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模式

2020-07-10 11:19惠明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人文素养高中地理

摘 要:高中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改革持续深化。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前提,是做好高中地理备课工作。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集体备课模式,结合教学需要进行统筹规划、集思广益、把握细节,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备课计划,有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展开。本文对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应用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模式展开分析,教师应结合實际需要,明确各阶段需要落实的工作,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集体备课;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95-02

引 言

教育改革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层出不穷,对新时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组织深度教学,弥补教师独立备课中的缺陷和不足,整合与共享教育资源,在逐步完善和调整下形成合理、健全的教学体系。集体备课模式可以改善以往教师独立备课的缺陷和不足,使教学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笔者综合分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模式的应用效果,以促进备课模式的更新完善,落实“一定”“二研”“三备”和“四评价”备课活动,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一、统筹规划,制订合理的集体备课计划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集体备课模式,教师应统筹规划具体工作方向,制订工作计划,协调后续备课活动的开展,提升备课质量。从形式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制订学期计划、周计划方案及一课一研计划方案,做好学期教学内容整合与规划。备课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地理备课活动[1]。制订周计划方案或一课一研方案,是具体备课活动的实施方案,主要由备课组的组长负责,协调沟通落实备课主体、依据、主备课人、时间、地点和形式等内容。教师应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核心素养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后续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奠定基础。

二、集思广益,创新优化集体备课方式

注重教师个体研究、集体研究有机整合,是保证备课质量的首要前提。自主备课可以为集体备课提供活力,与备课质量密切相关。备课组成员需要做好充分、有效的自主备课,加深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改革要求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地理教学的重难点,按照教学流程规范化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师切实融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提升备课效果[2]。

集体备课将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凝聚、整合,重点突出研究成果和问题的解决。在此期间,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切实履行自身义务,避免备课流于形式,紧紧围绕主题内容分析讲什么、怎么讲、还可以怎么讲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集中研讨学生如何学、怎么学、学到什么水平最佳;在此基础上应做到动态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案,指导后续教学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展开,这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3]。需要注意的是,二次备课应不断优化和完善,坚持求同存异的基本准则,在明确总体目标和方案下,结合学情进行动态调整,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三、细节优化,选择合适备课措施

面对不同学生的学情,教师选择的备课措施应有所差异,不应盲目地模仿、照搬他人的备课方法,而要充分了解自身能力、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紧跟时代发展,选择更加高效的备课措施,为后续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1.强化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

在高中地理集体备课中,教师需要注重细节优化把控,选择合理的备课策略,充分结合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备课策略,提升备课质量[4]。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包括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实践能力等。备课组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角度剖析课程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在二次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控课堂节奏,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风格,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

2.锻炼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

应用集体备课模式,教师应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学情分析作为后续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在具体备课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及学习方法,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上升空间,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针对学习的难点、重点内容开展教学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为导向,选择有实用价值的地理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5]。

3.锻炼教师的资料分析能力

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资料分析能力,要求教师结合备课需要整理相关资料,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筛选更具时代特色的地理案例,或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也是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借助时事热点,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把握高考命题趋势。比如,近年来高考经常出现的“一带一路”“扶贫脱困”及“长江经济带”等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成熟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6]。

四、评教结合,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为了了解集体备课效果和不足,备课组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将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模式有机结合,整合不同评价模式的优势,切实提升集体备课效果。鉴于此,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自我剖析不足,加强内部评价

加强内部评价,即教师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互评,从多个角度衡量地理备课效果和教师专业能力。内部评价倾向于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参与度、个体贡献度。此种方式可以直观反映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理解程度。同时,地理教师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剖析自身的不足,明确未来的改进方向,不断优化和提升自我,在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深对集体备课的认知,进而在集体备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升集体备课效果[7]。

2.整合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持续提升自我

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同样是评估集体备课效果的有效方式。将集体备课观摩、听课,以及检查备课记录等方式整合在一起,评价结果将变得更加全面、真实。同一学科教师与教师的沟通更加顺畅,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能够虚心接受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继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3.以生为本,反馈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一种最直观的反馈备课效果的途径。作为集体备课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学生评价不仅可以衡量教师的备课效果,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反映学情,依据相关评价指标与学生密切交流沟通。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话语,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以此为依据调整后续备课计划和教学方案,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8]。

此外,在有效的备课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学生方面的工作以外,学生同样也要进行准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备课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鉴于此,教师应将教学任务提前布设在微信群、QQ群等教学平台,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做好前期准备。每学期结束后,教师应告诉学生下学期的教学安排,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在假期学习、巩固知识基础。在每堂课开始前和结束前,教师可以布置与下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提前查阅教材和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学习活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灵活运用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模式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核心素养,充分发挥集体备课模式的优势,弥补教师独立备课的不足,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对后续教学效果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吴伟明.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72-173.

馬俊芳.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优化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张雷.优化课堂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06):68-69.

宋颂.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53.

王文林.多媒体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以“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课为例[J].中国高新区,2018(10):69.

邹铠莹.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张礼.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166.

卢军.地理课堂转型升级的实践视角——以江苏省高中地理优课评比为例[J].地理教学,2015(06):27-30.

作者简介:惠明(1964.12—),男,江苏无锡人,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人文素养高中地理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