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惊醒梦中人

2020-08-04 21:00郭连英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接球传球篮球

郭连英

一、案例背景

多年来,体育课多以单个技术进行教学,这种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好运动技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对当前的教学进行改进呢?在阅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技能与体能融合”的一系列文章后,我很受启发,决定改变“单一技术”或“单一技术+体能”的教学模式。经过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不断的教学实践,我初步摸索出篮球“三步走”教学模式,该教学很受学生喜欢,在达到良好课堂效果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案例描述

记得那天风和日丽,下午第二节是七(10)班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课,课的基本部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学习单个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间隔4~6m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第二步:练习组合技术。

1.运球与滑步+双手胸前传接球。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人原地运球,另一人侧向滑步后接同伴的传球,然后两人互换。

2.运球与变向跑+双手胸前传接球。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人原地(或行进间)运球,另一人变向跑(拉开跑然后再返回)接同伴的传球,然后两人互换。

当学生在进行组合技术练习2时,我发现学生慢慢开始懈怠了:有的组变向跑的学生慢吞吞,看我在注意他时,才稍微加快步伐;有的组干脆蹲下来休息了;还有靠近篮圈的组趁我不注意偷偷地投籃,连体育委员也表现出一副“假象”。我有些生气,刚要批评他,他却跑到我面前大声“哀求”道:“老师,给我们留点儿时间打比赛行吧?”其他几个喜欢打篮球的学生见状也快速跑过来,附和着、央求着,还说只练双手胸前传接球没意思,不如打篮球比赛。听到这些我更加生气了,心想:体育委员不带头好好练习反而出头提要求,看样子他们“蓄谋已久”了。“不好好练习,就甭想打比赛。”我大声严厉的批评声打断了周围正在练习的学生,有的闻声抱球而看,有的双手臂迎球停在空中转头看过来,其余的学生也无心再练,纷纷看了过来,胆大的学生围拢过来想一探究竟。几个学生见我真生气了,说:“老师,您别生气……”“我们保证一定好好练习……”“我们认真练就可以打比赛,是不是,老师?”“我们再练几组啊?”劝解声、期盼声此起彼伏。听到这些话语,我十分后悔,自己不该冲动、发脾气,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接下来课该如何上?难道还按照原来教学思路上?我思考着……体育委员见我还在生气且站在原地一言不发,便大声催促同学们快点儿去练、认真练,那几个喜欢打篮球的学生也帮着催促:“快点儿,都认真练!”只见在他们的带动下,学生们都“投入”地练起来,只听到呼应声、脚步声、接球声响彻全场,纪律和练习效果“久违”地好。我看到此情景,气也消了大半。

我站在队伍一侧观察、思考着,此时气已全消。突然,我豁然开朗:何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组合练习后再进行篮球比赛,说不定教学效果会更好。这时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技术,于是我把学生集合起来,当我宣布篮球比赛时,“好—好—好!”学生们欢呼雀跃,兴奋的喊声响彻整个操场,引得其他上体育课的班级都看过来。紧接着体育委员高兴地直呼:“老师,您太好了!”“真拿你们没办法!”我心里高兴但表面又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接下来我利用4块半场,把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8组,形成以少打多的局势,目的是利于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的运用。当然,我也提出了比赛要求,比如学生必须摘掉眼镜、不能不顾个人或他人安全而拼命争抢球(这是初打比赛学生易出现的问题)的安全问题;比如每队必须连续传球至少三次方可投篮等。一开始,有的学生由于不熟悉“新规”经常达不到传球次数,拿到球有机会就投篮。到后来,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数传球次数,每组都打得不亦乐乎。课结束时,多数学生满头是汗,有的学生后背的汗浸湿了衣服。我想,这是前“两步”很难达到的效果。

案例发生后,我把篮球教学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单个技术教学;第二步组合技术教学;第三步临赛教学(接近正规比赛的教学)。其中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是围绕第一步开展教学,每步教学所用时间为基本部分的1/3左右,当然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从改进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们为了尽快进入第三步,往往积极地练习前两步的基本技能。

当看到学生从“一窝蜂”似地跟着球跑到打得有模有样时,当看到进攻方进球成功欢呼雀跃时,当看到学生打得满头是汗时,当集合哨音吹响学生还恋恋不舍时……我知道这才是学生们真正喜欢的体育课。

三、案例反思

1.民主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激发“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力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民主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发挥学生主体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课堂上,师生、生生的思想互动、碰撞、交融容易激发“灵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利于教师用心地教和学生主动地学。本案例中,得益于我平时与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才敢于“提要求”。当我生气时,学生也没有与老师产生矛盾,而是像“朋友”一样劝解;当我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学生感激直呼“老师,您太好了!”

2.尊重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运动项目本身的乐趣

七年级学生的乐趣是投篮和打比赛,他们认为在比赛中投中篮远比传球获得的乐趣多,这就是篮球的魅力!为此我们要研究学生的真正兴趣,为学生的兴趣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案例中,幸亏我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改进了教学,否则教学很难进行,也会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我的改变也得到了学生尊重,一句“老师,您太好了!”便是对教师最好的认可。

3.控制情绪,反思教学

当我看到学生消极练习时,不应该“发火”,也不应该用“权威”使学生被动接受。一方面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是这样、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学生是主体,最有“发言权”。如此思考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相信我们的体育课堂一定是“多姿多彩”的,一定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

4.篮球教学“三步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体能和掌握技能

第一步单个技术教学是掌握技能的基础;第二步组合技术教学是运用技术的过渡阶段;第三步临赛教学是运用技术的检验。三个步骤层层递进、紧密联系。单个技术教学不是枯燥的单一学习形式,而是通过改变距离、限时、限次数等方式,可以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发展其相关的体能;组合技术不是简单地把几个技术叠加,而是围绕第一步的技术进行合理设计,既可以巩固单个技术又可以与其他技术进行流畅的衔接,达到掌握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的同时提高其相应体能的目的;临赛教学是接近正规比赛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临赛”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运用所学技术并积累比赛经验,然后再练习、再运用,最终形成一定的篮球技能。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敢于突破传统经验,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当然这都要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否则难以成功。

猜你喜欢
传接球传球篮球
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与实战研究
传球游戏
运用“条件限制”提高队员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
浅谈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训练
一道“传球”问题的解法引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