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绘本阅读教学改进实践

2021-04-18 17:34郄利芹
关键词:主题意义绘本阅读小学英语

郄利芹

摘   要:以一节小学英语原版绘本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教学改进的原理、教学改进的具体策略及原因分析,探索基于主题意义探究进行绘本阅读是落实学生以语言能力为根本的英语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主题意义;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4-0057-06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是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理念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學习者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对语言材料内容的探究性理解,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来完成任务,最终掌握语言技能。课堂活动设计应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很多教学设计仍然以语言知识为主线,技能训练方式单一,知识碎片化,忽视主题,学生的思维发展缺失,语言能力也未能得到提升。本文结合一节原版英语绘本阅读课的教学改进,探讨如何设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课例背景

本课内容是英文原版绘本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是美国著名绘本作家莫里斯·桑达克的经典作品之一,曾获得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凯迪克大奖。故事讲的是七岁的男孩麦克斯做了顽皮的事情,妈妈叫他“wild thing”,他很生气,没吃晚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这里,男孩开始了远航:一波波的海浪带来一艘小船,他坐着小船出发,过了一整年,终于来到了野兽国。在那里,他统领了那些暴躁狂乱的野兽,在疯闹过之后,他开始想念那些最爱他的人,最后他放弃了野兽国国王的王位,回到了家,见到最爱他的亲人。他的怒气已散,发现晚饭还摆着那儿,还是热腾腾的。绘本故事结构完整,内容有趣,语言精练、巧妙而且故事构思奇特,受到美国小朋友的喜爱。 绘本以一般过去时叙述故事,语言地道,但生词较多,例如 tumble, sail, roar, gnash, rumpus 等。授课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 能观察图片并进行描述,有预测故事发展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故事,能够用英语进行初步交流。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1)提取主人公Max的信息,理解故事大意;(2)理解、认读单词 wild, mischief, roared, gnashed, rolled, showed, frightened; (3)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故事;(4)感受家人之间的爱;(5)能够学会正视和面对自己的坏情绪,并思考如何处理。

二、教学效果及问题诊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了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大环节。读前活动以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信息和预测故事内容,为阅读做好准备。读中环节,第2到6页教师采取了图片环游的形式,设计了师生共读故事的活动。从第7页到绘本结束,采取了拼图阅读的形式,阅读内容切分成三个部分,学生分组完成阅读任务。 读后活动设计了听、读故事,根据板书以小组形式表演故事部分内容,以及探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读前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比较高,他们对于英文原版绘本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一个穿着狼外衣的淘气男孩出现在封面,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读中的图片环游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回应教师的提问,并参与共享阅读。但是在拼图阅读活动中,很多学生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所以也影响了第二次分组中的信息交流。在读后环节中,绘本故事的表演或叙述,学生完全是照着板书词汇念,没有完整句子的输出,更没有情感体验。最后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似乎没明白什么意思,以简单的“Yes” 或“No”回答,并不能说出原因,或者体会出绘本背后蕴含的道理。问题的设置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课后,笔者随机访谈了几位学生在阅读课后的感受,学生认为拼读阅读过程中,文章生词很多,语篇较长,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阅读及任务,所以不知道应该和同伴交流什么,对于教师在本课结束时的两个问题,也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结合学生的反馈,笔者认为在本课教学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没有主线引领,这条主线就是文本的主题,所以学生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缺少意义探究的动力和兴趣,缺少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其次,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问题引领和语言知识的支撑,学生对故事理解不透,影响了语言表达。

三、改进原理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主题意义探究教学的提出及内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主题语境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之一,而且是第一要素。《课标》还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1.主题。语言学科教学中的主题,强调的是蕴藏于某个语篇或单元各课时中的核心思想,指向语言意义、文化意识和精神价值。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儿童在学习文本中获得或提炼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价值词语,是文本的核心,也是精神生命的内涵。例如,一节课的内容是关于颜色的词汇以及询问和表达颜色的句式,那么基于本课颜色的话题,结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价值需求,可以把本课的主题确定为:I love the colorful world. 学生基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发展,可以体验颜色带来的美好以及利用颜色创造美、发现美的过程。

2.主题意义。主题意义是与文本内容、语言特征以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从建构主义角度而言,主题意义指的是在个人与文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的积极互动中建构形式的。例如一节的主题为Explore America,为什么要认识了解美国,应该了解美国的哪些方面以及如何了解,是本课主题意义探究的内容。

