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质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感悟“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再如,“季风环流”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转偏向力,以及某地区与气压中心的位置关系等因素相关,所以,东亚和南亚在冬季吹的风向有所不同。又如,地理现象“喀斯特地质容貌的形成”既有流水的侵蚀作用和石灰岩分布不同的情况,也受气候暖湿条件的影响,这种地质风貌在我国是较为典型的。总之,学生从普通的地理概念理解到现实地理问题的谈论,都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经过学习,学生也体会到了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树立了不断提高自己综合思维的意识[4]。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如家庭、学校、企业等。在这一趋势下,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声像俱佳、绘声绘色的优点,把高中地理课程中烦琐、抽象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5]。当前,信息传播途径和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学习素材,使学生在分析和运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和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城市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时,为了让学生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提高分辨能力,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并利用发展观来分析事物,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思维方式,在上课初期,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为学生展现柴达木盆地的高原景观和四川盆地的绿洲景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展示完图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请结合图片中的情景,思考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不但对这两个地区的地形地貌、景观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能够掌握二者的区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与地理有关的电视节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价值。比如,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将电视栏目《舌尖上的中国》中涉及的一些地理文化引入教学中。这样做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再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江苏兴化垛田农业的视频资料,指引学生对“稻田鸭经营理念是怎么样出现的”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在学生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动态、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6]。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广大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参与感和成就感,进而使学生积极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并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吴岱峰.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审思[J].地理教学,2019(01):9-13.

何亚琼.新课标 新思考 新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9):4-7.

王芯芯.廉丽姝.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8):29-31.

廖小琴.高中数学概念的深度教学及其意义[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36):1-3.

李迎亚,苏瑛,郭鹏.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刍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0):4-6.

王晓燕.研学旅行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读解[J].中小学德育,2017(09):15-16.

作者简介:刘春霞(1982.3—),女,江苏响水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