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2021-02-04 07:44张碧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低年级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张碧珍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目前的语文课堂普遍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基于语用的语文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阅读训练和迁移仿写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语用;低年级;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40-02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语用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是学生将已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切实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对语用的基本认识

当前,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语用,并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专题知识训练、课文知识要点总结等,都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语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基于语用开展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基于语用开展低年级阅读教学活动,要给学生提供难度适宜、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文本,契合学生的知识学习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有意识探寻阅读学习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正确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强化学生的语言感受理解能力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语言,促进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下使用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能正确、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词语、句子等在具体语境下的情感和用法,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充分认识,并尝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三、基于语用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语用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等,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正确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不断阅读探索中形成深刻思考的習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呢?一是要重视朗读训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注重给学生设置合理的阅读任务,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课文的阅读中,促进学生内化和吸收课文的语言和思想。例如,《寒号鸟》《狐假虎威》等经典课文,不仅故事情节有趣,而且语言生动活泼。教学时,可让学生去朗读、表演,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二是要紧扣课文设疑,一步步挖掘文章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分别是《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试着猜猜“我”是什么,但不要急于揭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关注开篇的句子“我会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继续往下读,逐一探究——“我”会变成什么。在探究过程中,可以组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交流,让学生尽情交流学习心得;引导他们运用课文的句子,融入课外阅读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通过教学情境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沉浸在阅读文本中,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凭借自身的理解和认识,演绎出整个故事的过程。这样,学生参与兴致很高,能有效展现出角色的特征;同时,还能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如“曹冲称象是最好的方法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增强理解内化课文知识。

又如,在教学《雾在哪里》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精读品味第三、第四自然段,找出它们写作的共同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炼出这样的句式:

雾说:“我要把______藏起来。”于是雾把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___,还是______,都看不见了。

然后,教师再展现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仿说雾来到学校、游乐场、田园等的情景。这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个句式,并能更真切地感受雾的“淘气”。

(三)在阅读训练中实现言与意的有效融合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设置学习目标,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语用为基础,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实现言与意的有效融合。首先,教师要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确定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提取课文的核心内容;其次,教师要分析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从学生整体水平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如,教学二年级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教师设置下面明确的学习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并学会组词。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追”“迎”“甩”等表示动作的词,并结合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能够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能看图复述故事情节。

4.通过朗读和复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演绎“迎”和“追”这两个动作,使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以补充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使用“迎”和“追”这两个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逐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对课文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在复述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口吻尝试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这样,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中心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感受到小蝌蚪的心情。在教学中,教师以语用为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使阅读学习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四)在模仿写作方法中突显语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能力,采用合理的手段,如仿写、续写、想象写等,以丰富教学过程,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显语用教学的效果。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阅读文章的类型,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文章在表达思想和传递感情方面的方法,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教師应根据文章的重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进行写作活动,以深化学生的认知。例如,二年级上册的《葡萄沟》一文,课后练习3是“读下面句子,照样子写一写”。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学习先具体后概括的方法,然后进行仿写:

1.公园里的花都开了,_____,_____。

2.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______,______。

在仿写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文本的表达方式,描写具体的事物,以实现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写作目标。

又如,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课的课后选做题是“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请你替他写一写吧”。这一练习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和小松鼠因为友谊破裂难过并渴望重归于好的心情,并通过想象进入角色表达小熊的心声。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用书信的方式和朋友、家人沟通。在阅读基础上的写作,能促进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五)基于语用开展阅读审美教育

强化阅读审美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学习怎样表现美,以促进学生产生较强的探究欲望,自觉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借助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出黄山奇石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对黄山的美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学会欣赏美,感悟和体会大自然的馈赠。同时,对课文没有具体写的“狮子抢球”“天狗望月”等奇石,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进行描述,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

总之,从语用的角度开展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感受水平,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提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而且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阅读训练和迁移仿写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低年级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