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院校特教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2021-02-21 08:24徐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

徐颖

〔摘要〕良好的班级建设和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文章针对中职特教班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以及缺乏关爱等情况进行了剖析。将积极心理学融入班级日常管理,旨在挖掘学生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强其个人自信心和内心的归属感,使得班级中每位成员都能够在和谐、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中愉悦成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中职特教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4-0067-03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最早是由心理学者格曼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自身都潜在一种品质和力量,这种品质和力量是积极的,只要被外界因素正确引导,自身便会激发出积极的心态,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它强调将心理学的视角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内部发展力量和美德[1]。特教的学生因为障碍影响和制约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生、管理班级,能通过培养或者扩大学生固有的积极力量,使之成为真正健康幸福的人。通过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塑造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建成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班集体,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二、中职特教学生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迫切性

(一) 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信念等情感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具备稳定的情绪及调控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完善的个性特征及创造能力等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是现代社会对人素质要求的基本条件[1]。

(二) 特教理念的需要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些特殊的群体。因障碍类型和程度的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认识也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随着特教教学理念“全纳教育”“尊重特殊学生的独特性”的深入推进,教育要求每位特殊教育工作者以积极的心态接纳每个生命不同的“样子”,努力挖掘每位孩子的闪光点使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积极、自信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将来的社会生活。

(三)班级管理的需要

我所带的181旅游特教班学生基本情况: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智力障碍人士,因为身患残疾他们在成长经历中遭遇比正常人更多的挫败感,这也导致他们脆弱,看问题缺乏正能量,人生没有目标。有的时候甚至会自暴自弃。班级学生中八成学生为单亲、留守家庭,家庭教育的失衡,使这些学生性格变得孤僻、沉默。有一部分父母為了弥补内心的遗憾和愧疚,过分地呵护和溺爱孩子,加上政府的帮助、社会人士的献爱心,有些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的体验中,失败多于成功,自卑多于自信,关注自身多于他人,得到的训斥多于掌声。感受温暖、再造自信、重塑人生,成为我担任他们班主任的理想和信念;我要用积极心理学开启重塑生命的过程,要用积极情绪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三、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和探索

(一)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积极的师生关系,它能够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最佳的体验。不仅关系着教育的效果,同样也影响着接受的质量。因此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既是有效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对教师职业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1.积极与学生建立“关心”性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只是对学生学习和考试成绩的关心,更为重要的是对精神和情感的关心,换而言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这也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不能局限于教学课堂范围,班级的学生有很多是不完整家庭,教师要在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向学生敞开心扉,以“父母”“亲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积极回应学生的情感诉求,真诚表达对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心。以“朋友”“知己”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以学生能够感知到并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设身处地理解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性存在,设身处地理解不同学生个体内心体验,以“恰到好处”的方式满足学生真实需求。正如诺丁斯而言: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2]。

2. 积极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

积极心理学强调应当积极地解读问题行为,教育的过程并非一味地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班级管理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迟到、作业拖拉、手机成瘾等。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班主任要着力于从积极的视角寻求问题背后的原因,首先肯定学生在事件中的积极方面,进而引导学生从问题行为中获得成长。班级小姜同学上学迟到了,我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先了解情况。她因为忘记胸卡,所以等到上课,值日生走后才进校门。因此,我先肯定了她积极的一面:热爱班集体。然后再和她想办法,如果以后胸卡忘记带了怎么办?班级里还为此展开了一场讨论,通过这次迟到事件,我看到孩子其实都是要求上进的,用积极的眼光发现他们问题行为背后的可贵之处,并予以充分肯定,学生就会在不断认可的宽松环境下自由成长。

(二)塑造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层面的内容即积极的主观体验,表现为对过去的满意、对现在的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3]。而这些都是通过人们对经历的生活事件分析和建构、预期和回忆、评价和解释而得出的结论。特殊学生因为自身客观存在的缺陷而经常遭遇各种困难和阻碍,他们常常无法顺利地融入所处的社会生活中,在处理学习和生活事件时常常需要他人的帮助以及辅导,所以他们会直接或者间接地暴露在负面反馈信息的环境中。这样他们从过去事件体验到的积极情绪也比较少,这也严重阻碍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和人生的发展。

