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思考

2020-08-25 10:02李建荣王庭俊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李建荣 王庭俊

[摘要]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推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文章介绍了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对策:拓宽培养思路,构建专业实践能力动态培养规划;健全培养机制,完善专业实践能力制度保障体系;畅通培养渠道,建立专业实践能力协同培养机制;改进培养措施,形成专业实践能力多元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专业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李建荣(1979- ),男,江苏姜堰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王庭俊(1971- ),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910639,课题主持人:李建荣)、2018年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QGHZW2018087,课题主持人:李建荣)和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专项”2019年度开放课题“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CJRH2019053,课题主持人:李建荣)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5-0087-05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从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其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从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人才培养质量缺乏特色、教师专业实践教学力不从心等问题,其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薄弱这一关键因素,引起了国内众多研究学者的共同关注。2018年,教育部支持地方建设了200所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和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而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提升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探索方向。

一、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实践能力是检验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在某一行业领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也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实践经验的过程。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2016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明确提出要组织职业院校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师,进行不少于4周的专项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等“雙师”素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形成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我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制造,需要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和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导致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之间难以形成无缝对接。要解决学校培养和企业用人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校企共建的技能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专业导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企业工作站等专业实践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3.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梅贻琦曾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可见,教师是导游者,学生是从游者。教师作为导游者,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以此更好地带领学生前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逐步年轻化,他们中多数人的企业背景薄弱,缺乏实践经验,这必然会影响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得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处于不利的位置。高职教育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过硬、岗位迁移能力较强的技术技能人才,关键在于教师队伍。高职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市场洗牌,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也为新时代高职教育有效响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二、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提升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现实困境

强化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也是加速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过程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如下:

1.培养思路有待完善,缺乏系统的设计规划。在职前培养阶段,不管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还是其他专业教师,培养课程仍以学科课程为主,侧重理论培养环节而弱化实践培养环节,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教师不符合当今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职后培训阶段,目前高职教师在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方面,除了完成实践教学、竞赛指导、科研项目等之外,还参与各类国培、省培、高级访问研修等项目培训,这些项目培训大部分安排在综合性大学或者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由于培训方案在编排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培训为主,企业参与培训不多,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无法保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2.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青年教师的大量引进为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教师队伍中新入职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企业实践经历,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疲于应对各类考核,仅靠学校的有限资源用于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造成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般般皆会、样样不精”的尴尬局面。另外,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是一项动态且长期的工程,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机制尚未健全,导致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工作进展缓慢。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主要以教育教学、竞赛指导等职业活动为主体。教师培训除了参加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主办的培训项目之外,还需要参加企业实践。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2017年江苏省发布《高职院校教师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实施办法(试行)》,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但由于缺少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的支持,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培养渠道不够顺畅,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教师来自本科院校,专业实践能力普遍存在先天不足,“导师制”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对新入职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导师的选聘,一般选择具有高级职称、专业相关的教师,针对青年教师的上岗制订培养计划,在教学教案设计、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和技能竞赛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解决其在教学实训中的一些疑惑和困难。但由于缺少企业导师的参与指导,使得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瓶颈难以有效突破。另外,百万扩招带来了生源结构的变化,对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师除了要完成课堂教学、实训以及技能竞赛指导等任务外,还需要定期深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训练,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完成规定的考核任务。但是,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和监管保障制度,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大多是在生产现场考察、观摩上岗操作和演练,能够进行企业产品开发或技术改造的只有少数,企业接纳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积极性也不高,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缺乏系统的组织,使得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很难落到实处,出现教师企业实践走过场、形式化现象。

4.评价体系有待改进,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理论、轻技能”和“重层次、轻类型”的错误思想导向,高职院校教师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方面没有脱离本科院校教师评价的共性特征,过于关注理论教学及教科研成果,对实践教学技能及成效重视不够,没有体现高职教师的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缺乏高职教师职业特质,很难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现在的评价考核机制已经把教师引导到教学、科研、竞赛指导和项目建设上,忽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由于高职院校针对教师评价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错失”黄金时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对策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前所未有的好时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明确提出,以“四有”标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2017年,江苏省启动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已完成高水平骨干专业的遴选。为实现高水平骨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一轮产业技术升级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应从构建动态培养规划、完善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四方面发力,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