3.主题意义探究。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教学课堂的目标、内容和活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与语言学习结合起来。 探究主题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兴趣点和动力来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纯学习语言所产生的枯燥感。同时,主题意义探究需要对预判内容有着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对语言学习也十分有利,因为语言现象是围绕某个主题出现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语言学习效果。主题意义探究还有助于学生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主题式教学的原理

主题式教学法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整体语言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英语信息的输入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中需要提前确定主题,然后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对所探究的主题进行问题质疑、观点交流、信息补充等语言运用活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育人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同时,把思想、人格、价值等方面的修养显露给学生并使之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主题式教学最早是教育学专家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思路,核心理念是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和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建构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主题式教学设计以主题为中轴,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实现认知和非认知的全面发展。

四、课例改进策略

(一)分析绘本文本,确定主题

主题是教学设计的中轴,教学主题的确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要保证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有方向、边界和焦点,文本主题的提炼就是至关重要的。本课的内涵价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标题以及贯穿故事情节的wild things 的内涵是什么,少年儿童存在哪些常见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和负面情绪合理相处,这恰恰是文本的主题所在,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该主题进行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

(二)依据文本分析和学生情况,修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低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指标。基于本课的主题,教学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为: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 通过图片环游和自主阅读,提取主人公Max情绪变化的信息线索,理解故事大意;(2) 在语境中感知表达情绪的词汇: wild, mischief,roared, gnashed, rolled, showed, frightened的意义并认读;(3)基于故事情节,联系生活实际,正视自己偶尔出现的负面情緒并合理处理,同时感受家庭的爱;(4)分角色朗读故事,感受语言之美和主人的情感变化。

(三)根据教学目标,围绕主题设计教学活动

1.读前活动。原有教学设计:首先介绍文本基本信息:Talk about the cover page(title, writer/ illustrator, picture, prize),其次和预测故事:Talk about the picture: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picture?   Whats this story abou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激活学生有关主题的知识,Talk about the feelings.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动画片Inside Out(《头脑特工队》)的主要人物 :How are they? How do they feel? 激活学生学过的表达情绪的词汇,如:happy, joyful, upset, angry, cross 等,初步感知表达不同情绪的词汇。T: How are they? 其次,关注绘本的人物及人物的感情,Talk about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is story.观察扉页图片,关注主人公Max的表情,并预测故事。T:  How is the boy? Can you guess why he is happy? Tell the students that they are going to read a story about the boy. 最后,Talk about the cover page. 出示封面,了解文本基本信息,比如(title, writer/ illustrator, picture, prize)。

设计意图: 原有的读前活动,对学生了解绘本基本信息、激活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激发阅读兴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问题的设计缺少主题的贯穿,没有针对性,影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以主题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人物激活情绪词汇,为主题阅读做好准备;同时感知人的基本情绪,在此基础上过渡到主人公的情绪上,通过问题引领和对绘本故事的背景介绍,让学生预测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读中活动。原有的教学设计:图片环游第1到4页, T: Who is the boy? What is he wearing?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wolf suit?看图片及文字,回答问题。教师继续提问:T: What mischief did he make?(drove a nail, made a tent) Will you drive a nail at home? Why?  What did he do then? How was Max?  Guess: How will Maxs mom say to him?其次针对第5到6页,问题引领理解内容: T:  What did mom say? Why did mom say so? How about Max?(So he was sent to bed without eating anything.) How was Max?   Predict: What will he do then?再次,学生通过拼图阅读的形式,完成第7页到绘本结束: 教师将第7到30页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10人,每组分到不同的阅读内容。同时,教师为每组准备了任务单(见图1)。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可以小组讨论。第二次分组后,学生把自己的阅读内容讲给其他同学,同时通过其他同学的汇报完成没有读的两部分,从而完成整个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尾。

完成自己阅读的部分的四个问题,只需要提取出关键词或者短语记录即可。

改进后教学设计:首先图片环游Picture walk 第1页到6页, T: The boy is Max. What is he wearing?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wolf suit?  What did Max do at home? Have you made mischief at home? What did you do? Whats your feelings when you make mischief?What is Maxs feeling? And what about his moms feeling? What did mom call him?  What did mom do to him? If you were Max, what will be your feeling? What would you do then?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师生共享阅读。

