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娱人致趣”寻找单元框架下的篮球学练方法

2020-08-04 21:00谢雪平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练运球篮球

谢雪平

篮球运动是一项技战术较为复杂,需要参与者根据临场变化进行精准判断的集体项目。常规的教学形式主要通过教师对各项技术的分解传授,再进行整合教学,形成从整合到拆分,从拆分到整合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项目的完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的理念,甚至因此出现了喜欢打篮球的学生却不喜欢上篮球课,认真上篮球课的学生却不会打比赛的现象。由此,笔者提出以“娱人致趣”为支撑点,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运用对抗与实战为学练主线,在单元框架下寻求篮球项目的“致趣”点以及学练过程中的方法(图1)。

“娱人致趣”可分为两部分理解,“娱人”是指运动项目的主要功能是使人娱乐,“致趣”是指运动项目导致参与者产生兴趣的要素和原因,正是由于运动项目中包含着导致运动者产生兴趣的要素,人们才能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1]基于此,笔者在单元初期采用技术渗透法,单元中期采用游戏浸润法,单元后期采用实战融合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应有的篮球技术动作,在同一时间对赛场上所需的技战术得到合理的训练,形成相互串联、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

一、技术渗透

技术渗透是指以“娱人致趣”原理为立足点,将技术方法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可以用单一技术渗透的方法,也可以用组合技术渗透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单元初期,因为这个阶段,学生对单元总体目标处于基础性了解阶段,需要在这个阶段了解单元中各种基本技巧和配合来达到篮球竞技性和对抗性的学练目标。技术设计时,不管是单一技术还是组合技术,内容都要有变化、有层次、有梯度,尽可能追求技术合理化,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单一技术渗透

单一技术渗透是指依据篮球的某个技术动作标准,结合学生自身特征而采取的一种学练方法。如“篮球:投篮的学练方法”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投篮教学,应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学生发育早晚不一,个头身高和力量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篮球大小或篮筐高低来“平衡”学生自身条件进行投篮练習,采用相适应的场地器材标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也可以将其设置成标准性任务,假设以“投球比准”为例,教师可提出“规定出手次数,设定投球区域,看哪些学生能完成规定的进球数”。这种方法的“致趣”点在于项目的规范性,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投篮兴趣,促进投篮动作准确规范。

2.组合技术渗透

组合技术渗透是指依据篮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技术动作标准,结合学生自身特征而采取的一种学练方法。如“篮球:运球+投篮组合学练方法”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准备活动之后,可以尝试从三分线上任何一点开始行进间运球到篮下投篮,教师可设定3~5分钟,比一比谁的进球数最多。当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流畅地完成时,可增加一人在篮下防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还可以设计投篮距离由近到远的变化或投篮高度由低到高的变化,逐步增加挑战难度。这种方法的“致趣”点在于项目的挑战性,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突破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的未知性。

二、游戏浸润

游戏浸润是指以“娱人致趣”为立足点,将游戏的方法浸润在教学内容中,可以用“竞技性游戏”,也可以用“娱乐性游戏”。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单元中期,因为这个阶段学生对该篮球单元中总体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在这个阶段运用单元中各种基本技巧和配合来达到团体游戏的学练目标。游戏设计时,学生一定要了解篮球的基本特性,逐渐增强拼抢和对抗意识,建立遵循规则的篮球意识,也使学生在对抗游戏中体会到团队合作与成功的快感。

1.竞技性游戏

竞技性游戏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篮球特性而设计的团队竞技性游戏。如“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学练方法”教学中,学生按男女性别各分成两队(视具体人数而定,人数多可以多分几队),男生和男生比,女生和女生比。每人一个篮球,两队分别站在篮球场各半区的三秒区内,游戏开始后,两队迅速向中圈运球,并在中圈划定的区域内进行抢断球,干扰对方的前进路线,当听见哨声后,迅速运球跑到对方的三秒区,全队最先到对方三秒区的队获胜。这种方法的“致趣”点在于项目的对抗性,它既可以提高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发展运球时手、脚、眼的协调能力,也可以养成运球屈膝抬头的习惯。

2.娱乐性游戏

娱乐性游戏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篮球特性而设计的团队娱乐性游戏。如“篮球:急停急起的学练方法”教学中,采用了“开车过斑马线”游戏,在运球急停、急起时,结合过斑马线的交通规则,遇行人时驾驶员要马上停车,无行人时驾驶员要抬头观望并马上通行。在运球急停急起训练时,要提醒学生看到前方有行人时,运球急停双脚前后开立低运球,前方无行人时,急起快速向前运球。这种方法的“致趣”点在于项目的生活性,它既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加快掌握急停、急起的运球技术,养成运球向周边观察的良好习惯,也可以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三、实战融合

实战融合是指以“娱人致趣”原理为立足点,将接近实战的技战术在学练中不断强化,可以用“主题实战”,也可以用“综合实战”。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单元后期,因为这个阶段学生对该篮球单元总体目标已有全面了解,需要开始熟悉各种技巧和配合来达到实战化的比赛目标。进行比赛时,要提醒学生篮球比赛是团队之间的竞争,因此,团结与合作是最重要的。在篮球比赛中,传切、掩护和策应等战术的运用都需要全队的密切合作和协同。

1.主题实战

主题实战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篮球水平而进行的某个专项或某个主题的教学比赛,队员通过篮球中某个技术特点或战术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演练方式。如“篮球:5v5区域传接防守对抗练习”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5人一队,两队在固定区域内传接球比赛,进攻方在完成一次进攻中,队员之间至少要有5次传接球,比赛中可采取“无球跑位”战术,也可采用“运球突分”战术来达成目标,防守队员可以抢断,也可以人盯人防守,最后看哪个队先把篮球攻入对方指定的进球位置,哪个队就先得分,最终以得分多少来判定比赛胜负。这种方法的“致趣”点在于项目实战的主题性,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篮球技战术的专项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在某个篮球技战术的配合意识。

2.综合实战

综合实战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篮球水平而采取的综合实战化教学比赛,队员通过各种运、传、投、防等技战术手段来加强学生主动参与比赛的学练方式。如“篮球:小组对抗的练习方法”教学中,由于各班级的学生人数、男女比率不尽相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男女生两个组别,男生和男生比,女生和女生比,每个组别分成水平基本相同的若干支队伍(每队5人),各组别均采用单循环进行教学比赛,比赛中要强调技战术和比赛规则,比赛要朝着真实进攻真实防守去设计。每个组别可分为3~5队竞争,两队之间比赛以先进3球为胜,负者下场休息,换另一队与胜者继续比赛,依次进行,最后按获胜场次来判定名次。这种方法的“致趣”点在于项目实战的综合性,它既可以让学生提高篮球各项技战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在篮球赛场的反应能力。

四、结论

要想在篮球的学练中体现“娱人致趣”,就要不断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思维,以生为本,无论在单元的初期、中期还是后期,教师采用的学练形式和学练方法都要有创新,有变化、有梯度、有层次,这样才能达到“娱人致趣”的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篮球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杰凯,包蕊,贲驰,等.论操舞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和之美——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4):7-1O.

[2]张云鹏,李杰凯,任纪飞.以“会打球、爱打球”为目标的篮球教学实践探索——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2):103-106.

[3]曹强.感受球之趣、激发球之智[J].中国学校体育.2019(8):26-27.

[4]蔡景台.小学球类项目教学中的“关系”分析 [J].中国学校体育.2019(8):27-28.

猜你喜欢
学练运球篮球
完形填空一则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拍篮球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双人运球”乐翻天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