1.拓宽培养思路,构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动态培养规划。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教师要始终坚守育人初心与时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高职院校要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科学规划。在招聘教师时,既要考察应聘者的教育教学能力,也要考核其专业实践能力,确保新入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除了对其学历或职称进行明确规定和要求外,还应将企业工作经历和科研水平作为引进的必要条件,打造“高技能、高水平、高层次”卓越师资团队。对于具有高等教育学习背景、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应根据其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发展需求,深化分类培养,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动态培养计划,实施“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三递进式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实现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成熟、五年成长为教师骨干,从而遵循高职教师队伍的成长规律,形成入职、职中、职后“三段贯通”的培养体系。

2.健全培养机制,完善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第一,建立和完善教师企业实践激励机制。为发挥企业在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支撑,要鼓励教师投身企业实践,让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实施“下(下企业)、访(访问企业工程师)、挂(企业挂职锻炼)”工程,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和实践基地,设立教师企业实践专项津贴,加大教师企业实践经费保障力度,以此调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找人才、教师找顶岗、学生找工作的三方契合。第二,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实施办法。对于新入职教师,制订新入职教师下企业对口岗位见习的年度计划,严格落实“新教师必须在企业或者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对于中青年教师,可以依托“企业实践培训”“访问工程师”项目,每年进行至少一个月的企业轮岗研修,期间不仅需要完成企业研修任务,还要能够将企业研修中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自然对接。对于骨干教师,需要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并且能够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工艺、解决技术难题等,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3.畅通培养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协同培养机制。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推动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实施“双导师制”,校企双元协同培养,是凝练深化教师原生优势、平衡发展态势的有效举措。第一,在学校导师“传、帮、带”的言传身教中,引导教师树立职业理想。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技巧。结合教师专业基础和个性特点,根据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两个基础方向展开,通过随堂听课、教学研讨、教学竞赛、实训指导等途径,实践“互联网+”时代适应学生需求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第二,在企业导师“引、助、领”的躬亲指导中,高职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实践,在企业导师一对一指导下,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循序开展技术观摩、顶岗实操以及技能训练等实践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企业科技项目研发、生产管理等实际工作。企业实践期间,就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境,主动与导师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完成“企業人”到教育者的角色转化。因此,校企实施“双导师制”,为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大大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4.改进培养措施,形成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多元评价体系。根据高职教师培养特点,制订科学的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对于入职1年的教师,为他们营创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积极参加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型培训,掌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对于有3年教学经历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掌握竞赛指导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根据目标考核,完成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对于有5年以上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定期安排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工教结合,将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转入企业实践应用,主动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及时反馈于课堂教学,将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经营理念和岗位需求及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步。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第一,高职院校要主动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以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实施“1(工程师证书)+X(新教师和骨干教师获得考评员证书和高级考评员证书、专业带头人承担横向课题或技术开发项目、专利转化1项以上)”考核标准,构建新教师岗位实践、骨干教师高访研修、专业带头人挂职锻炼、领军人物开发项目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运行机制,助推教师成长为能工巧匠、技术专家等。第二,在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优化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投身实践教学。科学设置岗位结构和任职条件,完善以专业实践能力取得工作业绩作为教师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形成灵活的用人机制。另外,引入企业行业参与评价,将企业实践取得的教育教学实践成效与职称评审挂钩,通过职称评审合理评价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水平,激发教师追求整个职业生涯的可持续专业发展。

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形势下,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加快内涵建设、获得特色发展成效的实力保障,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高职教师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还有利于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更有利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海峰,石伟平.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7(20):16-20.

[2]夏筱川.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15-17.

[3]巴佳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培养路径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3-76.

[4]杨润贤,李建荣.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9(24):57-61.

[5]陈熔,朱明苑.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1):73-78.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