其次,绘本的第二部分,将原来拼读阅读的形式转变为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对于文本主题的探究,深度阅读和理解故事情节,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在生词表的帮助下,自主默读第7到30页,可以同桌之间对疑难点展开讨论。自主完成后,教师通过问题,检测学生的理解,建构板书(见图2),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发展线索,同时加深主题意义的理解。例如针对故事结尾部分,教师提问: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图2 板书设计

T: What was Maxs feeling now? Did the wild things really love him?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Max? What did he do then? 学生猜测故事结尾,讨论并表达观点。师生共读故事结尾,深层理解 Max “found his supper waiting for him and it was still hot”,关注hot 一词含义,理解本课主题意义,最后出示“East,west, home is the best.”句子,感受来自父母和家庭的爱。

设计意图:

原有的教学设计中的图片环游环节,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和预测,通过阅读寻找答案。但是几乎所有问题都是事实性问题,问题过于琐碎,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觉疲惫且无趣。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应该围绕主题设计问题,同时按照《课标》所倡导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思维层次设计课时的问题链,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思维活跃了,学生才不会疲倦和失去兴趣。其次,拼图阅读活动中,大部分学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个别程度好的同学虽然完成了阅读任务,但在分组的交流过程中,不能用英语很好地传递信息,最后教师不得不延长课时,代替学生走完了上课设计的步骤。原因在于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比如提前处理某些生词来帮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另外,任务单的设计没有以主题为引领设计问题,学生关注的信息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中,图片环游的问题兼顾了事实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同时关联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阅读的绘本内容与“我”有关系,这样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更加深刻。其次,改拼圖阅读为自主阅读,目的在于让学生享受不受打扰的独立阅读空间,自己体会绘本阅读的乐趣,感受英语故事发展的跌宕起伏及深刻内涵。在阅读时,教师提供给学生单词表(Word bank)作为支持,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故事内容,给部分学生的英文阅读增加安全感。对于文章结尾的预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深一步探究。

3.读后活动。原有的教学设计: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板书提示复述或表演部分故事,其次讨论下列问题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Max “found his supper waiting for him and it was still hot”. How do you think?  If I change “hot” into “warm”, how is it? Is there a place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Why Max can go there? What do wild things stand for? What did you do when you were angry with your family? What will you do in the future?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学生个体阅读(朗读或默读)整篇绘本故事,再次感受故事情节及主人公的经历和情绪变化。其次谈论标题:Talk about the title.  T: What does “the wild things” stand for? Where are the wild things?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Talk with your partner,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in a bad mood or have negative feelings?  学生讨论之后,全班同学分享。教师基于学生分享的种种方法,给出更多正向的处理情绪的方法You can try to go out and have a walk. You can recall your good times with your friends. You can listen to your favorite music or call your friends and tell your friends your trouble. Or you can imagine your wonderful life in the future. Last but not least, dont burden yourself as possible as you can.

设计意图:

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所安排的读后复述和表演故事都是学生拿着书朗读原话或者朗读板书的单词,这样没有达到复述和有声有色表演故事的目的;其次读后谈论的问题多是无意义或过于局限的问题,比如If I change “hot” into“warm”, how is it? What did you do when you were angry with your family?  复述和表演故事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在于没有给学生内化语言的时间,而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夸张的角色扮演并不感兴趣。

改进的教学中,学生阅读整篇故事,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真正的对话,也是学生自我检测学习问题的途径,也为基于主题的谈论做了准备;其次,讨论问题围绕主题设计,例如What does “the wild things” stand for? Where are the wild things?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Talk with your partner,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in a bad mood or have negative feelings?开放性的问题,既给了学生结合不同生活經验来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又对主题做了深一步理解。教师最后的价值引领,可以成功让学生付诸实践,体现了学科育人的理念。

五、结语

英文原版绘本作为非母语课堂上的教学尝试,非常有实践价值。本文探讨的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例改进思路和教学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文本分析,确定主题,基于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同时将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设计适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合理安排语言知识学习和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顺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2]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黄   慧.试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外国语文,2013,(4):138~1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王   蔷.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6]王   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吴会芳,沈惠娟.主题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8~99.

[8]张金秀.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7):1~6.

[9]张   杨.基础英语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只见群山》一课的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4,(12):42~43.

【责任编辑 张   蔷】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绘本阅读小学英语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