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20-08-16 13:55陈春苗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语文课程语文教学

陈春苗

摘    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往追求、价值取向、道德情感、生活情趣、行为习惯等的培养,都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最基本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精神的培养。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立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教育;转变课堂教学,实施渗透规划;挖掘教材,融人文教育于语文学习,使人文素养得到充实与提高。

关键词:语文课程;人文素养;语文教学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和人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和中学生、大学生不同的特点,体现了质与量可差异。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人文素养主要有:如何很好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的解决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从“思想性”到“科学文化素养”再到“人文性”,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程的本来面目越来越清晰了。因此,什么叫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师育魂,加强师德修养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其品格行为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为此,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给学生树立榜样。

2.育师能,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必须具备一种浓厚的人文情怀,必须坚持“每一个人都是珍贵的,不容忽视的”这一人间法则。因此,在教师中应多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改变在培养学生时“重知识轻人文”的倾向。树立正确、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二、转变课堂教学,实施渗透计划

1.变“讲堂”为学堂

新课程是走向文化批评、反思、生成、创新的建构性课程。课程文化观要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使之具体实在又充满生命质感,最重要的就是要变“讲堂”为“学堂”。

现在的“学堂”是师生共同学习,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地方。这个“学堂”是学生的“学堂”。在这里学生是主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在课堂上使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多渠道获取知识、技能;更应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幸福,让课堂充满生气,使学生焕发生命活力。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课前安排了这样的自主学习内容:1.了解有关《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2.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课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评定一名汇报员进行汇报。哪组汇报得好,就能得到流动红旗。因有一个比字,各小组成员纷纷投入其中,课上,小组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在汇报中,各小组都汇报得很好,一组胜过一组。

2.变关注少数优生为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把立足点定在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把着眼点放在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上,力求作到:对优生不捧不偏爱,而是在赞誉中“助燃”;对后进生施行“特别服务”,把微笑、鼓励、进步、成功带给他们,帮助他们积蓄情感的“热能”,奋起直追,使他们都产生神奇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如:在教学中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优等生与后进生组合,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优等生对后进生给予帮助。而后让后进生来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后进生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有助于激发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挖掘教材,融人文教育于语文学习

1.全览教材,确定渗透规划

在每一个学期伊始,教师要通览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针对课型的人文教育内容,作出合理的规划,确定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施教目的。如我们在教小语第九册教材时,可将全册阅览一遍,然后将本册的人文教育内容作出如下规划:第一单元引导学生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陶冶爱国情操;第二单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第三单元引导学生感受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第四单元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第五单元增强学生的道德水准;第六单元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情趣;第七单元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第八单元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把人文教育的总目标与教材不同阶段的人文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

2.在文本细读中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反复品读,在品读中领悟字里行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人的意识、精神的成长过程,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3.在拓展阅读中丰厚人文积淀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的拓展延伸阅读,再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体会和感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如,学完《两只小狮子》后,我组织学生阅讀《蜻蜓与蝗虫》、《小螳螂学艺》等童话,而后指导学生举行主题中队会,加深对“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掌握本领”的认识。

当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师生长期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人文素质教育将不断充实与提高。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语文课程语文教学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