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诉求下的师德建设探究

2020-09-10 07:22梁琪
关键词:好老师四有师德建设

梁琪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加强新时代师德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新时代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论述为指导。因此,为了不断提高新时代高校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需要旗帜鲜明,筑牢理想信念;正身修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为;业精善学,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敬业爱生,乐于奉献,进而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不断地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师德建设;“四有”好老师;新时代

加强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又历久弥新的主题,既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赋予其新的内涵特征。在当今新一代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的触角广泛深入的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更加严峻的时代紧迫性。在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前,谁拥有先进的技术,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新技术革命竞争中占得先机,拔得头筹。由此各国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与人才已经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作为人类文明事业的传递者和建设者,在人才培养、社会建设、国家兴衰、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培养一代代能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使命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一批又一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懈奋斗贡献力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不断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不断迈向新台阶,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支持,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一、师德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的一部分,从属于社会意识的内容,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决定和制约,与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水平条件相适应。由于不同社会、国家生产条件、交往方式、制度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甚至是同一社会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人们的实践能力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的不同,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也不同,也就决定了对师德的要求与理解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时代赋予师德不同的要求和时代表现,师德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育从诞生之日起都是与一定的历史、社会相联系,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反映和服务于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要求,并按照一定社会阶级利益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采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和行为对受教育者实施身心交互协同的影响,以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建设人才。因此,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每个时代、不同社会要回应的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牢牢坚持我国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办学的根本任务,以培养一代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终身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目标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立德树人”摆在教育办学、教师工作中的突出位置,针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治学任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开展各方面工作的方向指引,并以其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也是新时代赋予师德建设的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反映出党和國家对师德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对提高教师队伍道德素质的迫切期待。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是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广大教师应自觉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不断锤炼自身的崇高师德,以崇高的师德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光荣使命和时代重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论述是对师德内涵的时代扩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在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价值观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思想、情感、理想及其有独特个性的处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关键时期的时代青年,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知识水平高、思想觉悟高、道德素养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和体悟到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术,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精神风貌、理想信念、道德品性、思想水平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灵魂的塑造和思想的养成产生极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由此教师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润物无声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和价值选择,影响到学生具备怎样的人格品质,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关系到新时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储备队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他指出,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这表达了对教师工作、对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提升师德修养,成为社会尊敬、学生爱戴的高素质教师的殷殷寄望,同时也对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强调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既是立足新时代对教育工作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寄托,也为新时代师德建设确立了标杆,指明了应该追求的价值取向,拓展和丰富了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也是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应该遵循的标准和要求。

二、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为师者要立场坚定,筑牢理想

理想信念是人生發展的引航灯塔和远航的风帆,给人生之路提供前行的方向和动力。理想信念也是人精神上的“钙”,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青年学生对待未来发展、自身的人生建设就会丧失内在动力和深层期望,甚至陷入精神空虚、精神荒漠的深渊,无法把握好人生道路的正确航向,由此更不可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践行好明道、信道、传道的神圣使命,就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新时代教师要肩负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服务,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就要忠于国家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用自己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引领学生的追梦之路,夯实青年学生圆梦之魂、筑梦之基。这是新时代锤炼高尚师德的源头活水,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首先,新时代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此作为自己塑造素质高、本领好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行动指南。具体而言,新时代教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拥护者和自觉践行者。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弘扬社会主旋律和正能量,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大先生”、“引路人”、“系扣人”、“筑梦人”,引领学生把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和价值本质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激励学生把自己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自身的实践中,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同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自己的报国之志。其次,教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话语争夺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的斗争复杂而尖锐,各种思想文化的媾和变异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持续深入的渗透和扩张,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鱼龙混杂的社会思想和言论,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辨别,把各种问题给学生讲清讲透,澄清学生对政治社会问题的模糊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虚伪性以及想要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提高其自身对错误思想的辨别力,坚守正确的政治导向,坚定自身对无产阶级的立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念,坚定不移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共筑、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为师者要立德正身,行为世范

