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021-01-21 00:51吴海珍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吴海珍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应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视,以此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旧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对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水平较低。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改进后续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学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了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意义,并积极改进自身工作,学生文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限制,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工作仍旧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有关人员应注意研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此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进而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大幅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

现阶段,民众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较少,正是思想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这种情况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行培养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后续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1]。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小學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文学素养培养工作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文学素养培养工作的难度。而且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在工作中存在着轻视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工作的情况,对该工作的关注较少,导致学生的文学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一)语文基础知识角度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文字功底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应注意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学知识,其尚未形成自身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此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语文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拼音、汉字等基础知识开展工作,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教师应注意设置课后练习,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此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字功底。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对语文自身的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及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应明确自身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的引导者角色,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接受系统的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此实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与其他学科不同,文学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3)加强道德培养

文学作品中往往涵盖着道德方面的修养,因此,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道德培养,向学生讲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德理念,实现道德与文学的有机结合,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影响,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二)语文古诗教学角度

(1)从古诗意境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对学生文学素养进行培养时,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从古诗意境角度开展工作。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有一部分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古诗意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创作时的感受,在具体的古诗意境中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与诗人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讲解《枫桥夜泊》一课时,教师应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诗人在诗中描绘的景象,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张继所表达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

(2)从诗人人生经历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对我国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诗人的经历是较为坎坷的,因此,诗人才借助诗词来表达自身的忧国忧民情怀。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时应注意从诗人人生经历角度出发,通过讲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来加强对学生精神的影响,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3]。例如,在讲解《马诗》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李贺的人生经历,并对诗中诗人所表达的生不逢时、企盼建功立业的感情进行分析,以此加深教学工作的深度,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3)从古诗遣词造句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时,应注意分析诗词中的遣词造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中国文字的魅力,以此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相同的文字对诗中的字进行替换,并要求学生进行分析,以此表现出诗人用词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十五夜望月》一课时,教师应注意讲解“树栖鸦”及“落”的妙用,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诗中意境。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符合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语文知识做好铺垫,而且能够推动语文教学工作改革进程。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从语文基础知识角度、语文古诗教学角度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行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金城.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求知导刊,2021(10):69-70.

[2]朱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文学素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06):50.

[3]韩雪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9(12):55.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