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24 11:23黄佳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物理应用

黄佳羽

[摘   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初中物理课堂能够实现“一元多能”的效应,如以任务完成为导向对接教学目标、以任务媒介为导向对接“教与学”互动、以任务主线为导向遍历整个教学过程等。在任务驱动过程中,学生被赋予“执行者”的身份,进而处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导者”地位,同时任务驱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合作、质疑、创新等动机,教师也可以通过任务对学生展开定量物理教学引导。根据初中阶段物理知识多具有记识性、验证性、概念性等特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9-0042-0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将探究过程系统化、具象化、直观化,就构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框架。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围绕着教学任务展开的“教与学”互动形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科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保障“小任务”形态下学科知识的颗粒化,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深度学习。同时,任务驱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价值主要体现于“知行合一”,任务本身可充当知识媒介,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融合起来。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层面,科学合理的任务驱动模式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任务本身则充当课程实践主线,以此改变“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状态。无论将任务驱动视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者是一种宏观教学场域的教学模式,它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价值都集中于“驱动”之上,需要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当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初中物理学科而言,在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任务形态复杂、驱动方法多样,不可一概而论,以下阐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依据及模式,进一步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应用策略。

一、初中物理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依据与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依据

纵观近年來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更大,本文据此展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模式构建探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成就的获取离不开教育环境的支持(后天环境),而教育环境中必不可缺的是“情境”“会话”“协作”与“意义建构”四种要素。相对而言,教学资源只是知识的展示媒介,且所呈现的知识点、相关要素也只是一部分而已,缺乏宏观世界的参照标准。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谓的“知识传授”,只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信息积累、沉淀,并不能与学生的固有知识经验发生联系——即无法满足新旧知识的更迭碰撞。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下,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转化和同化,这显然是无法通过“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法实现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任务驱动,能够将“情境”“会话”“协作”有效地协同起来,浓缩到一个具体的物理教学(学习)任务场域中去,学生为完成任务需要调动自身物理知识,从而促进了“意义建构”的形成。基于此,任务驱动成立的前提,是建立生活物理现象与课堂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探索、分析、发现,从一般性实践中总结出一般性理论,再按一般性理论展开广泛性实践,整个过程也可以总结为“具象→抽象→具象”。

2.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模式

第一,创设熟悉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虽然现实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但学生容易熟视无睹、缺乏探究欲望,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通过创设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用物理思维分析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基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差异,以现实事物或场景为载体揭示新旧知识的矛盾、建立生活经验与物理概念的认知冲突,能够触及初中生新的物理知识增长点。由此形成的任务驱动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先否定再肯定”的认知过程,例如在“现实情境”中产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物理概念信息编码、迁移、嫁接,对应到“新现实情境”中引发不一样的观点,让学生重新理解物理知识,进而掌握得更加全面和系统。

第二,挖掘理论内涵,强化思维训练。任何学科场域下的理论都具有抽象性,它的本质是基于科学理性语言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这就需要学生同时具备多种思维(如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看问题,逐渐穿透物理表象,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

第三,巩固意义建构,实施举一反三。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需要以意义建构的能力去衡量,它的表象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只布置书面作业,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情境当中,根据物理理论知识举一反三、不断实践,即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及一般性应用模式结构,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还需进一步结合具体课程内容、知识点展开设计,以下结合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静电现象”的教学展开研究。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声光热电”是初中物理学科的基础内容,在生活中存在普遍的物理现象,教师据此展开情境创设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认知回归”——事先分析教材内容、细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将系统的物理理论整合成高度关联而又独立存在的“子任务”,以此保障任务驱动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

例如,学生在学习“静电现象”之前,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过直观、感性的经验,几乎每个学生都被静电“电到”过,这种经历可以作为下一步思维探究的动机,引发他们探索“什么是静电”的兴趣。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依次设计出“如何才能产生静电?”“电荷有哪些种类,分别如何发生作用?”“如何判断物体上是否存在静电?”“如何表示物体带电多少?”等任务,这些任务存在一定关联性、递进性,共同构建出一条“任务链”,指向“静电现象”这一教学主题,整个过程当中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静电相关知识的需求。

2.分析任务,探究答案

鉴于初中物理教学阶段中“电学”的知识较少,教师应尽量规避用过于学术性、专业性的语言进行描述,任务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媒介或情境展现出来,以此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同时,在建立表象与内涵之间的关系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对任务进行解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答案。

例如,在探究“如何才能产生静电?”这一任务时,学生依据生活中脱毛衣的经验即可得出“摩擦起电”的结论,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探究“电荷有哪些种类、如何发生作用?”的“子任务”,其间伴随着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如用“丝绸+玻璃棒”“皮毛+橡胶棒”的方式产生静电。由第一个任务进入第二个任务的过程中,任务驱动就发生了一定变化,从“直观上的获取”到“微观上的分析”,学生需要从原子构成入手进行推理,这样才能推导出电荷类型和如何作用;按照这一路线不断探究任务和答案,最终将与静电有关的物理知识扩展到更大层面。

3.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导者是学生,教师参与的方式主要是引导、辅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考虑自身物理知识欠缺的问题,当遇到静电知识壁垒及认知局限的情况,需要利用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任務。合作学习方式很多,如小组探讨、自主设计实验、组间写作探究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设备支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将学生个体层面的物理潜能挖掘出来,用于满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任务驱动的需要。

以“静电现象”课堂教学为例,由于产生静电的方式较为简单、实验操作也相对容易,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很快纠正对“电力来源”的狭隘认识。不少初中生认为,只有发电厂才能提供电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质疑、分析、总结,则可以将放电现象归为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简单的观点转变,能够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变迁,如“如何判断物体上是否存在静电?”的任务中,学生已经默认“自然界存在静电”这一事实,那么探究任务的范围就极大地缩小了,主要精力可放在“如何检验”上。教师可再进一步引导、启动生活经验干预,如检验“电有吸力”这一特征,让学生利用小纸片、金属箔等工具进行操作,依次举一反三,探究试电工具的原理。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一方面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有利于初中物理课堂中“一元多能”教学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具有很好的衔接性,基于物理实践与物理理论的对称需求,可以快速构建起生活物理现象与课堂物理理论的联合机制。本文结合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静电现象”的教学展开探究,采用了“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教学步骤,以供广大师生参考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玉洪.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16.

[2]  王小贤.任务驱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3):10-11.

[3]  王艳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嵌入任务驱动教学法[N].发展导报,2018-09-21.

[4]  田防震.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J].物理之友,2017(4):20-22.

[5]  李胜华.“任务驱动”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B版,2011(6):37.

(责任编辑    黄诺依)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物理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