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体育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2020-08-04 21:00王勇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态体育教师规划

教师课程领导贯穿于学校课程实践始终,包括课程规划力、课程开发力、课程实施力、课程评价力等诸多环节。课程领导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呢?下面笔者以体育学科为例,谈谈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一、课程规划力

1.科学认识学科本质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缺乏课程规划力而造成的弊端随处可见,以初中体育为例,目前已经被许多地方纳入到中考项目中,体育中考项目设置多数是选择容易测量的运动项目,这一方面虽提升了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另一方面现实体育教学中的应试教育伤害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之后,只学习了中考所要考核的几个项目,由于体育教师对于课程规划力不足,教师为了应对中考压力,眼中只有中考的考试科目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育学科的本质是育人,教师应该以更加长远的目光对体育学科进行审视,体育学科是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具备不可替代作用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统领本学科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认识到这一点是教师提升教师课程规划力的首要任务。

2.制订长期课程规划

每学期开学之初,很多学校都会规定学科教研组长或是备课组长要做好一学期的教学计划,然后将这个计划下发给组内每个任课教师,以便统一教学进度,但这远远达不到课程规划的要求,课程规划的参与主体是全体任课教师,不仅仅是组长;而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多数是根据本区域内制订的学科教学指导来安排一学期的教学进度,如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制订了水平一到水平四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参考,以往每年学期之初,我校体育教研组就会根据这些教学内容来安排本校的教学进度,很多情况下只进行一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会割裂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对整个学段的教材内容的理解。制订科学的课程长期规划是教师课程规划力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课程规划力,我校要求教研组集体制订一份水平一至水平四体育课程发展规划,规划中不仅包括一个水平中学生需要学习哪些教材内容、开展哪些体育课外活动、达到哪些学习目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还需要包括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以及对在课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设,每个教师再根据课程长期规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为体育课程画好蓝图,从整体上理解体育课程。教师有了明确的课程规划,对整个课程了然于心,有助于教师加深对自己所任教课程的本质认识,提高课程的质量。

3.备好每一节体育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好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等诸多方面对一节课进行良好的预设,让每节体育课都朝着学科育人的方向前进,坚决不能出现教师不备课“凭经验”上课或者干脆是“放羊式”教学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学过程也不会是按部就班的,通常教师对于课堂的预设并不能完全得到落实,因此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次备课是教师修正在自己预设课堂和现实课堂之间差距的重要方法,是教师对自己原有教学设计进行的反思和改进,通常是在教师上课时进行的课堂反思,并具体落实于下一个平行班上课时,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对现实课堂的反思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也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对于课程的规划力。

二、课程开发力

1.场地器材开发

体育课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体育资源分配也不均衡,具体体现为很多地区的体育场地、器材欠缺,教师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比如我校由于学生多,一方面有些时间如上午第一、二节课时场地、器材被闲置,另一方面有些时间如上午第四节课和下午第一、二节课时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导致了许多时候体育课、课外活动、大课间等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为了解决好这个矛盾,我校对体育课、大课间采取错峰安排,适当将体育课调整至“空课”时间,并且在教研组内协调好各个平行班的教学内容,提高体育场地、器材的利用率,缓解场地、器材不足的矛盾。可见,体育教师要注重对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外的体育资源,提高学生利用场地、器材的效率,这是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课程开发力。

2.信息技术利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尤其是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互联网+”时代的体育资源开发成为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体育健身类APP层出不穷,如何合理地利用好这些网络资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成为当前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如为加强家校联系,我校充分利用家校通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向学生、家长等全方位宣传体育基本常识,普及健康知识,力争在学校中营造出每个学生喜爱运动、每户家长支持运动的文化氛围。

3.主题活动开发

丰富多彩的体育主题活动既是建设校园文化的载体,又是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对体育活动的开发也将有利于教师体育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我校不仅在每年校体育健康节上开发不同的趣味活动、低年级亲子体育活动、校园吉尼斯主题等活动,而且积极与区内外学校、俱乐部保持联动,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区内篮球、足球、软式垒球等俱乐部竞赛活动,将各种活动资源与课程内容进行统整开发,丰富多彩的主题体育活动开发能够把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这些都是教师课程开发力的体现。

三、课程实施力

1.勤练基本功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首先立足于课堂的,而基本功是教师课堂实施力的基础,因此磨炼教师基本功是每个教师所必须经历的专业成长阶段。为了更好地促進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力,我校根据江苏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比赛项目内容,利用每周二下午4点半到5点半进行体育教师教师基本功磨炼,内容涉及很多,包括粉笔字、演讲、基本运动技能、评课议课、才艺展示等,不仅如此,每周的基本功锻炼时间我们将身体动作技能作为必练内容,无论是篮球、排球还是羽毛球、乒乓球,无论是武术、体操还是健美操、田径,只要是课堂需要的,体育教师都是要“会”的,这些都是体育教师的学科基本素养,需要每一个体育教师在平时勤练、苦练,以提升教师对于体育课堂的实施力。

2.规范教师教态

教师教态在教师课程实施力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注重教师的教态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简单地说教师教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由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模范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格外注重自己的教态。良好的教态需要教师讲话的语气温柔而坚定、举止得体而大方、示范准确而优美、语言简洁而精练、口令响亮而规范,这也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自我反思过程中逐渐提高的。我校针对青年教师较多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师的教态进行了细化,在教研组内听课时安排专门的听课教师对执教教师的教态进行评价,并在评课时给予上课教师反馈,帮助教师改善自己的教态[1]。

3.提升教学机智

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發状况,这些突发状况往往是伴随教师整个课堂教学生涯的,有的是来自于外部的干扰,如上课时下雨了,而更多的是来自于课堂本身,如学生上课时的违纪行为。如果处理得好,这些突发状况将会成为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则很可能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甚至完全打乱教师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这些突发状况需要经历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的过程,此时教师应该沉着冷静,充分挖掘这些突发状况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让自己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实施力。

四、课程评价力

1.关注过程性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时,学习目标的达成固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在教学中完不成教师预定的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学生的基础太差造成的,可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努力造成的,也可能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认知风格造成的,因此仅仅盯着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完整的。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努力、是否用心、是否有进步,如果未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目标,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教学方面还有什么需要改进。此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将教师、学生、家长、同行等不同视角的评价进行融合,多方位对课程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这也是提升教师课程评价力的突破口。

2.重视表现性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业成就评价时,需要从明确目标、布置任务、确定量规三步做起,注重学生在真实的运动环境中对技术的掌握,也就是学生学习了一项运动技能之后能否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如对水平四学生进行足球教学评价时,以完成五对五足球比赛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学习成果就是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这样可以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水平。教师在设计多种形式的表现性评价过程中,其课程评价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勇.主题式教研活动让校本教研更高效[J].中国学校体育,2017(4):50-51.

猜你喜欢
教态体育教师规划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