立德修身,行为世范是为人师表的固有之义,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教师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传承人类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的使命意味着,在面对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年龄不同、性格各异多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完善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为人之道、讲授文化知识的职责,还要培养学生立身处世的优良品德,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同时,教育也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灵,一颗心点燃另一颗心灵之光的特殊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模范和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思想意识等各方面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精神人格、生活态度、品德高低、情感意志的状况,甚至细化到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行的养成具有一种直观的教育影响力。由此,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品质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品质人格的塑造,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养成,影响整个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前途和兴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师德养成贯穿于教育行为的全方位、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身上。2014年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重点突出了教师的为人师表的楷模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号召广大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时,第一条就是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职业的使命之重、地位之高决定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浸润、滋养着学生,都对学生的整体行为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强化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不断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德涵养自己的品行修为,自觉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价值选择力与价值塑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心中有阳光的时代新人。

(三)为师者要业精善学,与时俱进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知识经济全面到来、广泛深入的今天,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接触和获取信息的途径繁多且便利。当今学生是伴随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成长起来的一代,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接纳新文化新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不断涌现,多元观念层出不穷。面对一个每天不断更新的世界,面对新时代多元文化挑战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体系,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具备广阔的胸襟和国际视野,才能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如此,教师方能跟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当今的前沿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源泉,才能满足好新时代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高科技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人才储备和力量积聚。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高瞻远瞩且细致中肯地为教师立标,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其中一个就是号召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知识的外延,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才能成为业务精湛、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的高素质教师。

在新时代,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对创新能力强、科学知识卓越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这也是赋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要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师需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根据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创新科学方法、手段进行教学,长期坚持终身实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为国家未来、民族希望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为师者要敬业爱生,乐于奉献

仁爱之心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选择教育职业、开展教育活动的深层原动力和原始推动力,也是新时代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的仁爱之心集中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以及对学生的无私的爱。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道德风气的浸润下,广大教师始终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筑梦人”和“生力军”,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迈向新台阶。教师只有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初心,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担当起教育工作的职业自觉意识,以从事引领学生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事业为荣,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教书育人工作,以强烈的使命感承担起为国育才的光荣职责,用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待教育职业过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红利不断涌现的同时,社会中出现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道德危机动摇着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陷入困境。同时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滋生的一些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消极的资本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侵蚀进学校的思想文化领域。目前,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部分教师把在社会中强调利益至上的错误的金钱观念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金钱作为实现自身职业目标的信仰,片面注重物质利益的实现,强调物质条件的攀比。这使得一些老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产生职业倦怠,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缺少对学生的关系和爱护,没能很好的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从而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要大力提倡教师敬业爱生,坚守岗位,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甘当人梯,不仅是教师的任务,教师的品格,也是教育事业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为未来的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人才储备和精神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集体的事业,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奋斗。因此教育劳动具有未来的延展性,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性,关乎到青少年的未来、社会和人民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的职责,以爱岗敬业的精神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与宽容学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三、小结

办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的落脚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定位,其中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重要论述更是为新时代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寄望,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辛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旗帜鲜明,筑牢理想信念;正身修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为;业精善学,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回归教育本心,敬业爱生,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人才储备、力量积聚。

参考文献:

[1][2][9][10][1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6][1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19-10-12].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7]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02).

[8]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EB/OL].(2016-09-11)[2019-10-02].http://he.people.com.cn/n2/2016/0911/c192235-28985074-2.html.

[13]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EB/OL].(2013-09-10)[2019-09-25].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10/c64094-22864548.html.

[14]習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EB/OL].(2013-09-10)[2019-09-25].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10/c64094-22864548.html.

责任编辑  邱翔翔

猜你喜欢
好老师四有师德建设
扎根三尺讲台 争做“四有”好老师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新时期高校 “四有”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