1.积极归因完善自我

积极情绪体验的塑造首先要解决学生对事件的归因。生活中学生不知不觉中会利用各种信息对自己遇到的事情结果进行归因。美国心理学家Weiner指出,个体对失败的归因不外乎四个因素[4]:(1)自身能力;(2)付出努力程度;(3)任务难度;

(4)运气好坏。学生长期把失败归因于内在原因,这样他们长期处于消极的体验中,即使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听任失败不做任何努力。我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和做事的策略,如教授一些技巧性的记忆方法:联想法、排除法、概括法等。当持有消极归因的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时,我会及时肯定这是努力的结果。不幸失败的时候,我也会鼓励是努力还不够的结果。此外我会不间断地反馈他们努力的结果,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努力而获得的。他们形成正面合理的归因习惯,这样在平时的生活中才能够不断地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通过积极合理的归因,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成就的动机被充分调动,他们整个人的状态也进入了良性循环。

2.积极暗示提高自我

所谓暗示,是指用间接的方法诱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面对任务学生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自我暗示:我做不到、我怎么也学不会、他比我厉害所以他可以我不可以……这些暗示会降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阻碍自己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代替消极暗示,学生在获得肯定和鼓励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向理想的状态靠近。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内心脆弱、易受外界的影响,学校给予正面引导,在他们成年后也可以形成积极人生观。在同学遇到挫折和难题的时候,我建议他们在心中默念三遍“我行,我可以”进而用一个积极心态来面对困难。学生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变强”,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发展。

3.积极肯定挖掘潜能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发展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它通过发掘人内在的固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在班级中每个特殊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注意观察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当的机会发挥他们的长处。写字工整的小姜同学,我让他负责抄写黑板报;喜欢园艺的小许同学,就让她负责班级多肉植物的养护;酷爱篮球的小汪同学,我鼓励他在元旦晚会的时候给大家表演篮球技能挑战;歌声优美的小陆同学,我推荐她在音乐大合唱中担任领唱。作为班主任,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及时地肯定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时刻关注他们,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对其擅长的领域产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三)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环境、氛围以及人际支持是形成积极个性品质的必备条件。对于学生而言,身边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关联、班级氛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改变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关联,但能够决定学生所处的班级氛围。作为管理者,教师就要努力营造积极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以及人际关系。

1.创设温馨整洁的物质环境

创温馨教室、建整洁环境是一个积极班级的开始。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物质环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班级中学习活动无形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把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在班级布置上,我作为总的设计师,把家的理念融合到班级的规划中,将班级划分为绿植区、展示区、收纳区,每个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设计、规划、布置班级,当身处窗明几净的教室,享受温馨的教室氛围,内心也随之产生了充实感、成就感、舒畅感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2.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

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提倡“班级是我家”的思想,每一位学生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和他们一起探讨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实施班干部轮流制度,大胆放手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当发现班级有不足的地方,我不会简单粗暴地进行制止,而是鼓励学生迎头赶上为班级争光。如班级课间比较吵闹,我会让班干部分批到隔壁兄弟班级参观,回来后为班级制定一个小目标,通过学生间相互影响、互相督促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3.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与他人积极的关系是指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能够帮助他人[5]。因班级学生智力水平差异显著,我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将他们由低至高分为A/B/C三个层次。班级分为4个小组,组员包含A/B/C三层学生。每个小组在包含班级教学和活动中开展“互助协作”。组内C层同学完成活动任务达到相应的活动目标以后,会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A/B层的同学。之后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协作分享,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在交往中感受友谊、信任、团结、关怀等积极的情感。

四、结束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积极心理学要求班主任能通过一种自然隐性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接受自己,对自己产生信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改变[3]。学生的改变让我深信该方法在特教班级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相信用积极的心态去理解、宽容、尊重、鼓励每一个人,终有一天我的学生都会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幸福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盛志燕.積极心理视角下中职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业卫生与健康,2014(4):116,126.

[2]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李畅.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文汇,2019(36):155-156.

[4]姚长永.成就动机状态与学业成绩——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184.

[5]蔡强,黄书梅.积极心理视角下的班级管理[J].心理素养,2018(3):71.

(作者单位: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上海,2015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