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利培酮、氯氮平及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2020-10-11 09:18王晓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氯氮利培病程

王晓艳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1-2]。临床认为,该疾病属于慢性病,病程往往较长,发病初期难以及时发现,且病情易反复,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如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受体功能异常及内分泌紊乱等。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服用利培酮、氯氮平及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30~55岁,平均(36.31±0.55)岁;病程1~5年,平均(2.90±1.63)年。随机将其分为利培酮组、氯氮平组、氯丙嗪组,每组30例。利培酮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55岁,平均(36.30±0.50)岁;病程1~5年,平均为(2.90±1.60)年;氯氮平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55岁,平均(36.35±0.50)岁;病程1~5年,平均(2.90±1.60)年;氯丙嗪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55岁,平均(36.38±0.50)岁;病程1~5年,平均(2.96±1.63)年。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治疗者;②无法配合随访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使用日本光电1550P心电图机检测三组患者的心电图,根据说明书进行连接线路和操作,若心电图出现1次异常即判断为异常。利培酮组由初始剂量1 mg/d,缓慢加至最大剂量6 mg/d,平均3.5 mg/d。氯氮平组由初始剂量50 mg/d,缓慢加至最大治疗剂量500 mg/d,平均292.4 mg/d。氯丙嗪组给予氯丙嗪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200 mg/d,4周后加至200~400 mg/d,8周后逐渐加至400 mg/d以上。三组均持续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三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的严重程度,包括P评分、N评分、G评分,得分越低表示改善情况越好。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三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三组患者用药期间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计算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ANSS、TES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8周,三组P、N、G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三组治疗8周后的P、N、G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三组TESS评分比较 三组治疗后2、4、8周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三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问题,主要表现在T波改变、传导阻滞、ST-T改变、房性早搏、窦性心率过速、室性早搏。氯氮平组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三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1 三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三组TE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三组TESS评分比较(分,)

表3 三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病初期具有隐匿性的特点,难以及时发现,对患者的情感、思维、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难度往往较大,甚至会造成患者远期精神残疾的后果[4]。临床实践证明,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氯氮平和氯丙嗪属于新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目前相关药物疗效的研究较少[5-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8周,三组P、N、G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三组治疗8周后的P、N、G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问题,主要表现在T波改变、传导阻滞、ST-T改变、房性早搏、窦性心率过速、室性早搏。氯氮平组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分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均可获得显著的疗效,并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但均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问题。

猜你喜欢
氯氮利培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用药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研究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
合并用药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文献综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